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海闻:将北大汇丰商学院打造成深圳教育品牌

条评论立即评论

海闻:将北大汇丰商学院打造成深圳教育品牌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自2004年北大汇丰商学院创建以来,就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而闻名。继“史无前例”地在牛津创办英国校区后,近日剑桥大学高层到访显示,北大汇丰已再次成为北大与剑桥在深合作办学的桥头堡。

原标题: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

将北大汇丰商学院打造成深圳教育品牌

自2004年北大汇丰商学院创建以来,就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而闻名。继“史无前例”地在牛津创办英国校区后,近日剑桥大学高层到访显示,北大汇丰已再次成为北大与剑桥在深合作办学的桥头堡。在教师节,记者又获悉,北大汇丰商学院明年将启动港澳台本科生和国际本科生招生,首批规模约百人,全英文教学,涉及财务会计、金融、市场营销等专业方向。同时,北大汇丰与剑桥嘉治商学院合作的双硕士学位项目以及在深圳前海的合作办学也将正式启动。

日前,北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接受了本报专访。

不遗余力推动国际合作办学

“和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城市合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绝佳机会,能够激发出我们最大的潜能!”正如剑桥大学常务副校长马克·韦兰爵士近日到访深圳、推进和北大合作办学有关项目时所说,深圳充满活力和机遇。

15年前,当海闻在外界“不看好”的目光中,坚定地来到南国燕园创办商学院时,他所看重的也正是这一点。“我相信‘远见’和‘毅力’,北大汇丰的发展等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我来对了’!成功的秘诀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敢于牺牲和放弃。”

成立诺奖研究所、设立新型高端智库——海上丝路研究中心、创办汇丰商学院英国校区、通过AACSB认证、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两次到访、建立创新创业中心、推动与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合作的双硕士学位项目落地……未雨绸缪的北大汇丰商学院早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在深圳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时,迎来了合作办学硕果的瓜熟蒂落,助推深圳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掀起又一轮高潮。

海闻认为,深圳市委市政府计划让剑桥项目落地寸土寸金的前海自贸区,足以说明深圳发展高等教育的信心和雄心,其意义已经不限于让世界了解深圳,更在于建设一个全球化的深圳,集纳世界顶级智慧参与共建的深圳,一个先行示范的深圳。

服务湾区谋划未来战略布局

“没有深圳,就没有北大汇丰商学院。”而今,深圳已经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城市和产业发展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依赖越来越强;同时,办学成果亦将反哺基础创新能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院长,海闻为北大汇丰的未来战略布局已下好先手棋。

2017年6月,北大汇丰商学院引入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教授,邀请其主持成立“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并担任所长,2018年秋,正式启动经济学博士(数量经济方向)项目,《高级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由萨金特亲自在深授课。北大汇丰商学院还正在积极筹建中国企业信息研究中心,借助AI和大数据平台,围绕民营企业发展案例开展微观的大数据实证研究,以深圳为核心,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民营经济发展构建资源库。

海闻介绍,在开展高端宏观经济研究、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北大汇丰也以传播社科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为使命。就在9月7日,“提前‘入学’北大汇丰”活动中,海闻为来自深圳、广州和香港等地的近400名中学生和家长讲述了“北大历史与北大精神”。同时,北大汇丰还将北京大学开展人文论坛的传统移植到了深圳,每周都开展一两场高质量的社科人文等高端学术讲座,推动北大文化和智力资源不断与深圳城市文化相融合、相促进。

创新发展为高等教育树品牌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下一代人有更多想像力和创造力,所以,北大汇丰商学院多年来引进的年轻学者,已经开始发挥作用。相信一个伟大的学院是朝着一个目标努力的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建设的结果。”据悉,近期又有13位学者加入北大汇丰大家庭,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享誉世界的经济学者,又有充满活力、富有潜力的新生力量。

为深化国际化办学层次,北大汇丰全日制硕士教学活动全部使用英文,外籍教师均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洪堡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另外,商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联合培养学生,与世界各地百余所知名高校建立学生交换项目;同时还大力招收留学生,来源地遍布全球数十个国家。

海闻表示,近年,通过高起点筹建和引入知名高校来深办学、兴办特色学院等改革创新之举,深圳的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如今的深圳,不仅仅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创新创业城市,也必将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教育科研基地。这里不仅有华为、腾讯、中兴、万科、比亚迪、平安、招商等企业品牌,还将涌现出如“北大汇丰商学院”等一系列的高等教育品牌。(深圳特区报记者李丽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