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任务光荣,责任重大”——记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主任于琦

条评论立即评论

“任务光荣,责任重大”——记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主任于琦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每天晚上睡觉前,于琦躺在床上,都要细细地过一遍当天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明天又有哪些待解决的问题。“但依然每天都有新问题。”

深圳特区报2020年02月25日讯 2月13日下午,又到了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管理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下简称“应急院区”)主任于琦每天例行“走工地”的时间。上午刚下过雨,工地到处都是泥巴和水,站在滑溜溜的箱体“屋顶”上,指着还未装完的箱体,于琦不由感叹,这个20天要完成的应急院区项目,堪称是他职业生涯中最紧急的一回。“任务光荣,却也责任重大。”

“之前从来没有过的任务”

1月28日,工务署署长乔恒利紧急致电于琦,通知他应急院区项目将立即启动。第二天一大早,于琦和工程管理中心副主任符翔召集齐各专业负责人开了紧急会议,下午大家就到了应急院区的建设地块了解情况。

在这之前,于琦做过不少医院项目,按照正常的流程,一个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医院,建起来需要3年的时间。“当然,毕竟我们用了集装箱,但即便是打包箱医院,按正常流程,这么大的工程量最少也得将近半年的时间。”

市三医院应急院区的地形相对复杂很多,所处地块有山坡,要挖山体,还有沟要进行填埋。“并且这个地块大部分都是软基,还要处理软基,交通也不太好,场地又狭小。当然如果时间足够,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但现在时间这么紧,就都是‘问题’。”于琦说,像这样边设计、边施工、边平整场地的做法,之前从来没有过。

时间紧、工作量大,于琦和团队只能不断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1月31号开工,第一天平整土地,第二天开始打混凝土,2月6号就把混凝土全部打完了。一共只用了5天时间打了2万多平方米混凝土,这放在之前根本不敢想,要是按正常流程做,至少也得50来天的时间。”

1月31日开工时,混凝土公司全都没有开门营业,连供货商都没有,于是团队只好给之前合作过的混凝土公司一个个打电话,让混凝土公司紧急召集工人生产。然而,这个问题刚解决,运输的问题又来了。“泥头车公司也休假,把人紧急调集后,车还要上路是不是?”于琦说,好在龙岗区交委、深圳住建局及时给予“绿色通道”,协调解决了车辆上路与公司复工等问题。

“每个问题都难,但都要解决”

工地采用的是EPC建设模式,总包单位是两个,但各类分包商大大小小有上百个,光打包箱的供应商就有8家。于琦坦言,光组织协调供货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一共2500多个箱子,要给人家召集工人的时间,要预留生产的时间。工期又这么紧,我们不能等,只能尽可能多找供应商供货,但各供应商供应的箱子颜色、收边方式都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这个工程要处理的细节特别多。”

工地上高峰期的工人接近一万人,这么多人在疫情防控时期的管理和磨合也是个大问题。总共的工期是20天,春节和疫情都是双重压力,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组织人员、材料、设备,这里面的困难难以想象。“每个问题都很难解决,但每个问题都要解决。好在我们有很优秀的总包单位和咨询单位,分担了一部分问题。”他说。

每天晚上睡觉前,于琦躺在床上,都要细细地过一遍当天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明天又有哪些待解决的问题。“但依然每天都有新问题。”

2月13日,按照原计划,工地上2500多个箱体要全部安装好。下午4点,于琦站在箱体的二楼雨棚上,看到四围还有不少箱体没有安装完成,“我不经常焦虑,但看到这个场面真的焦虑。”

箱体不安装完成,后面的工序没法做,每个箱体里要装空调、新风系统、洗脸盆,还有卫生间、窗户、电线、电缆、开关、灯具。“这么多东西要填,后面只有6天时间了,肯定着急,医院室外还要做绿化。”在跟现场的施工人员详细了解东区、西区及主鱼骨的箱体安装情况后,施工人员告诉他没有完成安装的箱体只有100多个,他才略微松了口气。

于琦每天在工地上步行的距离大约是2万步。“不走工地,很多要解决的问题就发现不了。”他家住得离工地不远,但自应急院区开工后,于琦就住进了酒店。“毕竟是特殊时期,家里有老有小,还是住外面比较好。”他笑言,住酒店睡觉也能睡得更好些。(记者 张程 通讯员 李森)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