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莞惠”与“珠中江”首次公路直连 串联三座科学城及全球最大会展中心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莞惠”与“珠中江”首次公路直连 串联三座科学城及全球最大会展中心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超级工程”正在推动环珠江口创新圈的形成,并成为深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器。建成后的深中通道、妈湾隧道将与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港珠澳大桥一起发挥叠加作用,承接上述珠江东西两岸城市之间的要素资源流通和生产组织分工,更加高效地串联起深圳与珠江西岸的创新合作。

24公里长的深中通道,将成为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图为深中通道中山翠亨新区登陆点。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建筑面积相当于6座“鸟巢”,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本月底竣工。南方日报记者何俊摄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隧道沉管处的施工。南方日报记者何俊摄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又叫“大风筝”。南方日报记者何俊摄

原标题:

串联三座科学城及全球最大会展中心 “深莞惠”与“珠中江”首次公路直连 

跨海通道加速深圳融入环珠江口创新链

南方日报2019年6月21日讯5月24日,位于深圳宝安机场南侧的深中通道东人工岛砂石回填已完成,正在进行隧道主体结构施工。作为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东人工岛承载着项目沉管隧道与桥梁交通转换功能,建成后将实现深中通道与广深沿江高速、宝安机场等之间的快捷交通转换。

在港珠澳大桥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24公里长的深中通道,将成为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

深中通道往南十几公里,深圳前海妈湾跨海通道工程现场,国内直径最大的盾构机即将开掘深圳市内首条海底隧道。

妈湾跨海通道通车后将连起深圳西部三大港区:蛇口港、赤湾港和大铲湾港,把前海、宝安与沿江高速连接起来,并通过深中通道连接大湾区城市。

两条海底隧道正描绘出珠江东西两岸公路紧密相连的图景:深中通道上游20公里的南沙大桥、下游38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三条通道都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跨海“超级工程”。

这些大桥与隧道所连接起来的是:客运量增速内地第一的宝安国际机场、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中山翠亨新区、宝安大空港新城这样的现代经济载体,以及南沙科学城、光明科学城、翠亨科学城这样的重要创新载体。

“超级工程”正在推动环珠江口创新圈的形成,并成为深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器。建成后的深中通道、妈湾隧道将与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港珠澳大桥一起发挥叠加作用,承接上述珠江东西两岸城市之间的要素资源流通和生产组织分工,更加高效地串联起深圳与珠江西岸的创新合作。

连通串联深圳机场等交通枢纽

在深圳宝安机场南侧的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正在建设,这里将成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转为桥梁的地方,并且将实现深中通道与广深沿江高速、宝安机场等之间的快捷交通转换。

俯瞰珠江口,深中通道在口袋形的内湾区建起一条跨海通道,将原来分散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枢纽连为一体,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将更高效地发挥作用。

环珠江口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空港、航运、铁路网络发达,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三个在环珠江口;深圳宝安机场每年的客流量排全国第五。

但珠江口东西两岸地形的分隔,也给两岸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在中山工作的王先生常去深圳宝安机场搭乘国际航班,几年来他饱受虎门大桥拥堵之苦,“对绕行路线比家里后花园还熟悉”。深中通道通车后,王先生的车程将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不仅如此,深中通道东接深圳宝安,与机荷高速、广深沿江高速对接通达莞惠及粤东,西接中山马鞍岛,与中开、东部外环高速对接通达粤西,并通过连接线与广州南沙连接。可以看到,深中通道将把环珠江口的港口、自贸区、机场、火车站等核心要素进行高效串联。中山、珠海、江门及粤西等地区通往深圳、粤东以远地区的过江时间从目前2小时缩短为30分钟。

深圳到中山迫切需要便捷高效的连接通道。2017年8月开通的深中水上通道,运营三个月旅客就达到16万人次,去年11月起,每天航班从8个增加至14个,仍供不应求。作为连接起“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经济圈唯一的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江西岸对深圳机场的使用频次会显著加强。

位于深圳西部的大铲湾港、赤湾港和蛇口港,是珠三角乃至泛珠地区生产基地货物通达全球的重要集装箱码头。目前这些货物通过拖车或驳船运输。仅今年前5个月,西部港区拖车运输月平均29万箱量以上,货物运输高峰期每月可达到39万箱量以上。深中通道开通后,经广深沿江高速连接妈湾跨海通道通达三大港口,珠西外向型企业又多了一个深圳西部港区的出海口。

