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原创新闻>

深圳盐田:突出共建共治共享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盐田:突出共建共治共享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分享

盐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崛起为一座经济颇具规模、生态优美宜人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郑创彬 通讯员 李晓云)深圳盐田,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崛起为一座经济颇具规模、生态优美宜人的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近年来,在盐田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盐田区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立足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着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起“以党建引领方向,以改革释放空间,以政策扶持提供保障”的社会多元共治机制,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琨主持召开政法工作会议

2017年,盐田区获评2013—2016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2018年,盐田区创新社会多元共治机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之城的做法得到了市委书记王伟中的肯定;2019年,盐田区“平安易站”创新基层治理新平台荣获《南方日报》评选的最具示范推广价值奖;在市互联网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圳能量”2019深圳网络盛典上,盐田区委政法委社会治理“一街区一品牌”创建项目获评深圳年度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创新奖。

牵头抓总强化统筹督办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盐田经验”

早在2016年,盐田区就在全市率先启动为期5年的“平安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出社会稳定维护行动、违法犯罪打击行动、社会治安防控行动、重点领域预防行动、安全生产整治行动、食品药品监管行动、应急处置提升行动、平安文化培育行动等平安建设“八大行动”,形成全区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创平安的浓厚氛围。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2018年,盐田区委政法委经过深入调研,出台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方案,围绕全面推进基层党建、民生发展、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生态建设、改革创新六个方面,推出了37项工作举措,并以梅沙街道、沙头角街道东和社区、海山街道鹏湾社区、盐田街道东海社区为试点,启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示范街区创建工作,掀起了盐田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篇章。

盐田区召开社会治理“一街道(社区)一品牌”创建工作部署会

在创建过程中,盐田区委政法委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和工作推进会,举办多层次多领域的主题培训,围绕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三个维度,指导各试点单位深入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切实调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社区的主动性、积极性。

今年初,盐田区委政法委召开专题会议,在全区全面铺开社会治理“一街区一品牌”创建工作。为纵深推进各项创建工作,盐田区委政法委多次深入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及社区开展调研督办,指导各创建单位找问题、定目标、建机制、搭平台、创品牌,努力打造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机制。同时,盐田区委政法委加大统筹力度,指导辖区各职能部门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推动了打造党群“同心共建”机制、构建劳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建“平安易站”、创新网格管理运行机制、深化社会多元参与“政社合作伙伴关系”等一批实践创新项目的实施,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补齐社会治理短板、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体制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将组织战斗力转化为民生幸福度

日前,有盐田居民通过盐田民意通微信公众号反映,盐田中央公园水景水质很差,水池底部污浊不堪,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清理。接到诉求后,盐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第一时间要求管养单位进行清理,督促加强管理养护,定时做好水池清理工作。看到自己的诉求得到了及时的回复,诉求人评议满意并附言“满意答复”。这是盐田区创新打造“百姓吹哨、部门报到”基层治理新格局的真实写照。

中央公园水池清理前
中央公园水池清理后

如何解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今年以来,盐田区按照“党建引领、群众出卷、部门答卷、群众评卷”的思路,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总揽全局、统一部署、协调各方的功能,构建由组织部门统筹督办、各职能部门主办、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联办、党员干部带头办的诉求办理机制,通过对原有民意畅达系统和民意通微信公众号进行升级改进,让群众与职能部门快速对接,职能部门以群众诉求为哨声,闻哨而动、接诉即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诉求及矛盾,打造了“百姓吹哨、部门报到”基层治理新格局。

据统计,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区通过盐田区民意畅达系统累计受理党员群众建议诉求11613件,已办结11518件,及时办结率99.18%,满意率99.42%。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得以成功解决,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是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促进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力量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盐田区一贯高度重视党建引领社会建设,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

在繁忙的盐田港后方陆域,已经建立了22个基层党支部、覆盖党员212名的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运输协会,其党委带领行业企业的党员骨干组建了“重大节假日突发事件处理小组”和“道路交通秩序疏导巡查工作队”,两支志愿队伍常常穿梭在后方陆域的主次干道,形成“白天是拖车老板,晚上是交通巡查员”的社会治理风景线,有力地协助政府维护辖区交通顺畅和社会治安。这是党组织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中诠释核心引领作用的生动展现。

为了强化党建核心引领,确保社会组织根正苗红,盐田区早在2016年就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社会组织党委,将党旗插到社会工作的一线,把党的工作融入社会组织运行与发展的全过程。三年过去了,如今,全区社会组织党委共有党支部24个,基本实现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党组织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正逐步彰显。

编织基层建设“平安网”

