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大鹏新区“东山渔歌”将参加省渔歌大赛

条评论立即评论

大鹏新区“东山渔歌”将参加省渔歌大赛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东山三月好风光呀,墨斗游来产卵忙……”7月26日9时30分,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东山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开始传出悠扬的渔歌声。

东山渔歌队排练现场。    深圳商报记者 李博 摄


深圳商报2019年7月28日讯 “东山三月好风光呀,墨斗游来产卵忙……”7月26日9时30分,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东山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开始传出悠扬的渔歌声。

推门而入,十几位东山社区居民或站或坐,随着音乐唱起了渔歌《镖墨斗》。

从2016年东山渔歌队成立起,每逢周五上午就是东山渔歌队雷打不动的练歌时间。而今年5月开始,渔歌队每次练歌又多了一项内容,为11月举行的广东省渔歌大赛排演。

为了此次大赛,南澳办事处、东山社区特意编排了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东山渔歌音乐情景剧《深圳走在大潮上》(暂名),力求首次亮相惊艳全场。

大鹏新区是深圳的“文化之根”,这里交融了军屯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与疍家文化,现有18项区级以上非遗项目。

2016年以专家评审全票通过被列入区级非遗的东山渔歌正是其中代表。传统东山渔歌用的是流传在南澳东山、东渔两个社区,融合了客家话与白话的“蛇话”。过去东山人一半上山务农一半下海捕鱼,唱歌成为了他们最重要的娱乐活动,有独唱、合唱、对唱、领唱与齐唱多种形式。

69岁的李水莲是渔歌队里年纪最大的队员,她从懂事起就会唱渔歌。“我们上山砍柴割草唱,下海织网捕鱼唱,闲暇吃饭喝酒也唱,看见什么唱什么。”李水莲告诉记者,渔歌歌词大多是演唱者即兴创作,流传全靠世代口口相传。

李水莲这一辈东山人几乎是渔歌不离口,但她的儿子、孙子几乎都不会唱了。“现在娱乐活动那么多,孩子们都很少唱渔歌了。”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渔民身份转变,加上说“蛇话”的人越来越少,渔歌的传唱范围越来越窄,市非遗保护协会已将东山渔歌定位“抢救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东山社区常住人口只有约800人,但为了传承好东山渔歌这张非遗文化名片,几乎全体总动员。渔歌队刚成立,办事处与社区一道结合渔民传统服装,设计了以大襟衫、围裙和凉帽为主要元素的演出服。

排练中,记者提前欣赏到了此次准备参赛的音乐情景剧。情景剧共分5幕,第一、二幕是以背景音乐加上肢体表演,展现渔民过去在海上居无定所、风雨飘摇的苦难生活, 第三幕转入演唱,从《月亮醉在水中央》到《海水越来越蓝了》,再到《深圳走在大潮上》,用新“东山渔歌”展示今日渔民们的幸福生活。记者 张妍 通讯员 彭刊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林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