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化经济合作 激活蓝色引擎 代表委员热议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化经济合作 激活蓝色引擎 代表委员热议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六届人大八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

原标题:深化经济合作激活蓝色引擎

代表委员热议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特区报2020年01月11日讯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六届人大八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

深圳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纷纷从产业、规划、人才、科技、生态等多层次、多维度为深圳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全面提升先行示范逐梦海洋的竞争力、影响力、创新力,贡献智慧与力量。

发展新兴海洋产业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加快培育蓝色动能,把握海洋无限商机,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委员们建议,拓展提高深圳国际航运枢纽地位,推进深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提升现代海洋服务业产业链,加快设立政策性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打造海洋金融、智库、科技平台;创新引领促进海洋新型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海上资源开发、海洋生物产品、海洋电子信息、海洋高端装备等“大海洋产业”成为深圳未来新的支柱产业等。

民进深圳市委会的委员们认为,深圳与大湾区各城市间因海而生、与海共荣,应深化海洋经济合作,使“蓝色引擎”的效应更加明显。他们建议,促进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加强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的创新合作,深化粤港澳滨海旅游合作,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强化科技项目孵化转化创业支持力度。

九三学社深圳市委会的委员们呼吁,大力推进无人船、零排放船舶等新兴海洋装备制造业,为提升国家综合海洋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点睛之笔。

建立国际海洋中心城市,离不开创新发展驱动。市政协委员钟丽梅建议,建立全球国际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国际海洋创新联盟,整合全球海洋资源、资金、技术、人才,为深圳建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最美滨海家园

市政协委员陈可石一口气提交了5件“海洋”提案。他建议,深圳对标世界先进城市海岸线建设的成功经验,优化陆地海洋空间格局,建设“全球最美都市海岸线”;规划建造一条联通宝安会展新城和大鹏半岛西冲的“滨海地铁新干线”,串联起东西部深港口岸经济带、滨海公共空间、文化设施和居住片区;深圳携手珠海、惠州等市20多个海岛共同组建国家级海洋度假区,绘就“海上深圳”的美丽画卷。

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新城,是今年深圳西部建设的重点之一。市政协委员杨浩勃建议,将海洋新城打造为“湾区海洋门户”,应将宝安的功能定位为建设科研院所与海洋企业总部基地;促进多城融合,协同规划,做好生态保护;争取设立以蓝色经济为主题的国家金融改革试验区,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市人大代表张路玉等10人提出,配合加快推进建设海洋新城,建议海洋大学优先考虑落户宝安,加强校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推动产学研融合。

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海洋文化产业和旅游业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海洋文化,市政协委员黄振良建议,要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全球邮轮重要母港,推动深圳游艇邮轮产业链的延伸,努力构建“海洋经济共同体”和邮轮经济新高地。

市人大代表秦钢表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高屋建瓴。深圳不仅要加快建设一流的海洋大学、海洋博物馆,还要加快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等项目落地,同时大力吸引和培养高端海洋人才,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

让“海洋”走进每个深圳市民的心里。市政协委员尹昌龙提出加强海洋文化宣传教育,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海洋知识。市政协委员郑军等4人提出创新海洋文化课程,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营造保护全球海洋发展的氛围,争当“可持续发展先锋”,市政协委员孙莉莉建议创建滨海湿地保护的“深圳模式”,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加快全市湿地保护规划及行动计划出台、推动深圳申报“国际湿地城市”。(记者 秦绮蔚)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