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善意取消期末考试,家长为何更焦虑了?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善意取消期末考试,家长为何更焦虑了?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7月2日晚,深圳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发布通报称,由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受疫情影响,返校复学时间较晚,各校课程进度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深圳市各级各类学校期末考试取消。

原标题:深政观察|深圳善意取消期末考试,家长为何更焦虑了?

要知道什么叫教育无小事,只需看看深圳人7月2日的微信朋友圈。

7月2日晚,深圳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发布通报称,由于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受疫情影响,返校复学时间较晚,各校课程进度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深圳市各级各类学校期末考试取消。其实主要就是两句话:

——除高考、中考、学业水平考试(初、高中)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组织期末考试;

——已经开展期末考试的学校,不得公布考试成绩,不得进行排名。

不知道教育局领导有没有料到,消息一出,马上引爆深圳人的微信朋友圈,甚至还上了热搜。

最让小政意外的是,多数深圳家长竟然因为这一消息变得更为焦虑。

本来,中小学期末考试不属于小政关注的方向,但既然已引起全社会的反响和争议,小政自然就不能视而不见,于是专门请到一位“民间教育家”M先生,探讨了一下家长们的焦虑从何而来。

以下便是“民间教育家”M先生的谈话实录,其意见并不代表小政立场,仅供各位家长参考。

首先,对深圳市教育局取消期末考试的善意,不需要有不必要的联想和过度解读,总体上应该是符合实际的决定,有媒体做了新媒体调查,多数人还是支持的。

我们要讨论的是,教育部门的善意为什么仍然引发了许多家长更大的焦虑?

深圳取消期末考试的消息出来后,从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主要是家长的意见,但也有家长透露了一些孩子们的想法。

孩子们“不喜欢”这一决定的意见比较集中:本来指望期末考试一结束,按惯例就可以有一周左右的时间没有作业,开心等待放假。现在取消了期末考试,同时也取消了“没有作业的一周”这一“超级福利”,而且还要在放假前再正常上一周的课,心里自然不爽。

有家长可能会说,“受疫情影响,整个学期就没有正常上过几天的课,多上一周的课有什么不好?”

但这只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孩子的心理预期被打破,有点不爽很正常。就好比领导突然宣布周末不能休息,相信家长也不会开心。

当然也会有少数“学霸”因少了一次“傲视群雄”的机会而不悦,倒是不影响大局,“学霸”露脸的机会多的是。

深政观察的读者估计主要是家长,关于学生的感受就不多说了,还是重点讨论一下,期末考试取消了,家长为什么更焦虑了?

不少家长的“吐槽”很直接:“期末考试取消了,中考、高考取消不?”

不能说家长这个看似“不讲理”的问题问得不对,毕竟,中考、高考还要考,并且中考、高考本质上都是排名考试,排名靠前才能上名校。因此,家长对教育局“不得公布考试成绩,不得进行排名”的体恤并不领情,“不公布成绩和排名,我怎么知道孩子的学习程度,怎么找差距提高成绩?”

也有家长看得更长远,可以接受孩子的成绩暂时不理想,但同样反对取消期末考试,认为错过了一次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好机会。

还有些家长的抱怨比较“喜感”:“千方百计挤时间辅导了几个晚上,说不考就不考了,不是白辛苦了?”

更多家长焦虑的是,“如何向孩子解释取消期末考试这件事?”

的确,从家长的角度,取消一次期末考试,对处在不同阶段的孩子的影响完全不同。比如,今年的中考、高考,用推迟一个月的办法解决了,但对明年参加中考、高考的孩子来说,是不是就失去了一次检验和强化提高的机会?家长怎能不着急?

但是,必须指出,家长的焦虑虽然可以理解,但却有一个严重且是共性的“前提错误”——家长把自己的角色责任简单理解为学校教育的延伸。

从表面上看,家长和学校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好的高中、大学。

其实这中间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学校是希望本校有更多的孩子考上好的高中、大学,而家长只关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考上好的、甚至是最好的高中、大学。

学校关心的是概率,家长关心的是唯一。

许多家长不理解这中间的本质差别,只喜欢看哪个学校录取率高,就不惜成本,不考虑自己孩子的资质和条件,千方百计也要让孩子进到升学率高的学校。殊不知,就算一个学校的升学率达到99%以上,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就不会是那1%?自欺欺人赌概率肯定不靠谱。

学校和家长最大的区别在于:

