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探校 :3月20日晚八点 走进讯得达国际书院
2020-03-19 16:52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直播探校 :3月20日晚八点 走进讯得达国际书院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 2020年3月19日讯(记者 陈彬)为了让广大家长更真实的了解国际学校教学、生活氛围,近距离感受国际学校学生风貌,课程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深圳新闻网联合ALV一等国际教育和中信银行,疫情期间开启线上“家长探校团”项目,通过ALV云学堂进行线上直播探校,家长们不仅可以了解学校的课堂和课余生活,还可以直接和学校招生官对话,就最关心的话题向校方提问!

第二期“家长探校团”选择的第二所学校,它由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AP班发展而来,自2011年创办以来,创造了美国前10、前30、前50名校录取率在广东省遥遥领先的纪录。与深圳实验学校、深圳红岭中学、深圳科学高中、广东实验中学、珠海一中、长沙理工大学等著名院校合作。学子遍布美国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各大名校。

讯得达国际书院隶属于深圳市讯得达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美国高端优质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资源,对接国际精英高等教育体系对学术经历、个人能力、公民修养等方面的要求,秉承“做更好的自己,建更好的世界”的教育理念,激励每个人发挥所长去造福社会和人类,为学生提供纯正一流的美式中学教育,从而培养出学贯中西、在全球竞争和文化交流中得心应手的国际化人才。

办学九年打造领先学术成果 强大的美系AP课程体系

据了解,讯得达国际书院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扎实的教学管理、优异的教学质量,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美国前百名大学,在前10、前30、前50名校中,也不乏讯得达学子的身影;更有不少优秀学子顺利入读包括常春藤名校在内的美国著名院校。

作为深圳地区开设AP课程比较早,而且科目比较全的国际学校,讯得达国际书院共开设了22门AP课程,涵盖10-12年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未来的专业方向、大学要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AP学科;同时书院根据不同学科的难易程度设置了不同的梯度供学生们自由选择,提供AP选课说明会,设置AP课程试听及弹性转课制度,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课程需求。

在书院AP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各AP学科教师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考试用书,整合脉络体系,把核心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在AP备考阶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模块提升和实战型模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在考场中能够发挥到最佳水平。

名校师资团队带来优质课程 1对1个性化与全人培养

据悉,书院学术领航团队毕业于中美英三国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他们将自己在世界名校的求学心得、在教育领域的学术积淀和管理经验,以及对教育的深厚情怀融入书院教育,经过严密论证和反复检验,打磨出一套科学的、更适合中国孩子的学术体系。另外,为每一位新生提供家长、学生、规划老师三方参加的一对一个规划,帮助学生把握全局,为未来做好准备。

在师资方面,讯得达国际书院积累了一批经验丰富、学术扎实、热爱教育、富有前瞻性的师资。教师毕业于哈佛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南加州大学、多伦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巴斯大学、昆士兰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具有丰富的国际教育经验,师生比比例约为1:4。

 

 

在学术方面,一对一规划帮助学生制定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并教会学生如何将最终目标分解成为容易达到和评测的短期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特殊的兴趣和专长,指导学生在高年级段进行选课,实现个人在学术上的需求。

在个性化活动方面,一对一规划帮助学生挖掘自我兴趣,理清活动思路和主线,并且帮助学生制订可行的活动计划方案。一对一规划不仅帮助书院毕业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学术成绩,而且学生通过个性化活动大幅提升了个人能力,以更加笃定的心态走向人生的下一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讯得达实施高原造峰战略,在成功培养826位学子进入世界名校的基础上,开办聚集资优生的Alpha班,开设包含AP课程在内的高阶课程,设独立研究课题,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并完成综述、海报、论文的撰写。Alpha班的开设,旨在开拓更新更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模式,帮助孩子们走上全球化人才之路,同时实现书院更长远的发展,冲刺美国前十名校。

记者了解到,讯得达国际书院招生办主任将于3月20日晚上20:00通过ALV云学堂直播平台,为家长们剖析历年升学成果及毕业生就业情况与2020年招生及入学政策解读,介绍顶尖学术团队及丰富课程设置,特邀优秀学生分享在校生活及规划。

讯得达国际书院招生办主任

目前探校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前尚有少量名额供家长参与,欢迎各位有心让孩子就读国际学校的家长们踊跃体验。(扫码添加客服并备注“探校”,即可邀请进探校直播群)

马上报名  


[编辑:潘宝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