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 先出生后领出生证 全国首家外汇调剂中心在深圳诞生

条评论立即评论

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 先出生后领出生证 全国首家外汇调剂中心在深圳诞生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985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成立。1985年12月12日,中心办理第一笔外汇交易,成交100万美元,为深圳乃至全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掀开了划时代的新篇章。

1985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成立。1985年12月12日,中心办理第一笔外汇交易,成交100万美元,为深圳乃至全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掀开了划时代的新篇章。

1980-1985年,深圳开始步入外向型经济大发展时期,累计利用外资9.2亿美元,兴办了数千家外商投资企业。到1985年,出口总值达56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折算,占当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53.9%。由于当时没有外汇市场,企业之间的外汇余缺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进行调剂,造成外汇黑市交易猖獗,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建立一个公开合法的外汇市场,灵活调剂企业间外汇余缺,成为改善特区投资环境的当务之急。

1985年,经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圳司法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等单位的反复酝酿,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挂牌营业了。

“中心”的牌子虽然挂出来了,但在当时未得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正式批准。直到1988年5月30日,即在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将满3周岁时,国家外汇管理局才正式下文给予其外汇调剂经营的许可证。这也是深圳第一例“孩子”先出生后领出生证的例子。

中心发展可分3个阶段。1982年12月至1986年11月为试办阶段。最开始,深圳外汇调剂中心设计的交易很简单,由买卖双方事先定好价格和金额,输入到调剂中心电脑上就可以了。后来逐步发展,进入调剂中心进行正规调剂。1985年12月12日,第一笔外汇交易成交额为10万美元,是完全按照外汇调剂中心的规程进行的。这一天也是开创了中国外汇交易先河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最初,中心调剂范围仅限于国营、集体企事业单位,外商投资企业被排除在外;调剂价格采用限价,在出口换汇成本10%的范围内进行浮动;调剂方式则由外汇调剂中心集中办理,撮合成交。

1986年12月至1990年2月是适度放宽阶段。价格放开,由供求双方自由商定;调剂范围扩大到宝安县;调剂对象扩大到个人;“三资”企业可与国营集体企业互相调剂。实施新政策的当月,成交笔数就达168笔,金额1745万美元,比上月分别增长了6.2倍和5.6倍。

1990年3月至1994年2月是深圳建立外汇调剂公开市场阶段。1990年3月,深圳外汇调剂中心又完成了一次飞跃。一是实行经纪人制度,企业间的外汇调剂一律委托银行进行。二是实行会员制,非会员不得在外汇调剂市场参与外汇调剂。三是在交易方式方面采取由会员根据客户的委托进行公开竞价,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成交。四是交易手段全部实行电子化,会员的委托申报和交易均通过电脑进行,并通过大型电子显示屏,对会员的委托与成交进行行情揭示。五是资金清算的方式则采取会员向客户收取保证金,成交后由会员相互清算的做法。一系列改革后,外汇调剂更加公开化、规范化和市场化,调剂量逐年扩大。1993年,深圳外汇调剂市场交易量达29.9亿美元。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和银行结售汇制度,深圳外汇调剂中心适时抓住机遇,开展区域性外汇调剂市场向全国统一外汇交易市场接轨的过程。1994年3月1日,深圳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外汇交易系统的城市,成功进行了第一笔跨地区的外汇买卖。

1995年,深圳成为外汇远程柜台交易的试点城市,深圳银行间外汇市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从有形市场到无形市场的转变。1996年,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外汇调剂市场渐渐被银行间外汇市场所替代。1998年12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深圳分中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外汇调剂市场,引来了外汇这池活水,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扮演了外汇体制改革的排头兵角色。从创立时年交易量仅为591万美元,到1995年成交突破50亿美元大关,达到51.5亿美元,前后十年增加近100倍。

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的建立,为我国外汇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繁荣深圳金融市场,稳定深圳金融秩序,改善深圳投资环境,促进深圳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口述者王喜义,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行长,整理者杨翔)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