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建市之初 是什么动物惊动了当时的市领导?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建市之初 是什么动物惊动了当时的市领导?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刚刚起步的深圳经济特区,条件艰苦。白天要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夜里还要与“睡眠杀手”蚊虫展开斗争,这就是当时特区建设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原标题:深圳建市之初 是什么动物惊动了当时的市领导

晶报2019年07月17日讯 多年来,许多人因为干净卫生、优美亮丽的环境而爱上深圳,甚至因此从别处迁来深圳工作生活。看着眼前的美丽深圳,你可曾想过,就算今天最为“高大上”的中心城区,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一个细节可供参考:1982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又一次来到深圳。这次他对深圳提出了表扬,说深圳的城市文明建设有了很大进步,原因是——蚊子没那么多了。

1982年7月,建市之初来过深圳12次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特别表扬说:这一次来深圳,一个明显的感觉是蚊子没那么多了,说明深圳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成绩。刚刚起步的深圳经济特区,条件艰苦。白天要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夜里还要与“睡眠杀手”蚊虫展开斗争,这就是当时特区建设者生活的真实写照。

蚊虫猖獗 特区建设者遭遇“睡眠杀手”

何林,四川西充人,1948年出生,1969年4月入伍。1982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抽调两万基建工程兵开赴深圳,支援特区建设,何林就是其中一员。随后,他们在荒山野岭上拓荒造城,成为特区早期建设中的“拓荒牛”。

1982年7月,在位于北京的基本建设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担任材料助理员的何林,主动申请调入基本建设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指挥所00019部队物资科。

“我是7月20日来深圳报到的。那时候,深圳到处都还是荒山野岭,我们基建工程兵只能搭竹棚住,睡的‘床’也是木板搭起来的,非常简陋,甚至还有用竹子搭的大通铺。当时,竹棚周边有很多污水沟,杂草丛生,所以蚊子特别多。”何林回忆说,当时一巴掌下去能拍死好几只蚊子,他至今印象深刻。“其实不只是蚊子多,老鼠、蟑螂、苍蝇、蛇、蚂蚁等都很多,经常有蛇钻到工棚里来。有时早上醒来发现有蛇在床底趴着,现在想想觉得很吓人。而且,还经常有老鼠跳到床上来。”

建市之初的深圳蚊虫特别多,几乎给所有当时进入深圳参与建设的基建工程兵都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当年担任基建工程兵材料员的关保宁曾回忆说,竹棚热时像蒸笼,冷时如冰窖,蚊子特别多的时候,比如说吃晚饭时,脚须泡到水桶里,否则一顿饭吃下来全是包。此外,同为基建工程兵的张林也曾撰文回忆:“(当时)不要说没蚊帐,就是睡在蚊帐里,身子一贴蚊帐,那些奇大无比的蚊子就会隔着蚊帐一顿饱餐,人人都是一身旧疱压新疱,搔破了就流脓水,‘旧伤痕上又有新伤痕’。”

其实,早在改革开放前,深圳“蚊虫多”就已经很“有名”了。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深圳的前身)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可见,“蚊虫多”困扰深圳人已久。

灭不了蚊蝇 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被扣工资

如今的市民可能很难想象,小小的一个“蚊子问题”,当时竟然惊动了深圳市领导。建市之初的深圳,蚊蝇已经猖獗到影响群众的工作、生活、健康的地步,进而也影响到深圳的招商引资。这也促使深圳市政府下决心要治理好蚊虫肆虐的问题。当时,几乎每年都会专门针对蚊虫问题开展较大规模的“统一消杀”行动。

1982年5月,深圳号召全民灭蚊,深圳市卫生防疫站向全市公布了收购蚊子幼虫的价格:每斤8元人民币。不到一个月,人们就把205斤已经药杀的蚊子幼虫送到防疫站,一斤蚊子幼虫大约33万条,205斤就是6765万条。

1982年9月上旬,深圳市派出卫生参观团一行27人,前往电白县水东镇、佛山和湛江等地,参观学习环境卫生和城市卫生管理经验。参观团对水东在消灭蚊蝇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深为佩服,他们认为:“南头苍蝇、深圳蚊”,光是拍打、烟熏、喷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一定要像水东那样彻底消灭蚊蝇孳生地,才能治标又治本,收到良好效果。1982年10月16日,深圳团市委和罗湖区、宝安团县委组织全市团员、少先队员和广大青少年共上万人,在市区、各公社墟镇的公共场所搞环境卫生工作。

1985年5月,深圳市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大会号召全市动员,开展以灭蚊蝇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力“灭蚊灭蝇”。当时,深圳市委对灭蚊蝇非常重视,于5月13日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研究灭蚊蝇的办法。深圳市主要领导在会上提出:“各单位要包干负责,领导亲自组织落实。对清洁卫生搞得差的单位要公开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市府大楼卫生搞不好,点我的名。”

这次灭蚊蝇卫生运动,要求各单位包干整治本单位范围内的蚊蝇孳生地。最终,由市里组织检查团检查,对不落实或没有成效的单位按市容卫生十条禁令规定进行罚款,同时,要扣发该单位主要负责人一个月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至六十。1985年5月26日,《深圳特区报》在报道此次行动时,甚至还用了“灭蚊战讯”的字眼。据有关部门调查,至当年5月28日,全市用于烟熏蚊蝇的灭蚊灵、灭蚊纸等药共12万盒;用于投放消灭蚊蝇孳生地的杀螟松、苏云金杆菌液等药共7000多公斤。属于市级管理的市区70多个大中型蚊蝇孳生地,全部投放了药物,市区下水道主要干道基本疏通。群众反映,经过灭蚊蝇行动,蚊蝇大为减少。

当时,除了这些常规的灭蚊方式之外,深圳甚至还曾出动飞机灭蚊。1986年5月31日黄昏,一架民航飞机在南头半岛撒药,用美国壳牌公司生产的低毒高效“灭百可”农药毒杀蚊虫。喷过药后,荒野中成群的蚊子当即死亡。

从全民灭蚊到国际花园城市 深圳只用了不到20年

“现在深圳就好多了,也漂亮多了,蚊虫早已大为减少,不足为惧了。”何林表示,如今深圳已经大变样,早就不再蚊虫肆虐了。“外面,政府相关部门经常进行‘消杀’;小区里,物业公司也经常进行‘消杀’;家里的话,也有各种非常先进的‘灭蚊’工具,非常方便、有效。因此,对于深圳人来说,蚊子早就不再成为‘问题’了。”

经过建市之初动员全体市民与蚊虫的艰苦“大作战”,花大力气整治环境卫生问题,使深圳的环境卫生很快就有了很大的提升。后来,深圳不仅不再是人们口中、眼中的蚊虫猖獗之地,而且还以优美的环境成为海内外广泛认可的花园城市。2000年,深圳在美国举行的国际花园城市评选决赛中,获得一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第一名,成为内地第一个“国际花园城市”。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市委市政府动员全体市民灭蚊,到成为国际花园城市,深圳只用了不到20年时间。这也是一种“深圳速度”。在这个时间线上,凝聚了无数特区建设者难以估量的汗水和付出。(统筹 马骥远 采写 罗俊杰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