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让市民“病有良医”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让市民“病有良医”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罗乐宣表示,深圳将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为全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先行示范,积累经验。

原标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让市民“病有良医”

深圳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

深圳特区报2019年10月27日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更难以实现先行示范。作为国家医改的试点城市,深圳医改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下阶段将如何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0月26日,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深圳市医院协会主办的首届深圳医院大会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医院协会相关负责人以及全国各省市医院管理的专家,一起展开“头脑风暴”。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罗乐宣表示,深圳将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为全国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先行示范,积累经验。

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给深圳提出的先行示范的具体要求,也是我市下一步医改的重点。罗乐宣表示,深圳未来的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方向是构建整合型开放型智慧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整合型是指服务体系整合,管理责任整合,内在利益整合,服务链条整合。

开放型是构建以全科医生健康守门人制度为核心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形成“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的健康深圳建设新格局。

智慧型是构建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全民健康信息系统,推动医院与社康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与社康机构,社康机构与居民信息协同,为构建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信息支撑。

近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将23家市属公立医院和50家区属公立医院“一分为二”。即市属公立医院牵头建区域医疗中心,“主攻”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区属公立医院建基层医疗集团,“主攻”占比高达90%以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到2025年,深圳要组建23个区域医疗中心、23家基层医疗集团,一个“顶天”,一个“立地”,互相配合,共同组成全市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区域医疗中心定位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疑难复杂病例会诊中心、重大专病防治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中心,通过由市属医院牵头的医院或医院集群的形式运行,目标是提高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水平、推动医教研防协同发展、辐射带动责任区域内整体医学水平,要为大病不出深圳“兜底”。深圳将在每个区布局一个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全市共建11个综合类区域医疗中心、1个中医类区域医疗中心;此外,组建11个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包括肿瘤、心血管、妇产、儿童、传染病、口腔、精神等专科类别。

基层医疗集团是区域性居民健康“守门人”,强基层、促健康,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实现急病就近救治,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由区属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代表该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联合其他若干家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共同组成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集团化运作。按行政区布局,每个区至少1家基层医疗集团,较大的行政区,可设置若干家。

综合改革促医疗卫生质量持续改善

罗乐宣表示,为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医疗服务体系,在政策支撑上,我市将通过综合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机制,促进整个医疗服务体系追求有质量的效率提升、成本控制,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费用的合理控制。

在财政补助上,将实行“以事定费”,根据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集团提供的,符合功能定位、职责任务的工作量、工作质量、群众满意度核算财政补助。逐步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补助,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机构的门诊补助标准。探索按疾病诊断分组方式核定住院基本医疗服务补助。

在医保支付上,将按医疗联合体签订医保定点机构协议;实行门诊按人头打包支付,保健康;住院按病种、病组为主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保大病救治;2020年底前全面推行按DRG支付(“打包支付”、“同病同质同价”)。

在医疗价格上,在基层医疗集团全部推进医院的全科门诊与专科门诊分离,将全科门诊纳入社区健康服务体系,探索医院全科门诊“打包”收费改革。在区域医疗中心全面组建专科诊疗中心,推行专科门诊一站式服务、团队诊疗。

在人事薪酬改革上,人事管理:实行公立医院员额管理制,淡化身份差别,实行岗位管理、全员聘用,固定用人、项目合作用人等多种用人方式;绩效考核:围绕医院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和重点引导方向,实行“医教研”相结合的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内部分配:强化五个导向——岗位管理(兼顾固定工资与绩效工资比例);长期激励(正向激励的薪酬增长机制);同岗同薪同待遇;医疗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强基层建高地。此外,还将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协议工资、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罗莉琼)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