推广“平安易站”共建和谐幸福家园

如何整合已有的治理资源,解决基层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是基层社会治理中需要破解的问题。

“依托社区治理阵地,盐田区通过打造两级平安易站、三支治理队伍、三个支撑系统、三项保障机制,有效破解了一批制约基层治理的基础性、源头性难题,完善了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盐田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据悉,今年以来,盐田区以公安“中心警务室”改革和街道“综治服务室”改革为基础,在全区全面推广“平安易站”创建,推动11个一级“平安易站”建设和80个二级“平安易站”升级改造,积极探索创造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办法。

盐田区一级“平安易站”

为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盐田区依托全区11个中心警务室,积极构建一级“平安易站”,并优化整合工作站、警务室、社区网格、司法调解等专业力量,统筹社区基础要素管控、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处、惠民便民服务工作。同时,将全区80个综治服务室升级为二级“平安易站”,不断丰富原综治服务室的服务管理内容,充分将社会治安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末梢组织。

盐田区二级“平安易站”

在平安易站建设中,除了一、二级易站的基层治理力量整合,另一个重要的改变是,盐田区培育了专业综治队伍、基层自治队伍、义务调解队伍三支队伍,促进基层治理“三治融合”,为矛盾化解提供支持。尤其是由律师、司法从业人员(含离退休人员)、有德望的社会人士组成的义务调解队伍,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当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矛盾调解有时候不一定是看道理是否能讲通,更要看是谁来主持调解,一些社会德高望重人士做调解工作,往往事半功倍。”海山派出所海山北警务室的警员告诉记者。

今年全面推广“平安易站”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盐田区治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据统计,全区物业小区“零发案”比例从原来的60%提高至93%,全区110治安刑事总警情754起,同比下降29.4%,诈骗和盗窃类警情同比分别下降15.6%和26.8%,尤其是电信诈骗警情,降幅全市第一。八类案件、两抢实现“零发案”。街道层面各类矛盾纠纷约40%在平安易站得到化解,实现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矛盾不上交、问题化解在基层,丰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盐田特色,完善了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绘就“政社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蓝图

社会协同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近年来,盐田区大力推动社会力量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开创性地成立链接社会力量与政府管理的枢纽型组织,逐步建立了社会力量与政府管理相衔接的机制,构建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标准化和定量化体系,让多元的社会力量在多个社会治理领域发挥“润滑剂”和“稳定器”的作用,成为政府社会治理的有力伙伴。

首先,盐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链接社会力量与政府管理的枢纽型组织。目前,盐田区多个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主动自上而下地引导成立了一些社会治理领域的社会组织,以政府资助项目、购买服务等方式为这些组织提供资金支持,由各类社会力量自主运营。例如,区司法局在全市率先成立盐田街道人民调解员协会,建立由法律人士、专业人士、社会人士参与的“三方人士联调”机制和“律师先行介入”机制,通过协会为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铺设桥梁。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10月,全区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纠纷案件4129宗,成功调处4091宗,调解成功率99.1%。

盐田区劳动争议仲裁庭拖车专场

其次,盐田区率先探索了构建社会力量与政府管理相衔接的机制。在转移政府职能的同时,积极将行政职能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其中,劳动争议移动仲裁庭就是政府管理职能与社会力量主动衔接的一个范例。盐田区在全国首创劳动争议移动仲裁庭,将真实的有代表性的案例移动到街道、行业协会、工业区、商圈等基层开庭,让旁听企业、各行业负责人直观了解仲裁庭审过程及内容。移动仲裁庭将政府服务下沉到基层,既确保了政府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又发挥了社会力量的专业性、灵活性和能动性。据统计,2016年以来,全区共举办移动仲裁庭活动72场,2000多家用人单位、近3000名企业管理者受益,基本完成30人以上的用人单位集聚区域或行业全覆盖。

此外,为了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有规可循、社会服务成果有依有据,盐田区还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标准化与定量化体系,把标准化引入社会服务,运用定量方式评价社会力量的参与成效。盐田区从推进机构养老标准化服务建设起步,采取“有国标贯国标、无国标研地标、国地标宣贯一体”的工作思路,既主动对接国家行标,积极推动已有社会服务标准在盐田试点落地,又积极推动地方标准研制。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全区先后制定了残疾人、医务、学校等10个领域社会工作操作指南,形成了可量化、可操作、可推广的社会工作服务操作指南。

社会协同化解多元矛盾纠纷

“1+3+N”有序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前些年,盐田区90%以上企业为中小微企业,80%以上职工是外来务工人员,企业粗放的用工管理与职工日益增强的权益意识产生冲突,纠纷隐患日益增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不小影响。同时,随着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企业主体多样、劳动者诉求多元、劳动关系矛盾等问题凸显,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难点。

