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原创新闻>

南山治水3.0时代来临 亲水生活为百姓带来更多幸福感

条评论立即评论

南山治水3.0时代来临 亲水生活为百姓带来更多幸福感

分享

一座将生产、生活、生态完美结合的“三生融合”之城的诞生,必将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

深圳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紫嫣 张佳鸿 陈丽群)一座将生产、生活、生态完美结合的“三生融合”之城的诞生,必将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

后海河。


从中国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到如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区之一,在建区不到20年时间里,在深圳南山18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乎每天都有发展的奇迹诞生。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南山区GDP达4002.36亿元,增长7.6%,除却经济数据的亮眼表现,近年来,城区水质的不断优化也成为南山发展成绩单上最亮眼的一笔。

随着入河入湾污染负荷不断下降,水清岸绿美景尽显,大沙河畔白鹭嬉戏,游人不绝,深圳湾内碧波荡漾,近岸“鱼王”率群鱼翻腾,四面八方的候鸟成群而来,中华白海豚、黑脸琵鹭等濒危物种频繁亮相,这幅融合了自然风光、人文色彩与城区活力的生态文明画卷,折射出了南山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决心。

A

生态名片

13.7公里大沙河焕新颜 树立治水提质“南山范例”

发源于羊台山的大沙河,干流长13.7公里,流经长岭陂村、福光村、塘朗村、平山村等村落,流域面积92.99km2,是贯穿南山全境的唯一一条大河,被南山人亲切称呼为“母亲河”,不仅如此,大沙河还串联起西丽湖、大学城、高新区、深圳湾等区域创新高地,其上游规划近60km2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正是南山区致力打造的大湾区“智核”所在。毫无疑问,伴随着大沙河水,流淌的还有南山发展的命脉之源。

多年来,伴随城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口剧增,大沙河接纳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自净能力,上游防洪不达标,下游驳岸不生态,入河污染负荷重,感潮河段治理难,各种问题接踵而来。随着大沙河综合整治工程正式拉开大幕,一段关于“美丽与蜕变”的故事就此展开,2019年11月6日上午,大沙河生态长廊正式对外开放,这条流淌着南山记忆的“母亲河”迎来了它“焕新”后的首次亮相。

“2007年刚到深圳,上下班途经大沙河,远远地就能闻见一股味道,河水是浑浊的,周边也没有建筑景观,那时候绝对没想到这里如今会建成一条生态长廊,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相信。”郑先生如今居住的小区位于大沙河生态长廊中段,每个周末,他都会带着孩子来附近画画写生,有时还会带着相机和孩子捕捉在河道间嬉戏的白鹭。

大沙河的整治历程至今已近25年,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以解决防洪达标问题为主要任务的治水1.0阶段,到2018年解决水体黑臭治理问题、历经10年完成的2.0阶段,如今的大沙河综合治理已经进入治水融城的3.0阶段,整治成效令人惊喜。根据南山区水务局官方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流域内744个小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河流水质显著提升,2018年基本保持稳定在Ⅳ类,提前两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重塑城市与河流的生态和谐关系,实现流水静谧、苇穗飘扬、飞鸟暂歇的合和画面,凸显大沙河水生态的城市功能价值,将治水与治城相融,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树立了深圳治水新标杆,为深圳市建设先行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先锋提供南山范例。不久前,首届深圳南山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皮划艇公开赛的鸣锣开赛,也将大沙河这张生态名片推上了国际舞台。

“水质好了,整个食物链得到了恢复,鱼虾和微生物能够生存繁殖,饵料多了候鸟自然成群而来,加上植物、绿地的恢复,整个生态共生系统得到了很好的修复与稳定,这是一切往好方向发展的前提,再加上科学的生态景观打造,将生态保育融入景观休闲环境打造,一个有生命律动的城市水岸亲水环境就此形成。”水利部资深老专家表示,大沙河的治水经验是南山区的创新尝试,对于全省乃至全国而言都有标杆意义。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大沙河流域堤岸防护、雨污分流、生态改造、碧道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大沙河的水环境和水生态,使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重塑了城市与河流的生态和谐关系,实现流水静谧、苇穗飘扬、飞鸟暂歇的合和画面,凸显大沙河水生态的城市功能价值,将治水与治城相融,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树立了深圳治水新标杆,为深圳市建设先行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先锋提供南山范例。