带动到深圳取经,到珠西创业

隧道和大桥打通的不仅仅是车流人流,还有“智”流。

从去年开始,由中山市汉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养康机器“小伟”陆续在中山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现身,通过输入个人基本信息,“小伟”可以智能预诊,查询2万多种药品。

“在深圳抢占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在中山实现低成本产业化。”汉伟科技总经理甘宁告诉记者,汉伟科技总部设在中山,但在深圳南山设立研发中心,“研发医疗机器人需要横跨数据采集、人工智能、运动算法和语音语义分析等多个专业领域,深圳各类科研人才很集中”。

在中山翠亨新区起步区内,八成企业来自深圳。占地283亩的深圳医疗器械产业园由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打造,引进广东好一生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康大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医疗器械高科技企业。

甚至香港也在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与中山“牵手”。随着去年7月“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创新平台”落户中山市国家健康基地,中山与香港合作创建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的设想日渐清晰。

香港医药监管机制、自由港功能、连接国际的作用,使得中山争取在全球创新药同步应用、细胞免疫治疗等前沿医疗技术率先研究应用等政策上具有优势。中山的产业化优势对香港来说也颇具吸引力。根据计划,中山健康基地将积极对接香港大学“生物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科技园等高端创新资源,依托中山孵化加速载体和产业园实现技术转化。

环珠江口的三大科学城还将得以更紧密连接。深中通道分别在深圳、中山和南沙有三个登陆点,深圳光明科学城、广州南沙科学城、中山翠亨科学城正在规划布局。今年1月开工的深圳光明科学城涵盖生物学、材料学、空间科学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广州南沙科学城则聚焦信息、生命、海洋等重点前沿科学领域。

“若干大科学装置、国家级实验室在区域内密集分布、彼此合作,这将有效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能级,对于实现重大创新突破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说。

辐射加速 珠江东西两岸要素资源流动

珠江东岸,深圳宝安,全新的深圳会展中心将在本月底竣工。这个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距离深中通道直线距离只有十公里左右。

“整个会展中心建筑面积相当于6座‘鸟巢’,单个展厅最大面积5万平方米,可以放下5台A380客机,建筑总用钢量相当于37座埃菲尔铁塔。”项目钢结构总工程陆建新说,正式竣工后,新会展中心的室内展厅面积将超过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成为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

会展经济是一项关联带动性非常强的产业,有数据表明,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交通、旅游、酒店、餐饮、购物等行业都会随会展业而动,与会展经济一起形成一条较长的“第三产业消费链”。

会展业将为区域重要产业带来深远影响。创始于1947年,已举办72届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直接促进了汉诺威的城市重建,重塑了当地的出口贸易,更让汉诺威牢牢把握住世界经济发展脉络并在第一时间领会市场新动向,从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结构,推动德国经济走向世界前列。

位于深中通道西登陆点的中山已经嗅到这一机遇,近日中山翠亨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公告,对翠亨新区起步区规划进行调整,更加注重对深圳等珠江东岸的产城融合衔接,如马鞍岛中北部地区需要由原来的产业用地为主调整为以新型产业用地、综合服务、科创研发为主的综合功能区域;而马鞍岛南部则打造以科创、文化、商业商务、居住配套等功能为主的翠亨新学城。瞄准深中大空港产业布局,中山港码头也将迁移至翠亨新区。

正在建设的妈湾跨海通道还将通过海底隧道将前海的现代服务业与宝安的先进制造业连接,并通过深中通道连接珠江西岸。作为深圳市乃至中国最主要的产业大区、出口大区和电子信息制造强区,宝安目前已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龙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足鼎立的现代产业体系。新会展中心带来的会展业重构,与前海深港融合的金融业优势以及南山的物流业优势叠加,将对区域内创新产业和制造业带来深远影响。(记者戴晓晓罗丽娟

■相关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本月底竣工,9月或迎来首展

会展“巨无霸”有望重构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体系

建筑面积相当于6座“鸟巢”,单个展厅最大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总用钢量相当于37座埃菲尔铁塔……这些数字,都出自正在建设中的全球最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2016年9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以来,位于深圳大空港地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就一直受到持续关注,更被寄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的厚望。根据计划,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将于本月底竣工,9月份有望迎来首展。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承载着让深圳会展业突破瓶颈的重任,有望重构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会展业格局。由于会展经济具有极强的关联性,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还将带动更多人流、信息、技术、资源在湾区汇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

