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
我们正式迎来
雨水节气
春始属木,生木者必水也,故名雨水
意味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南方将呈早春景象
此后,日照强度增加,
气温回升。
疫情让我们由亲近变得“疏远”,
我们很少像这样,去期盼一个春天的到来
也很少像这样,
期待恢复人潮如织的烟火深圳
这一场战疫,
每一个温暖的瞬间都值得我们铭记。
▼
1
确诊病例、新增病例、死亡病例
......
一个个数字看得我们揪心
在情绪焦虑的同时
这些温情的字眼
是一种尊重生命的慰藉。
深圳市卫健委在通报死亡病例时,用了“不幸去世”“向逝者家属深切致哀”。措辞的选择,不只是温度和关怀,更是对待疫情的态度。
一座城市共同体意识的构建,语言是重要的角色。
2
“愿你三冬暖,
愿你春不寒”
举手投足的关怀
凝聚人心
也汇成
我们共同抗“疫”的暖流。
一张温馨提示和通告
深圳南山一小区单元出入口,隔着玻璃看去,电梯上的封条写着“隔离不隔情、隔疫不隔爱”的温馨提示。
下面这份温馨通告写着
“疫情面前,
我们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大家相互关爱,
这个世界才更温情美好,
疫情更容易被控制”
3
纸短情长
文字的情感浓度
很容易叫人湿了眼眶
寥寥数语
舒缓紧绷的那根弦
是困顿日子里
再珍贵不过的事情了
两颗心和一份通知书
在一个深圳人的隔离自述中,
她的描述,
留下了这些细节
工作人员立即赶到我家,所有家人也被要求在家中进行隔离,一律不允许外出,需要买菜、拿快递的,小区保安都会送上门,家门口也贴上了这个:
不是封条,是爱心
2 月 11 日解除隔离:
“为了公众的健康,您辛苦了”,
“我们由衷地为您感到高兴”,
多么温暖的告知书。
4
疫情中
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让我们更加确认
彼此支持的重要性。
外籍人士众多的桃源街道,
多次制作、张贴、派发
多种形式的双语宣传资料,
将双语疫情动态转发给属地外籍人士。
5
疫情之下
对人的关照
是身心治愈的精神良方
无论怎样艰难
我们终将一起跨越
一起迎接
胜利的曙光
“风雨夜,搭把手,再难都可以过的!”
2月15日晚上10点30分,
天寒地冻,
经过多方协调,
当张先生一家三口
终于入住“健康驿站”时,
向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
平山社区的工作人员表示由衷的感谢。
“都说贵人出门惹风雨,
我们这是风雨天出行遇到了贵人!”
当得知张先生一家还没有吃晚饭、且佩戴的口罩都不是外科医用口罩时,平山社区工作人员又赶紧协调提供物资帮助,并耐心做解释工作,温和介绍政府相关规定和要求,安抚张先生一家紧张而烦躁的情绪。
“风雨夜,搭把手,
再难都可以过的!”
6
疫情面前,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温暖平和的举动
坚实有力的话语,
使焦灼不安的心
心神凝定,
生命的叠加
让人重获平衡。
从焦虑不安到心平气和
2月8日,居家观察满14天,
经坪环社康中心工作人员检查确认,
程某某及其家人相关指标正常,
解除居家观察。
从社康坐上回家的车时,
程某某迫不及待
给马峦街道工作人员
发去表示感谢的微信。
从焦虑不安到心平气和,
从隔阂到信任,
如今,程某某已住进医院,
安静地待产,
她和家人都在喜悦地
等待新生命的降生。
7
他们是寻常日子中,
协助我们生活运转的人
也是疫情之下,
最大程度帮我们阻断病毒
连接沟通桥梁的人。
“他们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莱蒙水榭春天:业主筹集近20万物资给一线物业人员发放物资补贴
“因为所属物业管理团队不同,1、2、3跟5、6期的业主平时并未有太多互动,但这次捐款行动竟然不谋而合。”
随着号召人员的增多,专业的募捐筹备小组很快成立起来,短短几天时间,业主们筹集了近20万物资,用于物业一线人员的补贴发放和防疫物资购买。
“他们对疫情的恐惧并不少半分,可却坚持在工作岗位。募捐的初心既是感激也是激励。”
深云村:近12万致谢物业人员
“物业人员非常辛苦,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的逆行者,守护着我们的安全。这一切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深云村业委会主任陈晓晖说。
金海燕花园:业主加入捐款“大军”
“不论金额大小都是心意”
“不论捐物资还是捐款,不论金额大小,都是心意。”
50元,200元,300元……2月13日晚,位于福田区的金海燕花园的业主们也加入了捐款“大军”。有业主还提议,将所有捐款以奖金形式,平均发放给物业工作人员,以此表达对物业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8
“唯有行动
使我们相信”
和疫情赛跑
也为每一个你
纾困解忧
感谢及时为我
正在居家观察的妻子拔了鱼刺
“我老婆被鱼刺卡到喉咙了,
请问你们能不能帮我叫个医生来啊?”
2月4日晚,
位于坑梓街道坑梓社区吉祥路的
一名居家观察人员
反映其妻子被鱼刺卡住了喉咙,
焦虑地寻求帮助。
社区工作人员接到求助后立即行动,
联系社康医生快速赶到居民家中。
不一会,社康医生就取出了
一根长约两厘米的鱼刺。
9
希望不从别处来
而从人身上来
疫情时刻的共情
是1+1>2的
“积合力以致胜,
汇众智而成功”
“线上密切沟通,线下‘跑腿’相助,
是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
这段时间以来的常态化工作。”
“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用真情实意,为居家隔离的居民服好务,陪伴居民共同渡过这个特殊的时期。”——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
①
一张小卡片、一句问候,暖意融融。
从湖北荆州返回深圳,陈女士一度害怕被当作“另类”。归途中、入城口、小区里……她谨小慎微。
归来的内心反差,不止如此。
“抱歉,打扰了……”接通电话的那一刻,陈女士释怀了。自我隔离期间,社区医生每天例行的电话问询,都从一句“道歉”开始。她多日来的“担忧”化为泡影。
②
一盘萝卜、一份青菜、一碗鸡汤。河东社区,大年三十从湖北返回的彭先生一家四口,吃了多年来最“清爽”的一顿年夜饭。
“还有半个月,怎么办?”居家“医学观察”的一家人出不了门。
焦虑之余,一条条微信来了,一个个电话也来了……
“放了点菜在你家门口,记得取哦。”
“这是我家乡的土特产,你们尝尝。”
“有困难就打这个电话,我们24小时在线”……
共克时艰 ,共渡难关,
一座城市的态度
体现在这些温情细节中,
疫情防控要“硬核”,
不硬来。
疫情防控离不开
无数人的努力付出。
面对病毒,
我们都会恐惧,
但是疫情
更让我们心手相连,
相互守望,
深爱城市,
圳有力量。
内容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新华社、侨城生活君
编写:梁煖
校审:施翔东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