B

严格保护

树立水生态修复典范 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方面消息,截至2018年3月,深圳共有6个项目获得由国家建设部设立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南山区商业文化中心区再生水、雨水综合利用项目,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项目,深圳市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示范项目榜上有名,这与南山长久以来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深耕息息相关。

自2016年启动治水提质大会战以来,南山先后投入60亿元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累计完成1046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和32个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减少15万吨污水入河入湾;完成8条黑臭水体整治及两条小微黑臭水体治理,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8%以上,辖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地表水水质排名全市前三。

去年,南山区将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并提前两月完成西丽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288宗建筑拆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铁桶式”保护西丽水库,推进白芒河、大磡河、麻磡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开挖丽水河和燕清溪,大幅降低西丽水库入库污染,有效提升水库水质保障率,释放发展用地4.32km2,通过“更严格的保护”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提供了有力空间支撑,而大沙河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不仅树立了深圳治水新标杆,也为深圳市建设先行示范区水生态修复示范市提供南山范例。此外,南山区还通过不断强化落实“河湖长制”、“小散乱污”综合整治、工地泥浆水监管、排水管理进小区等创新举措,持续对涉水污染源保持高压态势,而经过多年来长效推进治水提质工作,南山区的水务事业早已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以管促建”逐步转变。

2019年上半年,南山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辖区河流水质显著提升;为提升西丽水库水质保障率,实施丽水河和燕清溪项目,目前,丽水河一期及燕清溪465米明渠支流已完成,预计2020年底前可全线贯通,西丽水库水质已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长岭皮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治水工作“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加大治水工作成效,不断提高绿水青山“含金量”。南山区通过改革提升效能,积极推进水务审批服务相关工作,积极缩减审批材料、压缩办理时限,通过提供容缺受理和邮递等服务减少群众跑动次数,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工作提质提效。以生态环境专项执法“利剑三号”行动为契机,制定南山区285家洗车场、40家农批市场排水户和餐饮类二级排水户的排水设施联合检查方案,各类违法排水行为共计立案27宗。此外,南山区水务局还成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查处污水偷排”、“查处河道偷排”、“打击私采地下水”等整治行动,立案调查违法排水案件20宗,为南山百姓拥有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区提供可靠保障。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迎来开局之年,深圳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给南山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南山完成“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工作、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观察

“治水融城”理念 进一步变成现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如今的南山已经建成连通大沙河生态长廊、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深圳人才公园的深圳最大滨水碧道系统,它的运转也带动“一河两岸”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的大幅提升,不断增加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并成为治水融城3.0阶段的南山区的标杆项目,让“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市民因水而乐”的理念逐步被人们认可,并发挥其更大的示范效应。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2018年,广东省开始谋划建设“万里碧道”,深圳市按照治水、治产、治城“三治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的思路,制定了千里碧道行动方案,南山区计划到2025年建成65公里高质量碧道,它的诞生或许能将“治水融城”的理念进一步变成现实。

当前,南山区公园总数达136个,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西段、深圳人才公园,到大沙河生态长廊,一带一园一廊互联互通、珠联璧合,构成一幅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滨海风景画,展现出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质与魅力。试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白芒河、大磡河、麻磡河流域微波粼粼,丽水河和燕清溪周边植被繁茂,鸟语花香,一道道蜿蜒其间在生态墙把碧波潋滟,绿树环绕的河道系统连成了一张亲水网,这张网将城市与人群变得更加紧密,让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一座将生产、生活、生态完美结合的“三生融合”之城的诞生,必将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