学校对一个具体的孩子来说,是有限责任。就算考上了最好的高中、大学,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不外乎当你将来在工作中表现比较出色时,人家会说一句“XX学校的学生果然不同”;当你表现不佳时,人家来一句“XX学校的学生也不过尔尔”。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则是无可选择的无限责任。家长不光要关心他能上什么样的高中、大学,更要关心他有什么样的人生。在其漫长的人生中,没有哪一个阶段是不重要的——

在中小学阶段,家长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心无旁骛,专注学习,只要成绩好,其它都可以等上了大学再说;

等上了大学,家长又希望孩子能突然变得懂礼貌、善交友、会恋爱、情商高、有好奇心;

到了工作岗位,家长又要求孩子善于与人沟通、会和领导相处、能顶住工作压力有高“逆商”。

望子望女成龙凤,家长有这样的想法都不过分,但却不切实际。因为任何一种能力都是需要培养的,并且不是任何时候想培养就可以培养成功的,多数素质都需要在小时候打下好的基础。而这个基础,简单地说,就是习惯的培养。

因为有家长群、家校通等现代交流工具,现在的家长压力很大,家长的“面子”全靠孩子的分数支撑。于是孩子每少考几分,排名退几名,家长都会很紧张,自然会把压力直接传导到孩子身上,造成很多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很紧张,基本不能正常交流学习情况。

其实在我看来,家长对孩子的第一责任,不是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而是着眼孩子整个人生,千方百计想办法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

什么是潜能?

今天只说学习。一个孩子在学习上潜能,首先是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如果一个孩子对新知识好奇心强,他就可能喜欢阅读,就可能对上新课没有压力,就可能愿意主动去想办法解决难题。有这样特点的孩子,想让他成绩差都是很难的事情,将来在工作上也会表现优异。说实在的,家长们都很清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少靠书本知识可以直接解决的,同样需要学习能力。

相反,如果孩子没有好奇心,学习只是为了考试成绩能够交待家长,学习就会成为一种被动的苦役,报多少课外班也没有多大用处。

第二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也包括许多方面,包括主动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习惯,包括主动寻找避免犯错误办法的习惯,包括碰到困难勇于坚持的习惯,包括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的习惯,更包括勇于向人请教、愿意帮助别人的习惯。

这些习惯不光对学习有用,对将来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有一句话说得好:“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说到底,是习惯决定命运。

其实大家都已经发现,真正学习好的孩子,都不是很累,原因就是既有好奇心,又有好习惯。

有家长会说,现在成绩竞争的压力这么大,每天的作业都交不过来,哪有时间慢慢培养这些习惯?

也许家教老师有资格说这个话,家长真没有这个资格,因为你是无限责任。

又有家长会说,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能力激发孩子这些潜能,或者我的孩子确实潜能不足,我的孩子就活该被淘汰?

这就又变成另一个问题了。

作为家长,有一个问题必须客观面对:人和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就算你的孩子能以本地“状元”的身份考入名校,到了“状元”扎堆的名校同样会形成一个排名,同样有人是第一,有人在最后。孩子同样会焦虑,而且焦虑的程度不会因为到了名校而减少,因为人只能生活在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中。

我非常喜欢说一句话,叫“家长理性”。这个理性就是,家长的最大能力,只能是让自己的孩子把潜能发挥到最大,而不能保证他考第几名。事实上,在更长的人生经历来看,真正决定孩子是否成功的,除了是否考了好大学,还需要其它更多的能力来决定。看看身边的人,这个问题不难理解。

因此,取消一次期末考试,家长朋友根本犯不着那么焦虑,关键要知道什么才是家长该做的正确的事,什么才是正确做事的方式。时间关系,这个问题不能展开讨论,但先有这个认知十分重要。

至于如何给孩子解释取消期末考试这件事,相信家长们只要搞清楚了自己与学校不同的责任,自然会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孩子的办法,这里面并没有标准答案。

最后有三句话送给家长朋友:

一是要学会与孩子的优点打交道。每天盯着孩子的缺点,孩子只会越变越差,因为很多缺点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家长朋友想想自己就可以理解了。而优点是可以不断发扬光大的,优点放大了,缺点就可以被慢慢覆盖,甚至慢慢克服。也希望家长培养孩子学会和别人的优点打交道,自己才会不断进步。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会陷入自欺欺人。

二是培养孩子与时间交朋友,让孩子的潜能随着时间的延伸不断绽放,而不是养成急功近利的坏习惯。一个人的对手从来只是自己。一个人如果能随着时间变成更好的自己,则无敌。

三是要有相信孩子的勇气。信任会产生责任和动力,这是最低成本的潜能激发。况且,就算你不信任孩子,你又能怎样?

话题展不开,就先说这么多。谢谢小政!

(撰文米鹏民)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