扭转深圳会展业空间窘迫现状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位于深圳西部空港新城片区,是深圳“两中心一馆”的三大主体建筑之一。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157万平方米,设有18个2万平方米标准展厅,1个5万平方米展厅,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

建设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是深圳会展业迫在眉睫的需求。

多年来,深圳仅有一个会展中心,展览面积远远跟不上会展业发展的需求。数据显示,2011年深圳展览总面积256万平方米,2018年面积273万平方米,5年仅增长6.6%,而深圳会展业年均增长率超过20%。

2014年,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投入使用,上海室内展馆面积达到85万平方米,超过广州、北京、深圳跃居第一。随后中国会展业呈现“北展南下”“南展东上”大潮,深圳大型展览纷纷移师上海,深圳会展业面临空前挑战,急需引爆空间发展。

2016年9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深圳西海岸破土,在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看来,这是“深圳会展业的沉淀和战略思考的结果”。

而这个重大决策的出台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这个“巨无霸”的诞生,无疑将对会展业的格局产业重大影响。目前,SMG集团、智奥、励展、博闻等多家国际顶级展览业公司的工作人员都陆续来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现场考察和交流,着手研究进入深圳市场的时机与方式,多个因为空间约束不得不选择其他城市的展会也有望实现资源回流,深圳也将通过会展经济,进一步增强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功能。

带动形成“第三产业消费链”

站在高耸的建筑塔上,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概貌尽收眼底:会展中心采用“鱼骨式”设计,展厅在“鱼骨”两侧分列排开;屋顶上的“海上丝绸之路”花纹红蓝相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展馆配套的城市商业中心、国际酒店群、产业展馆、办公、公寓、游乐设施等也在同步建设中;地铁出入口也初见雏形,未来共有6条线经过会展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核心枢纽。

会展经济是一项关联带动性非常强的产业,有数据表明,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交通、旅游、酒店、餐饮、购物等行业都会随会展业而动,与会展经济一起形成一条较长的“第三产业消费链”。放眼国际,会展业发达的国家无不从这个产业中获得巨大收益。美国一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览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法国展会每年营业额达85亿法郎,展商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法郎,展商和参观者的间接消费也在250亿法郎左右。

一名会展业内人士表示,通常来说,参会参展客人的消费额要比一个度假游客的消费额高2—3倍,可以刺激商品和劳务需求,推动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会展自身的特性,往往是商品展览、研讨会议、参观考察、新闻通信等综合进行,必然带动电信业、广告业、印刷业、旅游业、交通业等配套行业的跟进与共享收益。

更重要的是,这个“第三产业消费链”将不仅仅局限于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会展业的地标和枢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未来将形成单日最高50万—60万人流量,将为大湾区交通、旅游、餐饮、通信等行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机遇。此外,由于靠近深圳宝安机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还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

促进人才、信息、技术交汇碰撞

为了更好地完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周边配套,承接国际会展中心带来的机遇,深圳市宝安区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着手规划打造集会展、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际会展城,该区域与会展中心主体建筑隔路相望,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港产学研基地深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克科表示,未来,国际会展城除了作为大型参展商、展览服务商的代表处和常驻地外,可以作为参展企业的技术中心、展示中心、应用中心,甚至打造国际会展中心的“延伸展”。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所在的深圳市宝安区是国内的工业大区,会展中心的周边的产业类型也多以研发、高端制造、贸易物流为主,地理位置和深圳的城市定位决定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未来引进的技术类展会将远远多于消费类展会,带来大批行业精英和行业发展前沿动态,各种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信息、思路、模式将在这里发生交汇和碰撞,进而辐射整个湾区,推动湾区城市的发展和变革。

张克科认为,展会、人才、信息、思路等多种要素聚集和碰撞的时候,要考虑怎样让这些要素长久地留下来,让本土企业有更多机会和这些前沿要素交流学习,从而带动区域发展模式提升。(记者崔洁


■延伸

港口、机场、高铁、路网融为一体

以“深圳速度”建设

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亚洲最大的地下火车站福田站一片繁忙,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开通,这里成为联系深港的便捷要道。从福田往西约27公里的盐田港是全球效率最高的集装箱码头之一,每周迎来40多家船运公司100多条航线挂靠。而在深圳最西部,深圳机场正在高速运转,白天超过10万旅客经由这里往返;夜间,UPS、顺丰等物流巨头的飞机满载“广东制造”飞向全球。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深圳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量,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支撑。深圳正在形成港口、机场、高铁、路网融为一体的大交通发展格局,构建融合深莞惠、连通大湾区、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陆运:2030年形成“双十字”放射形铁路枢纽

