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为了留住记忆,深圳人在城里划了一条“紫线”,意义重大!

条评论立即评论

为了留住记忆,深圳人在城里划了一条“紫线”,意义重大!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无疑是过去40年中国面貌变化最大的城市,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拔地而起。在一个崭新的深圳迅速崛起的同时,一个古旧的深圳也在同样迅速地在我们的视野中消逝。“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为了给深圳人留住城市古旧的记忆,也为了向后人证明这座城市不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冒出来的“一夜城”,2008年10月底,深圳划了一条“紫线”。

原标题:为了留住记忆 深圳人在城里划了一条紫线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鹤湖新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垣。

深圳无疑是过去40年中国面貌变化最大的城市,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拔地而起。在一个崭新的深圳迅速崛起的同时,一个古旧的深圳也在同样迅速地在我们的视野中消逝。“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为了给深圳人留住城市古旧的记忆,也为了向后人证明这座城市不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冒出来的“一夜城”,2008年10月底,深圳划了一条“紫线”。

2008年10月31日,深圳首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圳市城市紫线规划》草案公布。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后,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在现代化城市快速崛起的同时,很多积淀多年的历史文化遗迹消失不见了,成为城市为发展付出的代价,也留下了不少难以弥补的遗憾。划定紫线,是深圳保护自身传统文化的自觉,也是“亡羊补牢”的举措。

紫线,一条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线

2009年5月,继《深圳市城市紫线规划》草案公布之后,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正式通过《深圳市城市紫线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据悉,《规划》所称的城市紫线是指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为保护城市中的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提供了法律依据。此次《深圳市城市紫线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953平方公里,初步选定56处城市紫线。具体保护范围约1.5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约2.4平方公里,共计3.9平方公里。

这次紫线的管理是按照分类、分层的原则进行控制的。其中:分类是指按照紫线划定对象的不同,将城市紫线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优秀历史建筑三类进行控制和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紫线管理主要依据《文物保护法》以及相应的实施意见;历史优秀街区的紫线管理主要强调不得擅自改变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空间格局、街巷布局、空间尺度、景观特征、建筑立面和建筑色彩等,鼓励建筑的合理再利用;优秀历史建筑的紫线管理则强调保持建筑本身的风貌,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分层是指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将每处城市紫线分成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层次。保护范围内一般禁止新建建筑,属于禁建区;建设控制地带是指为了保证风貌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而要求该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紫线划定对象相协调。

抢救城市记忆,紫线功不可没

“有些不了解状况的人老说深圳没有历史,其实深圳是有(悠久)历史的。”深圳市史志办公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市政协委员黄玲介绍说。深圳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历史不长、古迹不多的年轻移民城市,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眼光更多地是被深圳所创造的现代化辉煌所吸引。事实上,大梅沙、咸头岭古遗址的考古表明,这块土地自远古就孕育着人类的文明。

根据深圳市第二次文物普查,全市已知的地上、地下文物共有1792处,其中古遗址和古遗物采集点107处,各类古建筑1685处;已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18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3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89处。10月16日,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深圳市有两处不可移动文物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中英街界碑和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这两处新增的“国保”单位都在《规划》划定的56处城市紫线范围内。

“我们有关部门对城市划定了56处紫线保护、116处历史建筑和一批历史风貌建设道路,我觉得对保护全市的历史文物起了积极作用,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黄玲举例说:“比如坪山区这两年很善于利用这些历史文化遗存资源,像大万世居、南中学堂等都做得很好。我觉得这种探索很好,这就是很好的保护利用。”

深圳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杨宏海表示,《深圳市城市紫线规划》实施10多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是表现在原有列入政府管理的文博单位,有法可依,一些破坏《规划》的行为得到遏制;二是一些新发现的历史建筑开始引起地方的重视,通过评为文保单位得到《规划》保护;三是越来越多市民(尤其是新移民)提高了对保护这座城市文脉的自觉性,使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他认为:“其中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龙华区的虔贞女校与坪山区的南中学堂等就做得比较好。”

保护深圳历史,仅有紫线还不够

“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当时除了列入紫线规划的56处,还有116处历史建筑和45处历史风貌区,前不久列入其中的深圳体育馆已经被拆除掉了。还有很多没有纳入其中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此外,最典型的是整村拆除,造成许多历史文化遗存被破坏乃至彻底消失。”黄玲告诉记者,深圳近年实施的城市更新与旧村改造中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之间存在矛盾。据悉,城中村紫线及历史风貌区占深圳市历史文化空间的41%,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发源于城中村。针对这种情况,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城中村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综合整治试点的工作方案》,以“寻历史、兴文化、展形象、树典范”为核心,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梧桐AI生态小镇、南头古城、大鹏所城、清平古墟、观澜古墟、甘坑客家小镇、南澳墟镇7个项目来探索不同类型的城中村有机更新模式。该局指出,城中村记录了深圳的发展脉络,是历史文化空间的重要载体。

“经过城市化的突飞猛进,本来深圳的历史文化遗存就不多,要更珍惜保护才对。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保护机制的问题没有解决。”黄玲建议说:“深圳要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在这方面进行探索,要继续加大力度做好这项工作。历史文化遗存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这些历史建筑没有了,深圳本土的风俗、民俗、文化就都没有了,因为载体没了。”

针对上述问题,她提了几条具体建议:“充分利用深圳地方立法权,制定深圳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法规;设立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专项基金,确保保护经费到位;成立深圳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委员会;活化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建立历史建筑遗存空权转移制度。”她认为,只要政府高度重视,完全可以解决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问题,使两者相融共生,从而为深圳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杨宏海则认为,城市规划部门与文物管理部门应该紧密结合,梳理并评审文保单位,并切实实施《规划》,在城市紫线范围内确定各类建设项目,必须有专家签名论证与进行公示。此外,他还建议深圳市政府特聘《规划》监督员,对各区(街道)城市紫线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奖优罚劣。

统筹晶报记者 马骥远

采写晶报记者 罗俊杰 实习生 刘江楠

摄影、视频晶报见习记者 李灿彬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