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减负令”来了,“宝宝”能高兴不?

条评论立即评论

“减负令”来了,“宝宝”能高兴不?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减负作为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一定要系统治理。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减负作为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一定要系统治理。

8月13日,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要求,广东省教育厅就《广东省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从多个方面对学校的编班、课程管理以及中小学生作业负担、作息时间、考试次数等作出具体限制。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有多重?2018年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披露,四年级学生达到规定的10小时睡眠时间及以上的比例仅为30.7%,八年级学生达到规定的9小时睡眠时间及以上的比例仅为16.6%,睡眠不足现象十分突出。单从这些数字来看,也能感受到学生“负重前行”。

课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不足,题海战术轰炸……近年来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不绝于耳。“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从短期看,课业负担过重直接造成的睡眠时间过少会引起学生学习精力不集中、注意力下降、学习兴趣低落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反而无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从长期看,沉重的课业负担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减负”被一再强调,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也在不断出台,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共识,都不可谓不重视。然而,现实却一直很骨感,有网友调侃“减负,减负,负担越减越重”。无论大众怎样呼吁“人生是一场长跑”,提倡素质教育,但“起跑线”上的竞争却日益残酷,教育焦虑是个不争的事实;不管孩子有多累、家长有多心疼,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更吊诡的是,“减负令”管住了校园,反而出现了“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尴尬局面。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应试教育环境、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过度焦虑、社会竞争压力、政策实行不到位等等,种种原因重叠、长年累月传导,才构成了学生负担过重现象在中小学阶段的集中爆发。

由此可见,减负作为一个“多因一果”的综合征,一定要系统治理。去年底,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从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政府四个层面出台了三十条措施,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令”。此次广东将出台的中小学生“减负令”,可视为具体的细化和执行,既对减负的相关主体都提出了要求,也对学校的编班、课程管理、作息时间、考试次数等多个方面作出具体限制。从中不难看出系统化整治的思维,不仅在源头上努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扭转家庭教育观念,也在调整课程大纲、堵住课外培训恶性竞争漏洞等具体内容上下功夫,更将通过自查自纠、督导检查、社会监督等保障措施,探索形成全面可行的长效机制。

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减负令”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在落实。(庄媛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