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探索2.5天休假模式 0.5天里大有学问

条评论立即评论

探索2.5天休假模式 0.5天里大有学问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最近,国内不少地方开始探索每周2.5天休息制度,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毋庸赘言,探索每天2.5天休假模式无疑有引导和培育新消费的考量,但其意义却不止于此。

最近,国内不少地方开始探索每周2.5天休息制度,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毋庸赘言,探索每天2.5天休假模式无疑有引导和培育新消费的考量,但其意义却不止于此。

事实上,早在2015年,国家即明确鼓励弹性作息,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2.5天休假模式”开始在一些省市探索施行,但并未大规模铺开,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周2.5天休息制度再次被激活。

一周该休息多长时间是一个严肃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历史地看,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比如在宋代,公职人员可以休110天,而在元代,公职人员每年只有16天节假日。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实行每周休息一天的假日制度,单休制一直延续到1994年。此后,我国开始实行“大小周末”,大周末即每周休息两天,小周末则休息一天,再往后,才有了现在的“双休”,而包括大小长假的设定,也经历了调整和变迁。

中国人好储蓄、慎消费,这是多重历史和现实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国经济的未来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需和消费的提振与扩张。消费习惯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有时间消费”则是必要的前提。

经济学家发现,休假与国家经济发展效率紧密相关。上世纪70年代,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上升后,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被称为“收入—幸福悖论”。简单说,并不是工作时间越长越好,休假不科学、不充分,收入和幸福感都上不来。

随着国人慢慢适应双休制,文化产业、短线旅游业都呈现大幅增长,经济效益明显,而未来,我们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让更多的人懂得休闲和消费——是的,休闲和消费这种看似本能的需求,同样需要培育和教育。

休闲既是劳动所得,也是一种人生条件,它是文明发展的重要补充、矫正与平衡力量,也是现代生活的清毒剂。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写道,“一个人生气蓬勃的时候决不问为什么生活,只是为生活而生活——为了生活是桩美妙的事而生活。”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来不及体味或者干脆匆匆略过生活,又或者,在生存和工作的重压之下,生活成为一个奢侈的关键词,明明知道“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但却只能背负着无奈、惯性十足地前行,但这种惯性并非没有被打破的可能。

这次疫情带来的改变有很多,比如公共卫生体制的重塑,比如远程办公,等等。每周2.5天休假制度的探索当然有应对经济下滑压力的考虑,但也可以成为我们认真面对工作与休闲之间关系的契机。这是一种应对,也可以是一种演练;这是一种策略,也可以成为一种战略。

假如实践表明“2.5天休假模式”确实效果很好,那么相关政策就该实事求是地作出调整和改变。0.5天里有大学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贺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