近日公布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显示,广深之间将再建设一条高铁线路,实现宝安机场与白云机场20多分钟互通,引发外界关注。

去年,深圳在《深圳对外通道布局规划研究》中就提出新增广深第二高铁,联系广州知识城、东莞中心区、深圳南山前海地区等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的核心节点,北接湘粤第二通道,南延联系香港东大屿新中心。在此规划中,该线路也被称为深永高铁的一部分,计划从广州北站至湖南永州形成湘粤第二高铁通道,争取纳入下一轮国家铁路网规划,并争取在2030年通车。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全国“八横八纵”高铁网中,有“三纵”经过深圳,深圳已位列国家铁路枢纽。今年5月,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年)正式获得国家批复。其中提出,深圳枢纽将逐步形成衔接广州、赣州、汕尾(厦门)、茂名、香港等方向,广深港、赣深、厦深、深茂高铁、广深铁路等干线和穗莞深、深惠、虎龙、深珠等珠三角城际铁路引入的“双十字”放射形枢纽。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幅提升深圳的交通枢纽地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下,深圳亟须携手香港及周边城市创新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要素高效流通,发挥深圳在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深圳还在加快布局对外通道。一方面,加快推进既有深茂铁路、赣深客专、广汕高铁建设,另一方面,研究新增直达福建、湖南、广西等方向的高铁线路,西部方向谋划深肇高铁通往广西并连接贵广、南广高铁,实现与西南地区快速直达;东部方向新增深圳至河源或梅州新线路,新增350公里时速的东南沿海高铁通道。

空运:10年内国际客运航线有望通达全球百城

5月30日,深圳—罗马洲际航线将正式启航,深圳机场国际客运航线通达全球50城,数量在国内主要机场中排名第五。预计5到10年,深圳机场国际航线将翻一番,国际航线网络更加健全,规模跻身全球机场前20位。

早在2015年,深圳机场国际客运通航城市只有11个,国际航线旅客占比不到5%。随着2016年深圳机场功能定位由“干线机场”提升为“国际航空枢纽”,2016年至2018年深圳机场连续三年每年新开10余条国际航线,2019年上半年新开国际客运航线9条。2018年深圳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达395.3万人次,同比增长33.8%,增幅居全国千万级机场第一。

如今,深圳正在加快机场第三跑道和新航站楼建设,目标到2020年,深圳机场国际客货运航线将达到65条,其中直飞洲际远程客运航线达到10条以上,国际旅客吞吐量占比达10%以上,全面实现国内干线机场向国际枢纽机场的转型升级。到2025年,深圳机场国际通航城市有望超过100个,初步实现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目标。

“深圳将争取更多航权时刻资源,继续大力拓展国际航线,重点推进直飞旧金山、温哥华等全球重要国际航空枢纽城市,协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发展。”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运:2018年国际货运航线已覆盖十二大航区

除了空中航线外,深圳还在海上连接全球300多城。作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口,深圳港是深圳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打造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开放先行区的重要支撑。

2018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573.6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四,开辟国际班轮航线245条,通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覆盖了世界十二大航区。

今年3月,深港两地港口协会签署《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深圳港航深度合作倡议书》,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娄和儒说,未来深港两地航运界将积极推进在信息互通、快速通关、引航员资质互认、海上旅游等诸多领域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发挥强强联合极点带动作用,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超级港口群。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广州、深圳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港口、航道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增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这也为深圳港与香港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指明了方向。(记者陈熊海


■样本

两大通道开通

为深圳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建设于月亮湾大道至沿江高速大铲湾收费站间的妈湾跨海通道,全长约8.05公里。作为深圳首条海底隧道,建成后将使大铲湾片区成为连接空港、速达世界的一流会展中心。

妈湾跨海通道是深中通道建设的一部分。今年,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建设的深中通道,将更加高效地串联起珠江东西两岸,承接香港、深圳、广州、中山四座城市的要素资源流通和生产组织分工。

两个工程打通珠江东西两岸的背后,也让一些深圳企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的合作空间。

招商局集团:发掘妈湾优势提升港区竞争力

随着深中通道与妈湾隧道打通,将为招商局集团旗下公司涉及的太子湾邮轮母港、妈湾片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招商局旗下从事综合开发运营板块的主力企业招商蛇口,以独具特色的“前港—中区—后城”模式参与建设。

