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习近平专栏>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这个小县城不简单

条评论立即评论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这个小县城不简单

分享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

位于山西和内蒙古交界

这个小县城

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



以前每当遇到灾荒年

许多右玉人就会穿过“杀虎口”

一路向西到内蒙古开荒种地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

山西省右玉县杀虎口村村貌(2018年10月2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为什么非要远走他乡去开荒?

那是因为

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

土地沙化严重

生态环境极为恶劣

拼版照片:上图为治理前的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的景象(资料照片);下图为2017年7月22日拍摄的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一带景象(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1949年

右玉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上任

迎接他的是满天黄沙

一家一家走西口逃荒的情景

更是深深刺痛他的心

以前,右玉县风沙严重,群众生活困苦。(右玉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寻求“治沙良方”

他走遍右玉上千道沟梁河汊

进行了四个月的全县徒步考察

山西省右玉县小五台高地上的古长城(2011年5月29日摄)。新华社发(辛泰摄)


终于有一天

在一个长满绿树的偏僻山沟里

张荣怀找到了答案

那儿的农民告诉他

有了树的保护

粮食收成比别的地方高几成


回到县里

张荣怀在简陋的办公室

写下一行字:

“人要在右玉生存,

树就得在右玉扎根。”

他还在县委工作会议上提出:

“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

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树!”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右玉县群众在荒山植树(翻拍照片)。新华社发


张荣怀带着全县干部

冒着风沙来到苍头河畔

每人种下了10棵树

从此拉开了右玉人

70年坚持不懈植树绿化的序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右玉县群众在荒山植树(翻拍照片)。新华社发


那时候的右玉

每个机关单位办公室门后

都会放一把铁锹

到了植树期

干部群众、男女老少

就一起加入到植树大军当中

“不怕苦不怕累,

每年春天栽树、冬天修水利,

到了中午也不回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右玉县群众在荒山荒坡植树(翻拍照片)。新华社发


经过70年的耕耘

右玉的林木绿化率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到0.3%

提高到了现在的55%

将近2000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

成为了“塞上绿洲”

拼版照片:上图为治理前,右玉县的荒凉沙地(资料照片);下图为右玉县小南山森林公园(新华社记者曹阳8月7日摄)。


习近平同志五次对右玉精神

作出重要的指示和批示

右玉精神体现的

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

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俯瞰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一景(7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经过一代代右玉人的不懈努力

2018年8月

右玉县成功脱贫

新时代的右玉

将继续在“右玉精神”的引领下

逐步实现“由绿到富”的转变

在山西省右玉县小五台风力发电厂附近,当地牧民放养的羊群在吃草(2012年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燕雁摄


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

这个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小县城

用几代人前仆后继的努力

造就了田园诗画的奇迹

经过70年绿化,这是现在的右玉县城全貌。(右玉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是右玉人植树造林的70年

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我们重温总书记提到的右玉的故事

更能感受到其中的深刻含义——

党员领导干部要有

“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像接力赛一样

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


总指导:何平

总策划:刘思扬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统筹:幸培瑜、韩珅

编导:王志斌、李俞辉、王玉璐

记者:武敌、林凯、徐伟、麻明磊

编辑:陈子夏、李永锡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