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评:仿效消费券发放就业券,可否?

条评论立即评论

评:仿效消费券发放就业券,可否?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就业,是“六稳”和“六保”的首要任务,作为“民生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业,是“六稳”和“六保”的首要任务,作为“民生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GDP增速目标,却提出了多项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就业”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39次之多。

另一方面,今年的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4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54万人,同比少增105万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与目标任务刚好持平。但是,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874万应届毕业生的数量与900万新增就业目标已旗鼓相当。

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措并举,比如从扶持企业入手、通过稳企业来保就业;推出激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补贴政策;发展新业态来带动就业岗位的新增;加大创业支持力度,鼓励自主创业;还可以采取延缓就业办法,报告就提出今年高职院校要扩招200万人。

就业也成为代表委员的关注焦点。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提出了一个颇为创新的办法,那就是发放就业券:企业每新增一个就业就可以得到一张就业券,政府对每张就业券予以补贴。

消费券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促就业能否发券?不妨先看看消费券奏效的原因。消费券本质上仍是政府对相关企业的资金扶持。钱还是那些钱,但发放方式不一样了。以前是“毛毛雨”式的全员覆盖,现在由需求方以购买方式流向企业。对消费者来说,实惠摆在了明处;对企业来说,必须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得到补贴;对政府来说,消费券帮助政府“挑选”出更有市场前景的企业进行精准扶持,资金利用率得以提升。同样道理,把就业补贴的“发放权”交给需要就业者,就能“增加”他们在人力市场上的吸引力,企业也能适当降低用人成本,从而推动二者“成交”。

这个办法尤其适合应届毕业生。给他们发券,资格认定比较简单。促进他们就业,就是在做就业岗位的增量文章。作为初次就业者,应届毕业生虽然拥有潜力,但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居于弱势地位,有消费券的“加持”,有利于他们踏入职场,也鼓励了企业进行人才储备。实际上,深圳已采取了类似“就业券”的做法。2019年7月,《深圳市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措施》就将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培训补贴由2000元提高至3000元。

此前4年,深圳在人口流入上都创下了全国数一数二的好成绩,累计共吸引人口超过206万,引进应届毕业生一直是深圳重要的引才通道。担负着“双区建设”使命的深圳仍需要更多人才,眼下的非常时期也是“低吸”人才的良机,深圳可以考虑以就业券方式吸引更多应届毕业生,不仅为国家解困、为民生造福,也将为自身发展积蓄更多力量。

(本报首席评论员 胡蓉)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