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条例实施一周,盐田各小区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如何?
2020-09-07 21:37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分类条例实施一周,盐田各小区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如何?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陈琳君)9月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并在创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从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周下来,盐田区生活垃圾分类落地实效怎样?辖区居民参与度如何?近日,记者随机选取部分住宅小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居民按要求投放厨余垃圾

垃圾减量成效明显 

小区环境得到改善提升

在盐田区海山道一号小区,早上八点多,小区居民蔡正秀就会将分类好的垃圾带到指定垃圾投放点投放。据悉,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盐田区在辖区各个小区都设置了这样的投放点,通过定时定点定人督查的方式,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做到实处。记者看到,投放点旁,相关宣传标语及投放指引明晰醒目。有小区居民向记者表示,整个小区内垃圾分类推行的比较好,回收点除了设有分类系统外,还有回收大件垃圾的投放桶以及回收旧衣物的投放箱。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自去年底正式启动“楼层撤桶”以来,通过多次征求“民意”,最终选定了小区外围两处作为垃圾集中投放点。大半年下来,可谓成效显著。刘女士是小区内最早响应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人,如今《条例》实施后,她第一时间在家里备上了两个垃圾桶,一个用来装厨余垃圾,一个用来放其他垃圾。刘女士说,楼层撤桶后,楼道里不再臭气熏天,蚊虫苍蝇蟑螂老鼠也都随之减少了,小区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提升。如今实行“定时定点”投放后,每天吃过晚饭散步,再顺手扔个垃圾,已经成了刘女士每天必不可少的行程。

据悉,盐田区海山道一号小区有6栋楼,700余户居民,为了让小区居民从我做起积极配合此项工作,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公司可谓“煞费苦心”,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是让子孙后代都受益的事情,我们都有义务和责任做好垃圾分类,守护好大家的居住和生存环境。”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表示。

该小区物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没有实施垃圾分类之前,整个小区有200个垃圾桶,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18桶。现在每天产生厨余垃圾在4左右,其他垃圾桶10桶左右,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不仅有效减少了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原有的“一锅烩”现象也大为减少,生活垃圾分类已然从一个热门话题变成了大家的一种日常自觉行为。

志愿者指导居民如何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志愿者提供贴心指导服务

因地制宜设定3个开放时间段

根据《条例》规定,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共4类。与从前不同的是,现在厨余垃圾一定要严格的分出来,且需“拆袋投放”。盐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称,厨余垃圾含水率较高,如果与其他垃圾混合在一起,在后端处理时,会降低设备的效率,也会降低污染控制的水平,而且厨余垃圾有可能污染其他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比如纸箱等,增加了其他垃圾进入回收领域的难度。

志愿者协助分类清拣处理生活垃圾

与《条例》实施同步,9月1日起,深圳正式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9月为执法警示期即“过渡期”,即通过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纠正问题;10月起,对于不开展垃圾分类等行为,将正式开罚。为提高居民正确投放率,指导居民有意识地正确投放垃圾,在盐田区每一个垃圾投放点旁,都有志愿者不厌其烦地讲解着垃圾分类等知识,手把手教授居民正确使用深圳分类预约平台及盐田区生态文明碳币系统,并将不慎错投混投的垃圾及时进行清拣分类、协助工作人员维护清扫设施设备及周边环境卫生。“垃圾分类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用更多的责任心、耐心,多劝导、多提醒,持之以恒,垃圾分类必然会得到更多居民的认同与支持,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将越变越美好。”志愿者徐贤信心满满地说。

不仅如此,盐田区还结合实际,在《条例》相关规定基础上,对开放时间段和时长作了适当调整,选取了居民投放垃圾的3个高峰时间段(上午、中午及晚上3个时间段),并通过设置不同时长,来满足居民投放需要。每晚8点多,家住鹏湾一村的徐贤都会身体力行地拿着两个垃圾袋来到垃圾智能投放设备旁,熟练地将手中垃圾分别投放至不同的垃圾箱里。“其实只要我们在家里多用几个垃圾袋,把垃圾分类装好,这事儿并不复杂,环境好了,最大的受益者最终还是我们自己。”徐贤说。

