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_>深圳评论>评说深圳四十>

评说深圳四十丨评论员陶短房:深圳—改革开放“试验田”功不可没,新时代的“拓荒牛”勇往直前!

评说深圳四十丨评论员陶短房:深圳—改革开放“试验田”功不可没,新时代的“拓荒牛”勇往直前!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四十年的“拓荒”功绩已永垂青史。在未来日子里,深圳经济特区仍应勇做新时代的“拓荒牛”,为自身发展锦上添花,为全中国改革开放大业再立新功。

8月26日,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郑重纪念的日子。

40年前的深圳经济特区,是一个刚从边陲农业县蜕变而成的年轻地级市,一片最高楼房不过5层、各行各业都在起步阶段的南方红土地。凭借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圳成为中国首批四大经济特区之一,肩负着扩大对外经济交流窗口、全国范围进一步改革和开放试验田的重任,背负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亿万中国人民的寄托。一河一街之隔,则是当时已跻身“四小龙”、踏上经济社会发展快车道的香港。回首当年,诚可谓草莱开辟,起步惟艰。

就在这样一个薄弱的基础上,年轻的特区和这里的建设者紧紧依靠党和国家高瞻远瞩的特区发展战略、政策,充分利用深圳毗邻香港、吸引外资方便、交通便利等优势,海纳百川,吸引八方贤才和海外资金、产业、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从轻工业和“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起家。在很短时间里,深圳经济特区就以高速发展的崭新形象,引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

深圳机场 来源:读创客户端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激励下,深圳人争分夺秒,创造出令人叹服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经济特区在80年代就创造出“3天盖一层楼”的奇迹,如今更是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转移和升级换代,高铁畅通、高速公路纵横,屡次升级的国际机场客货运业务繁忙,吞吐量跃居全国前五,并跻身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

短短40年里,深圳经济特区的面积,从原来“二线关”和“一线关”之间区区327.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扩充为包括整个深圳市八个市辖区和一个新区、一个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广阔空间,深圳市也发展成常住人口1343.88万,2019年GDP达到26927.09亿元人民币(全国第三)、人均GDP达203489元人民币(全国第一)的特大型城市。昔日坐望深圳河-中英街南的深圳,如今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各种公共设施、功能也日臻完善。

在自身持续高速稳定发展的同时,深圳经济特区还成功扮演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角色,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为国家发展大计做“尝百草”的“神农”。四十年来,深圳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保险机制、产业和人才激励机制、金融创新机制等方面勇于探索,不断“纠偏纠错”和完善。

深圳一方面确保经济特区在城市经济、建设等多个方面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其他城市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令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更广范围、更高层面上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可以负责任地说,今天的中国能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一个雄踞世界之林的发展中大国,深圳经济特区这只“拓荒牛”功不可没。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即将步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在当前形势下,深圳经济特区该怎样继续“特”下去?

首先,产业升级换代任重道远,经济特区仍需“固本培元”。

经过四十年奋斗,深圳经济特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发展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三大领域的一系列企业、品牌和研发基地。如今的深圳在广度、深度、厚度上仍有很大潜力,还需加大人才尤其高端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造血能力,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在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的当前,经济特区时不我待,必须继续充分利用“特”的优势,打通产业升级换代的“奇经八脉”。

其次,城市、社区和社会“软件”要尽快与“硬件”相匹配。

作为崭新的特大型城市,深圳城市、社区和社会“硬件”已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国际大都市,但在市政配套、行政管理、社会行为规范、文明素质、基础教育等“软件”与“硬件”的匹配度还不够高。“内功”总比“外功”更难练,惟有充分利用经济特区之“特”,利用深圳人眼界宽、思路广、胸襟开阔的优势,才能尽快补足这块短板,让经济特区真正做到“内外兼修”。

第三,如何扮演“大湾区”的开放“大门户”。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对标香港,倚傍这个“大码头”,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如今时移事异,深圳本身已成长为南中国第一流的超级都市、经济重镇和陆海空物流门户。如何尽快适应这个角色转变,扮演好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大门户”,是未来深圳经济特区、深圳人面前的一道高难度“测试题”。

第四,如何继续扮演“为全国改革开放大战略探路”的“神农”角色。

改革开放仍然“在路上”。新时代里,包括深圳在内的中国各个经济特区,仍需继续承担“全国范围进一步改革和开放试验田”的重任,且任务只会更艰巨、更复杂。深圳经济特区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充分胜任。

四十年的“拓荒”功绩已永垂青史。在未来日子里,深圳经济特区仍应勇做新时代的“拓荒牛”,为自身发展锦上添花,为全中国改革开放大业再立新功。(作者:陶短房)

作者简介:陶短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发展中心研究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员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CCG智库及《钱江晚报》智库研究员,加拿大《环球华报》总顾问,浙外环地中海研究院特聘研究院。


栏目说明:

深圳,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由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农业县变成了如今的创新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座城市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

“评说深圳四十”栏目,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邀请国内外知名媒体评论员,阐述他们对深圳建设历程的观察理解,以此来全方位解读这座奇迹之城的崛起密码,并展望改革开放的伟大新征程。

欢迎投稿,期待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点评和分享。

联系方式:519377378@qq.com

[责任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