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口述史|管树华:竭尽所能为深圳保险业贡献一份力量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口述史|管树华:竭尽所能为深圳保险业贡献一份力量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刚来深圳时,从随处可见的火热建设景象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1999年10月,管树华(左一)在保险志编写组与编写组全体人员合影。

1999年10月,管树华(右)在保险志编写组与主编李世献先生合影。

2017年1月,管树华(右一)代表公司领取第十届金融风云榜金榕树大奖。

2017年11月,管树华(左二)率考察团到日本佐川急便公司学习交流。

一转眼我在深圳保险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参与并见证了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深圳的独特优势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土壤和成长空间。从放弃稳定工作来深圳打拼,到找到人生定位和方向,再到在深圳实现自我价值,我的生命中已经深深烙上“深圳”印记,这里可以说是最接近我人生归宿的地方。

管树华

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资深保险从业人员和保险理论研究者。现任太平洋产险深圳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深圳保险学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年鉴》深圳卷副主编。他1995年进入深圳保险业,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口述时间

2019年10月30日下午

口述地点

福田区深业上城T2写字楼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实习生 余快

刚来深圳时,从随处可见的火热建设景象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毅然放弃稳定工作

到深圳为梦想打拼

我儿时生活在一个相对动荡的年代,经历过饥寒交迫也有过成长困惑,虽然人生有各种坎坷,但这些经历使自己渴望改变、敢于追梦。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期的磨砺为自己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根基。1977年恢复高考让很多人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也果断决定参加高考。当时四川攀枝花市的录取分数线是167分,而我考了185分。

虽然考试成绩通过了,但体检时医生说我心律不齐,后来就因为这个原因我没被录取,很遗憾地跟大学生活擦肩而过,可能当时太紧张导致心律不齐吧。之后我被单位推荐到攀钢钢研所,在科研实验室当助理人员,先后参与过重轨钢、石油套管钢、炮弹钢等许多关键钢种的研发,还有幸跟集体一起获得过科技部颁发的奖项。

1982年,单位想培养我担任企业报纸的采编人员,决定让我在职报考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当时我在全市统一考试中成绩名列第一。脱产读完三年汉语言文学专科后,攀钢报社、攀枝花市艺术馆都有意让我过去工作,经过认真分析,为了我的创作特长,我选择到当年攀枝花市的《群众文化报》当编辑部主任。

之后三年,我主持并参与多项民间文学集成的采编工作,主编的《攀枝花民间故事选》还获得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卷资料本评审一等奖。后来我还被选为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攀枝花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1992年,当得知同为攀枝花市青联委员的著名眼科医生王晓泸、长江漂流勇士杨欣都决定南下深圳时,我也动心了。王晓泸后来成为深圳阳光医院的创始人,杨欣则是深圳赞助的三江源自然保护站的筹建者。在朋友的鼓励下,那年夏天我毅然决定放弃稳定工作到深圳为梦想打拼。

刚来深圳便与保险业有了深入接触

刚来深圳时,比较繁华的地段集中在上海宾馆附近。但从火热繁忙的建设景象和人头攒动的人才市场,能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生机。

当年有本书叫《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介绍了深圳经济特区从提出设想、奠基创业到初步繁荣的整个历史过程。认真研读后我真正被深圳的魅力深深吸引,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

记得到深圳不久,我找到一份跟商业策划相关的工作,入职考试的试题是让我做平安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平安”)的企业形象策划。突然接触一个叫做“CI(企业形象的视觉传达)策划”的概念,当时感到陌生和茫然。为完成任务,我立马恶补相关知识,按平安在《深圳特区报》上刊登的招标要求,为他们做企业视觉系统设计和企业文化塑造,拿出了理念、视觉形象的设计初稿。

虽然当时方案并没有中标,但从那时起,平安定期给我寄送他们的内部报刊。

这段特殊的经历,算是我最早跟保险行业结下的缘分。没想到往后岁月里的大多经历,都跟这个行业分不开。

一转眼我在深圳保险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见证并参与了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深圳的独特优势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土壤和成长空间。

保险业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

我正式进入保险业的时间是1995年,那年我已经过影视制作、广告策划、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的磨砺,包括参与拍摄《亚细亚之光》大型政论片,为大型企业做品牌、产品推广策划,受到政府表彰并得到相关企业信任。记得那年上半年我还在为中国太平洋保险(以下简称“太保”)做商业策划,下半年就被引进成为太保深圳分公司的品牌策划主管。

当时,保险并不被很多人接受,所以普及宣传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为开辟市场、赢得客户,我们做了很多创新和努力,明确既要有开发产品服务的硬实力,又要有宣传推广品牌的软实力。记得当时太保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尝试——为作家文稿版权拍卖设计保险。一些作家手写的稿件非常珍贵,但在拍卖过程中会发生丢失或者破损,太保分析风险后决定开创新险种。因为有保险做担保,对拍卖的成功举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结果活动被宣传得很热,有的作品仅在策划阶段就拍出100多万元。

