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深论>

深论 | 以市民理解支持为基石,把城市建设得更有品质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论 | 以市民理解支持为基石,把城市建设得更有品质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绝大多数涉路施工项目都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程,为了解决“长痛”不可避免地会给市民群众带来“短痛”。要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道路反复开挖问题,不是不搞城市建设了,而是要切实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最大限度地在“短痛”中避免产生“阵痛”,从而争取广大市民的充分理解与大力支持。

近期,深圳多条道路开挖,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同时,施工引起的噪音与扬尘也让人闹心,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城市就像一个生命体,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新陈代谢”,始终处在自我调节、自我进化之中,通过结构与功能的持续优化,来增强自身的整体机能与发展品质,不断建立起一种新的动态平衡,从而积极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当前,深圳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奋力打造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在此背景下,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最强,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乃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开挖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深圳现有道路市政管线等设施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建设标准较低,老旧设施较多,大量设施与现有规划、标准不符,基本已到大规模改造提升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品质提升亟待推进,客观上导致道路开挖需求增多。特别是当前全市黑臭水体治理、雨污分流、优质水入户等治水提质工程集中进入冲刺期和考核期,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对市容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造成涉路工程项目大幅增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开挖的道路主要集中在道路设施品质提升工程、道路扩建工程和治水提质工程等。

城市要发展、品质要升级,当然是为了让市民生活得更好,大多数市民也都能理解支持配合。问题在于,市民难以接受的并不是合理必要的道路开挖,而是由于占道建设施工规划引领不足、建设协调管理机制尚未健全、项目建设计划各异缺乏衔接,导致看上去很好甚至刚修完不久的道路生生被“开膛破肚”,以及在较短时期内各个施工单位你挖我挖而不一起挖,反复开挖道路给正常生活带来的不便也成倍增加。

市政工程建设的出发点是好的,短时间的麻烦也是为了长久的生活品质的提高。但道路施工一定要合理有序安排,尽量减少施工对市民的困扰。去年,深圳加强涉路施工工程项目统筹规划,加大市政管线设施建设集约管理,尽量减少道路反复开挖。市交通运输局2019年共收集到全市挖掘道路计划12155项,经分析统筹将已落地实施的11065项挖掘道路计划压减至8143项,减少重复开挖路段2922个,压缩率达26%。只不过,市民在直观感受上觉得变化还不够明显,与期待中的理想状态还存在不小差距。

说到底,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则是城市建设的基石与动力。绝大多数涉路施工项目都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程,为了解决“长痛”不可避免地会给市民群众带来“短痛”。要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道路反复开挖问题,不是不搞城市建设了,而是要切实把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最大限度地在“短痛”中避免产生“阵痛”,从而争取广大市民的充分理解与大力支持。

为达此目的,深圳必须全面提高超大型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城市规划更有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标准化、人性化,减少工程投资浪费和道路反复开挖。同时,要本着对城市建设负责、对市民负责,形成涉路工程项目公众意见征求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对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路政许可证、本路段占用挖掘起止时间及相关单位联系方式和监督方式等信息都要向市民群众公开,让市民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要挖路,工期多长,完工后会有哪些积极变化,从而一方面让涉路工程施工变得更加规范、安全、高效,另一方面也让市民群众有明确预期、能有效监督、主动做好配合。只有如此,我们的城市建设才会更加顺畅、更有品质,才能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姚龙华)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