一座文明之城的情怀与温度
2020-09-30 08:3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一座文明之城的情怀与温度

人工智能朗读:

“爱深圳的天空温柔如画,爱深圳的大海波澜壮阔,爱深圳的鲜花四季盛开,爱深圳的马路绿植做伴,爱深圳的路人热情友善,爱深圳的空气自由自在”“无处不在的志愿者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激”“这里的文化百花齐放,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让人产生向上的动力”……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在多场以此为主题的网络互动传播活动中,市民网友们真诚向城市告白,也处处流露出作为一座文明城市市民的自豪。

文明,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签之一。40年的特区历程里,深圳不仅锻造了闻名于世的“深圳速度”、不断攀升的“深圳高度”,同时也营造了温暖包容、文明有爱的“深圳温度”。40年里,它让我们相信,文明是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终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

文明嵌入市民生活方式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城市的管理能力,也考验着市民的文明素质。

幸运的是,这座城市固有的包容、平等、尊重个人,一如既往。

病毒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但危机面前,人们守望相助、彼此扶持,志愿者的无私付出,防疫人员的辛劳坚守,邻里之间的真情互助,共同成为这一年的感人画面。

在疫情期间,龙华景龙社区的贾阿姨有半个月没出门,每天按时把绳索放下一楼,她的邻居、义工赵发威把菜品和生活用品放进篮子里,让贾阿姨拉上去。赵发威说:“社区里很多六七十岁的叔叔阿姨们,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尽量少出门。”

“虽然经常不能及时送达,但也没有人抱怨,而是比平时收到了更多的鼓励和打赏。”外卖小哥发现,疫情期间,他们收到了很多善意的回应,听得最多的是:“你们也不容易。”

对每个人时刻的尊重与关怀,来自深圳市民早已理所当然的文明习惯。

在公车地铁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在斑马线前踩下刹车示意行人先过,在交会路口“拉链式通行”已经成为全市司机的默契……在疫情期间,越来越多深圳人还养成了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排队相隔一米等新习惯。“文明用餐,减少浪费”的各项活动也深入到全市各家餐厅,按需消费、“光盘行动”已经成为市民的文明新风尚。

从一点一滴的习惯中,特区开始建构起了自己独有的一种文明生活范式:

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天步行一万步;有时间做义工;守时守信讲规则;邻里相见微笑问好;周末走绿道,亲近大自然;坚持垃圾分类,旧衣物随手捐;回家吃饭,多陪家人……

这是近年来深圳媒体评选过的十二种“最深圳”善行生活方式,虽然都是老百姓的平常小事,却是一座文明城市市民真实、温暖的生活方式。

爱心延伸传递城市温暖

“红马甲”,一抹鲜艳的红色,就像一年四季盛开的簕杜鹃一样,是这座年轻城市的标识物之一。

1989年初,由19名热心人士拉起了一条名为“关心,从聆听开始”的青少年服务热线。以此发轫,次年,深圳义工联正式注册成立,这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

73岁的张福坤是一名老义工,自从2006年加入义工队伍,他的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6000个小时。“做义工可以接触很多人,我深刻感受到深圳人的文明素质在不断提高,愿意遵守交规的人越来越多,地铁的秩序也变得更好了,也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帮助他人。”

在2018年台风“山竹”来袭之时,公众号“深圳客”发了一篇《台风肆虐下的深圳人》,集纳了台风中这座城市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收获了800万+阅读量和深圳网友6000多个真实的台风故事。“暖!”文章的留言区成为了深圳人对城市的大型表白现场,也让人们感觉到:“没错,这很深圳”。

关爱他人的同时,深圳也关爱着这座城市的一花一鸟、一草一木。

“善待野生动物,不吃野味,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就是对生命负责。”今年3月31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对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作出明确法律规定。

“深圳是少数的几乎见不到捕鸟网的城市,是块鸟来鸟往都不会受到伤害的福地。”《深圳自然笔记》的作者、长期关注自然的南兆旭说。

爱会互相转化,温度会彼此传递,城市也因此越来越美。深圳被称为近年来全国治水最见成效的城市。从水里到岸上,从河流到管网,从治理到修复,深圳对水的治理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全市划定河道蓝线236.84平方公里,159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463个城市内涝点也全部消除。“这里以前污水横流,臭味难闻;如今水清岸绿,舟行水上,岸边老少助威。属于这个城市的美好,就在当下。”市民程女士在大沙河畔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而这,也是越来越多市民的共同感受。

各方合力培育文明风尚

“城市本来就是人类表达博爱的器官场所和构造。因而最佳的城市经济模式就是关怀人,陶冶人。”在《城市发展史》中,刘易斯·芒福德这样写道。

在特区的成长中,深圳在不断探寻着这种模式。

最早的经济特区,因为理想主义的光芒而吸引着各地的追梦人;而如今,人们愿意来这座城市,除了创业之外,还因为这里的碧水蓝天、洁净空气;这里的敬畏规则、有能者上;这里的温暖包容、文明家园……

深圳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教育全过程,以明德引领风尚,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深圳经济特区文明行为条例》用法治促进文明,《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深圳市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等规划扎实推进;“新市民培训”为来深市民上了文明素养“第一课”;各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市铺开;各区也积极出台各项实际措施,促进文明风尚在基层的培育。

福田区在本月初创新推出了国内首个线上线下交互式“文明学院”——福田文明学院,在这里,市民不仅能聆听各行各业名家、文明道德模范的导师课,还能通过学习获得积分,参评年度福田“文明优秀生”,或换取智慧读书卡、经典电影票,获得来自文明的精神滋养……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区,南山区成立了区级志愿服务总队,并利用辖区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和丰富资源,选择了钢结构博物馆、雅昌艺术中心和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社会机构组织,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队伍,打造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项目。

在大鹏新区,有一群市民每天在“文明生活百日行”的活动中“打卡”,有的市民分享了自己骑车上班的体验,有的晒出了自己的环保餐具,有的介绍快递箱的处理方法……他们每天分享一个生活小技巧,“秀”出文明深圳人的风采。

同在一方热土,共建文明家园。深圳人深知,城市的发展,经济科技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促进人的发展。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温暖的关怀,人与城之间温热的关爱,还是人与自然之间温情的相互守望,这座有情怀、有温度的城市,始终在打动着我们。(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