盐田区蒲公英志愿讲师培训计划

垃圾分类再推新举措

首期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正式启动

要使生活垃圾分类落到实处,居民分类投放既是关键起点,也是最大难点。如何让居民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习惯就成了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9月6日,盐田区再推新举措,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蒲公英计划,经过前期广泛招募以及严格的遴选后,50名居民正式成为首期蒲公英志愿讲师学员,经过系统专业培训后,这些志愿讲师学院将融入到盐田区生活垃圾分类事业中,为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献力。

“该举措旨在打造一批具有专业的垃圾分类知识、身体力行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的蒲公英志愿讲师,通过个人先行示范并向公众传播垃圾分类的知识,邀请并带动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和减量的行动中。”盐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组建并培养垃圾分类宣传人才队伍,统一和规范垃圾分类教育培训课件和宣传资料,搭建一套垃圾分类公众教育体系,从而实现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规模化、平台化、常规化。接下来,还将启动志愿讲师年工作计划,组织覆盖全区垃圾分类培训课程,并打造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志愿讲师社群,持久助力盐田区垃圾分类的工作。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6年,盐田区就已经开始组织发动骨干志愿者每周轮流在各街道社区开展资源回收垃圾分类宣传活动,4年来几乎从未间断。“从开始的每天只有几个人参与,到现在的平均每周有600人次预约参与。”志愿骨干徐贤介绍,因为疫情原因,深圳市垃圾分类志愿督导预约平台于今年4月21号再次启动,启动以来,徐贤开始积极发动盐田区志愿者、家长学生等就近参与到垃圾分类志愿督导志愿服务中,引导居民进行家庭垃圾正确分类,定期开展青少年垃圾分类“小督导员”培训。截至2020年9月7日,盐田区垃圾分类志愿督导已持续“打卡”参与140天。

此外,为保障《条例》顺利实施,在提升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同时,盐田区“双管齐下”,加快推进硬件设施建设,除了率先实现物业小区专项垃圾回收站全覆盖外,目前,正加快推进集中转运点的建设,该转运点将用于及时消化处理可能会“满仓”的厨余垃圾,计划将于本月15号全面完工并投入启用。

志愿者向居民积极宣传垃圾减量分类相关知识

“盐田模式”持续发力

率先实现全区住宅小区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投放

深圳是全国最早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而盐田又是深圳最早开展垃圾分类的城区,事实上,盐田区自2012年起就启动了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创建工作。从最初的进家入户宣传,到后期派发不同色彩的分类垃圾处理袋,指导居民分类包装、分类投递,在越来越多的居民积极参与中,盐田区逐渐形成了如今生活垃圾分类“四个全覆盖”(生活垃圾前端分类收集全覆盖、中端分类收运全覆盖、后端分类处理全覆盖、终端大数据监管全覆盖)体系的“盐田模式”。

8年时间,垃圾分类“盐田模式”已经深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有效促进了生态文明提速升级。数据显示,盐田区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开展前,2011年辖区年产生活垃圾7.2万吨,全部采用焚烧处理,减量率为零;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开展后,2018年生活垃圾总量为11.42万吨,其中分类回收处理3.47万吨,减量率提高至30.4%。在城区规模、人口、经济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盐田区垃圾焚烧处理量始终保持零增量,并因此荣获“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盐田区不仅率先全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更于2015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大数据智能垃圾分类模式,并于2019年成功实现智能化分类收集覆盖率达100%、垃圾减量化分类达标小区创建率达100%、城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不仅如此,随着《条例》的正式实施,盐田区还率先实现了在全区住宅小区实行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投放。

接下来,盐田区将进一步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盐田经验,继续完善“四个全覆盖”,优化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组织志愿讲师、义工宣传队伍,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志愿督导,垃圾分类微课堂等,全面贯彻实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建立垃圾减量分类典范城区。

[编辑: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