盐田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先进经验宣讲动员大会

为了解决这些社会治理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区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的统筹作用,区人力资源局提出创建“广东省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城区”,申报了“省市共建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加,推进社会协同治理,努力探索盐田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和谐劳动关系发展之路。

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盐田区积极引导企业、劳动者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在党政方面,构建“区—街道—社区(园区)—企业”四级联创共建工作体系,有效实现政企联动、协同共治。在企业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在劳动关系中的关键作用,推动辖区43家各行业龙头企业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探索企业联合自治新模式。在劳动者方面,将职工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指导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和谈判代表选举制度,选聘“和谐劳动关系使者”,促进劳资双方共同发展。在社会组织方面,建立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1”),打造促进协会和拖车协会、港运工联会三大社会品牌(“3”),带动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形成了社会组织“1+3+N”有序参与模式。

盐田区北山工业区和谐劳动关系联创共建签约仪式

社会协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激发社会协同参与活力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必然要求。“盐田试验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很大原因就是充分发挥了促进协会的专业优势、拖车协会的行业优势和港运工联会的群众优势,构建起了‘1+3+N’有序参与新模式。”长期观察盐田社会治理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

经过几年的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盐田区成功探索出一条独具盐田特色的和谐劳动关系发展之路。2015年至2018年,劳动纠纷总宗数从1488宗减少至1079宗,下降27%;其中,30人以上劳资纠纷宗数下降67%,投诉举报案件宗数下降54%。2018年获评深圳市“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实践创新示范项目;2019年盐田港获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港口。

因地制宜培育基层治理品牌

助力社会治理水平不断迈向新高度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重心和难点都在基层。基层治理很重要的一个主阵地便是社区。如何让最接近老百姓的基层一线,有效破解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盐田区给出了答案。

今年以来,盐田区委政法委在共建共治共享示范街区创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区全面铺开社会治理“一街区一品牌”创建工作,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社会治理品牌,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让盐田区社会治理水平得到进一步升华。尤其是沙头角社区通过织密“三会+三治”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擦亮了基层社区治理品牌,成为“一街道(社区)一品牌”创建中的最生动的基层实践。

元墩头、沙头角片区学生上学没有直达公交车到学校;区福利中心颐养院晨练音响过大,附近小区居民深受影响……老百姓身边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沙头角社区在社会治理品牌创建中,充分发挥社会治理最基础单元作用,通过“议事会”解难题、“调委会”止纷争、“议政会”纾民困,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民生福祉的大实事。

2019年沙头角社区居民议事会

议事会依托“党群议事厅”,通过议事会征求居民意见诉求,协商共议居民关心关注小区民生热点、难点问题,让居民从“接受管理”变为“争当主人”,对社区建设从漠不关心变为积极参与。调委会通过邀请法官和驻点律师与调解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开展有效的“双向沟通”,有效解决了社区房屋修复赔偿、施工围档补偿等纠纷问题。专题议政会通过邀请区、街道相关职能部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搭建起一个政民沟通和互动的新平台。

据统计,今年以来,该社区开展集中议事18次,解决问题诉求23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2件,成功调解41件;累计收集民意诉求90件,办结率100%;推动解决了小区因地铁施工导致墙体开裂、区福利中心颐养院晨练音响扰民等一系列民生热点问题。

沙头角社区还编织了以“自治”促和谐、以“法治”定正道、以“德治”聚人心法的“三治”网络,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在“自治”方面,社区党委积极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民意表达工作室和各类社团的独特作用,建立代表委员社区特色服务清单,在拓宽居民诉求渠道基础上,将接访群众向服务群众方向灵活转变。在以“法治”方面,社区坚持把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环保、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和群众学法需求,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同时,探索“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新机制,构建一套以感情、人情、互惠和信任为基础的互动网络,引领老百姓形成“遇事找调解,化解矛盾靠法律”的良好习惯。在“德治”方面,社区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文化惠民、抓好典型引导,不断树正气、塑清风、化春雨。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凡人善举宣传活动,着力挖掘源自生活、来自身边的鲜活先进典型,积极向群众推介传播,引导社区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为社区各项工作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和情感支持。

据统计,今年以来,沙头角社区开展各类法治主题宣传活动8场,参与群众2600人次;开展相关宣传活动6场、德化教育讲座26场,参与群众1000多人次。

伴随着社会治理“一街区一品牌”创建工作的成功推进,织密“三会+三治”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等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茁壮成长,有力拓展了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和广度,助力盐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不断迈向新高度。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