太子湾邮轮母港项目位于深圳市蛇口太子湾片区,包括太子湾邮轮母港和蛇口邮轮中心两部分。太子湾邮轮母港填海面积为37.75公顷,建成22万GT邮轮泊位1个、10万吨级邮轮泊位1个、2万GT客货滚装泊位1个。

2018年7月12日,粤港澳大湾区太子湾总部基地正式启动。以邮轮母港为依托,太子湾片区将成为未来蛇口新一轮产业发展、崛起的核心源点,涵盖商业、办公、商务公寓、住宅、酒店、文化艺术、国际学校、国际医院、交通核心枢纽等多元业态。

在前海妈湾片区,作为妈湾开发建设的主导力量,招商局与深圳市人民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合资组建了自贸投资公司。招商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充分发掘妈湾优势和特色,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理念去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先导区,着力打造全球价值链升级中心、跨国产业链创新中心和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力争通过5到10年建设,形成本区域‘百亿税收、千亿产值、万亿贸易结算规模’的综合效益,成为前海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枢纽和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招商局港口作为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现正开展“妈湾智慧港”改造工程,将妈湾港区从传统散杂货、多用途功能转型升级为规模化、自动化、高效、节能的集装箱智能港区,实质提升前海—蛇口集装箱港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发展成为构建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四流合一,各要素集聚的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

顺丰控股:增加货运新运力推动航空物流基地崛起

5月28日清晨,一架注册号为B-208Q的B757-200型全货机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顺利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正式入列顺丰航空有限公司全货机机队。

这是顺丰航空于2019年上半年引进的第五架新运力,至此,顺丰航空全货机机队规模扩充至55架。顺丰控股于1993年成立,从一家快递公司转型为一家综合物流的服务公司。

顺丰航空物流起步于宝安。顺丰航空有限公司(下称“顺丰航空”)成立于2009年,是顺丰旗下货运航空品牌,在广东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附近,顺丰建立了航空基地、顺丰航空管理中心。目前,深圳是顺丰航空的主运营基地,也是顺丰华南航空枢纽的所在地,此外顺丰在杭州、北京的两大航空枢纽协同运行,致力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快件空运服务及定制化航空物流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潜心经营和前瞻性战略布局,顺丰已形成“天网+地网+信息网”三网合一、覆盖国内外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顺丰航空则是支撑“天网”发挥效能的关键力量。

顺丰航空是国内首家民营快递航空,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机队规模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秉持“立足航空、共赢物流”的发展理念,自2009年开航运行至今,顺丰航空累计安全飞行超29万小时,运输货物逾200万吨,为顺丰的航空物流服务提供了有竞争力的航空保障。

随着B-208Q飞机的加入,顺丰航空B757型全货机已增长至29架。目前,顺丰航空以深圳为总基地,辐射国内外,全货机达55多家,覆盖波音747、767、757、737等多个机型。据了解,顺丰航空国内外通航城市和地区(含港澳台),超过50个,日均航班量数超过100多次,员工人数超过2800人。

以深圳宝安机场为基地,顺丰物流正飞向全球,成为全球物流业的佼佼者。(记者李荣华张秀娟


■数读

◎深中通道

线路全长24公里,全线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项目概算总投资460亿元。

深中通道在世界上第一次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工厂法施工,制作重达8万吨的预购件,8车道特长海底沉管隧道将开创世界先例,还将建设主跨1666m超大跨度海上悬索桥。

◎妈湾跨海通道

妈湾跨海通道途经前海妈湾及宝安大铲湾两区域,路线全长约8.05公里,其中前海段2.5公里,海域段1.1公里,大铲湾段4.45公里。

通道分为“地面道路”和“地下道路”两部分:“地面道路”规划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其中前海地面道路2.3公里,大铲湾地面道路4.4公里。道路规划红线宽度前海段80米,大铲湾段70米。

“地下道路”规划等级为城市快速路,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地下隧道全长6280米,其中前海陆域明挖隧道段820米,海域盾构隧道段2060米,大铲湾陆域明挖隧道段3400米。


大事记

2004年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深中通道)研究工作启动

2008年12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深中通道是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2015年11月

交通运输部正式出具关于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同意建设

2016年12月

深中通道主体工程西人工岛正式开工


统筹:戴晓晓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