1999年的时候,深圳要举办第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但刚开始很多人不敢交易,因为新技术会有诸多风险,万一投资失败怎么办?为此,我们开发了一个险种,如果科技成果无法成功转换,我们会给予一定的赔偿。该险种推出后打消了很多人的疑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交会的顺利举办。如今的高交会,已成为深圳科技创新发展的知名品牌。

早年,深圳很多工薪阶层出行都骑自行车,我们及时为失窃率较高的自行车做专项承保,并做了风险防范的技术创新,让大家免去后顾之忧。到了汽车时代的起步阶段,因为车价较高、人们收入较低,而且信用体系未建立,汽车消费的金融风险较高。但我们认准汽车消费时代很快会来临,保险应该为之护航,于是胆大心细地推出全国首创的险种——汽车按揭履约保证险。

从此分期付款购车顺利开展,汽车这个“奢侈品”终于得以顺利走进寻常百姓家。买车的人多了,车险也成为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可见保险一定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

制度改革创新

拿下深圳市金融创新奖

2000年到2007年可以说是公司发展的黄金时期,有很多人认为我们这段时期成为市场第一是因为低价竞争,其实内在原因是我们做了很多具有历史意义、有预见性的改革创新。

2000年的时候,保险产品的开发、核保、理赔都是按职能划分的,各自为政导致经营的最终责任和目的无法落实。为此,我们大刀阔斧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将重要产品从头到脚整合成一体经营,要求责任人对增长和效益全面负责到底。其次,过去理赔的查勘、估损、定损、核算等职能都是分开的,没有一个人对整个案件负责。我们就研究建立独立核赔人制度,每个“独立法官”要对各自案件全面负责到底,这样就能有效杜绝大量假案、提高理赔效率,也改善了服务品质。

此外,我们还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比如:为防止保险诈骗行为建立的独立调查人制度;通过跟保险公估人的合作,实现查勘效率、公信度和人力成本的动态平衡;通过产寿险交叉销售、相互代理,增加客户来源和资源利用率并提高员工收入;在深圳市场率先上线保险商务网站,把服务网点深入到每个社区;开发家庭保险账户等。此外我们还做过引进香港职业精英、推行阳光服务和绿色通道服务等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上述很多举措,都是领先深圳市场乃至全国市场的首创之举。

当时创新不断的太保产险深圳分公司发展迅猛,市场份额持续稳健上升,一度成为市场领头羊,还拿下深圳市金融创新奖。事实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在竞争中成长、紧跟时代步伐的企业才能赢得胜利和未来。

参与并见证深圳保险业飞速发展

一转眼我在深圳保险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见证并参与了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

有一组官方公布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1980年深圳市保险业开办的险种只有两个,保费收入28万元,赔付金额1万元。我刚来深圳的1992年,深圳保险业包含寿险(不含民安)开办的险种是80个,保费收入为9.8亿元,赔付金额为3.4亿元。而到了2018年底,深圳共有保险法人机构27家,保险分公司76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130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资产总额达到4.44万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二。

总体来说,深圳保险业的发展演变,本质上是一个改革创新、大胆突破、积极竞争、不断进取、服务社会、与时俱进的过程。作为一个亲历者,我认为深圳保险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深圳的几个独特优势。

首先,开放的基因使深圳具有更宽广的视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其次,创新的激情为深圳保险业注入活力。此外,深圳在保险、金融综合经营方面占有一定优势,而且信息、人才和资金的流动性更好一些。这些都为深圳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土壤和成长空间。

深圳作为创新之都,其保险业无论体量还是质量都走在全国前列。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可以预期深圳保险业将再度走在全国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前沿。这是一个让每位从业者感到自豪和兴奋的时代。

我的生命中已经深深烙上“深圳”印记,这里可以说是最接近我人生归宿的地方。

为深圳保险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曾被抽调到同业公会协助进行深圳保险志的编写工作,从中了解到更多深圳保险业的发展脉络,我也曾策划全国首个保险电视专栏节目《保险宣传周》。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坚信历史是勇敢者、睿智者和有使命、有梦想的人创造的,许多行业的“真心英雄”推动着深圳保险业创造金融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工作之余,我坚持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树华观察》,发表对保险业发展的分析研究文章,前后超过60万字的原创文章凝聚了我在这个行业倾注的心血。《我看深圳保险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四十年》等文,多次在深圳金融学会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

我热爱这个行业,希望尽自己所能,继续为深圳保险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这座我深爱着的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深圳是最接近我人生归宿的地方

深圳是一座激发人创作灵感、催人不断上进的城市。

为不断提升自己,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充电,在湖南财经学院金融专业在职研究生班毕业后,还完成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在职硕士班课程的进修。在深圳,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始终保持竞争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深圳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却二十多年不变地做着同一份工作,但我愿意默默坚守在保险业,既见证、参与、预见行业发展,也研究、考证、记录行业历史。从来深圳打拼,到找到人生定位和方向,再到在深圳实现自我价值,我的生命中已经深深烙上“深圳”印记,这里可以说是最接近我人生归宿的地方。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