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明年底实现4个100%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明年底实现4个100%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围绕依申请办理的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和公共服务等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6类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方案》提出30项工作任务,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

原标题:马上办 网上办 就近办 一次办

我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明年底实现4个100%

深圳特区报2019年06月27日讯 “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深圳持续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和深层次变革,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记者昨天从新一期政府公报获悉,新出台的《深圳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底全面实现全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在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方面实现4个100%,推动我市成为全国政务服务质量最优、效率最高、人民最满意的地区之一。

围绕依申请办理的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和公共服务等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6类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方案》提出30项工作任务,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

大力推进审批服务“四办”

大力推行“马上办”。全市进驻实体政务大厅的政务服务事项,要大力推行马上办理、当场办结、立等可取,减少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现场等候时间。2019年底前,以市为单位,市、区、街道三级面向自然人提供的现场办理事项,力争即办比例达到1/4左右;2020年底前,力争达到l/2左右,简易事项实现100%即来即办。

优先推行“网上办”。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原则,推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办理,实现线上“一网通办”。2019年底前,市、区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2020年底前,除经本级政府批准的事项外,市、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

积极推行“就近办”。2019年底前,全市面向自然人提供的现场办理事项,实现80%以上可在就近的实体政务大厅申办;2020年底前,力争实现100%可在就近的实体政务大厅申办。

全面推行“一次办”。凡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报材料齐全的政务服务事项,原则上要一次办结;定期发布“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2019年底前,市、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力争实现80%以上“最多跑一次”;2020年底前,除经本级政府批准的事项外,市、区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最多跑一次”。

取消奇葩证明 循环证明 重复证明

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我是我”?现实生活中,市民办事时常遭遇奇葩证明。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怎么破?对此,《实施方案》开出“药方”:全面清理地方实施的证明事项,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一律取消。

同时,我市将实行证明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对确需保留实施的证明事项,对外公布清单,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严格实行清单管理。

今年底实现“i深圳”便民服务项目超过1100项

大城小事,简单一点——作为全市统一政务服务APP的“i深圳”,致力于让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快捷。《实施方案》提出,2019年底前,“i深圳”要实现便民服务项目超过1100项,基本覆盖群众日常所需的高频服务领域。

更多便民利企的审批服务方式在《实施方案》中被提及,如逐步推行不动产交易、登记、缴税“一窗受理、信息推送、并联审批”,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只需提交一套申请材料;在全市推开“证照分离”,扎实推进“照后减证”,2019年底前,推进“三十证合一”和“开办企业一窗通”系统应用,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不包括银行开户时间);推广容缺后补审批模式、推广“秒批”模式等。

鼓励基层首创发掘更多的改革“一招鲜”“土特产”

为办事人提供免费复印服务,背后折射的是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尤其是政务服务水平。《实施方案》不仅提出要为办事者提供免费复印服务,还提出要探索更多便利化举措,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排号等号、耗时长、来回跑等问题,如深入推进居民身份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医保社保、住房公积金等便民服务事项互联互通、在线可查、异地可办;推广绿色通道、首席服务官和数字化审图、快递送达等便利化措施,推行预约办理、异地代办、跨层联办、智能导办、一对一专办等多种服务方式等。

坚持开门搞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发掘更多的改革“一招鲜”“土特产”,建立健全市、区协作攻关机制。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开展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让人民群众评判改革成效。(记者 王莉英)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