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深圳人 从“什么都敢吃” 到生态保护践行者

条评论立即评论

深圳人 从“什么都敢吃” 到生态保护践行者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是一座绿色的城市。她的“绿”可以从一个角度诠释:这样一个高度城市化且陆域面积狭小的地区,却拥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除了野外考察,李成将大量时间放在环保分享者这个角色上。

今年初,李成在华侨城湿地发现并拍摄到了野生豹猫一家五口的珍贵视频。(截图)

原标题:深圳人 从“什么都敢吃” 到生态保护践行者

晶报2019年6月21日讯 深圳,是一座绿色的城市。她的“绿”可以从一个角度诠释:这样一个高度城市化且陆域面积狭小的地区,却拥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今年5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通报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共有陆生野生脊柱动物51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2种;野生植物约208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种。保护野生动物,拒食保护动物,在深圳人中已经蔚成风气。

事实上,曾几何时,地处南粤文化圈的深圳,也一度以“什么都敢吃”为荣。从热衷于吃野味到致力于保护野生动物。18年前,也是炎热的6月,深圳一场拒食保护动物的大型宣传活动,也许是这个华丽转身的起点。

2001年6月初,有上万深圳干部群众冒雨举行大会,签名承诺拒食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拒用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制品,不猎捕和饲养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行为,共同编织地球上各种生物之间完美和谐的生态之网。各种宣传活动贯穿整月。从那时起,很多环保志愿者活跃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和山野,为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鼓与呼。

吃野味,从被仰慕到被抵制的生活方式

对粤菜略有了解的人都会脱口而出:“除了地上四条腿的桌子、水里游的蚂蟥、天上飞的飞机不吃之外,其他什么东西都敢吃。”广东自然物种丰富,但却是过度捕杀、食用野生动植物极严重的地区之一。深圳地处南粤文化圈,不能例外。

在老一辈的人看来,吃点“野味”尝尝鲜、补补身体是一件有面子、体现身份的事情。但近年来,国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全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新常态逐渐形成。现在,大多数市民都觉得,捕食野生动物的行为是一件不文明、没素质的事情。

市民李女士就有这样的深刻印象。十几年前,李女士曾有过购买穿山甲鳞片的经历,她的初衷是希望给孩子补身体。李女士说,当时她听老乡提起,穿山甲的鳞片能磨成粉,制作成对人体很有益的药材,于是便买回家想给孩子试试。但李女士的想法最后并未如愿。李女士回忆,她花重金购买的穿山甲鳞片受到了孩子的强力抵制。让李女士最为尴尬的是,孩子对她购买穿山甲制品的行为十分不认可,认为她“太没素质”。最终这些穿山甲鳞片也没能被制成补品让孩子服下。此后,她再也没有过类似的想法。

深圳人,从自然爱好者到生态环境保护者

深圳与捕食国家保护野生动物行为的斗争,从未间断。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深圳公然捕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已经大大减少,成为深圳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

作为一名生态环境保护专家,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负责人李成奔走于全国各地,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环境。事实上,李成曾是一名前途光明的IT行业从业者。因为兴趣,他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在深圳的山间、野外探索大自然。李成告诉记者,深圳很多地方他都走过,足迹几乎遍布深圳所有的山、海和河流。在这期间,李成也不断地在与同好们的交流中夯实专业能力,慢慢为自己搭建了一座从爱好者到保护者的桥梁。2017年,李成辞去IT工程师的职位,开始全身心投入于自然和野外生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李成的解释是,“在自然中的感觉太好了,我非做这个不可。”

保护目前人类发现的全部8种穿山甲、禁止穿山甲制品的一切国际商业贸易,已成为全球共识。但谈起穿山甲时,李成还是不由得叹了口气。由于一些人对穿山甲肉、鳞片等组成部分的保健功效的误解,使得穿山甲被大量捕杀,再加上栖息地被破坏,导致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穿山甲数量急剧减少。2004年,中华穿山甲被评定为极危物种,这意味着,这个物种的野生种群与灭绝仅有一步之遥。“现在在野外见过穿山甲的人,应该是寥寥无几了。”李成说,目前中华穿山甲的数量甚至比大熊猫还少。

作为国内较早关注野生动植物的研究者,李成在圈内影响颇大。李成的微博名为“光阴几何”,“江湖人”也称呼他为“光阴”。李成还记得,几年前他曾在朋友处看到有盗猎者和猎物合照,得意洋洋地炫耀捕猎成果。认真看了一眼照片中的动物,李成愣住了。“两张照片里的动物都是国家保护动物,一只是白鹤,一只是豹猫。”于是,李成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了这些照片,并@了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官方微博。经过执法部门的追查,其中一名盗猎者很快落网。直到现在,如果在网上看到网友提供有盗猎、将野生动物当成野味来经营等情况的线索,李成都会转发,希望能为保护野生动物出一份力。

重现生物多样性,深圳志愿者在努力

近两年,李成和同伴们在珠三角附近的森林中进行基础调查,红外触发相机获得的影像更让人触目惊心。他们在镜头中看到一些大中型兽类被捕兽夹伤害,甚至有白鹇被捕兽夹夹断脚,依然在艰难求生……

因此,李成决定将团队的主要目标从自然影像拍摄和调查转为检测保护生态环境。2018年,李成成立了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矢志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华南和西南地区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目前,李成和团队成员在位于深港水源地的东江流域和西枝江流域发现了中华穿山甲、欧亚水獭、藏酋猴和中华秋沙鸭等多种野生动物。为了防止它们被盗猎,李成团队联合当地社区建立了保护区,对其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野生动物,这本身就是先于国际公约和各国法律而存在的规则。我们不能等到人类成为地球上最后的物种,才懂得珍惜呵护生物的多样性。”通过思考深圳城市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李成呼吁,城市注重体现生物多样性。李成认为,深圳目前还有不少桉树林、相思树林,这些树林由于物种单一,难以承载多种生物的生存需求,“建议逐步改造,尽早恢复健康、平衡的生态系统。”

环境好了,野生动物“回家”了

2018年,深圳获批国家森林城市。目前,深圳已建成总长度约2443公里的城市绿道网络,平均密度达到1.2公里/平方公里,绿道覆盖密度全省第一。2018年全年深圳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微克/立方米,为珠三角最优水平。2017年,一个意外的发现让李成对深圳的生态环境充满信心。

当时,李成在塘朗山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他和团队在山上设置了多台红外触发相机,24小时监测山上动物出没的情况。在检查相机时,李成意外发现,相机拍下了豹猫的身影。据了解,豹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城市的发展,豹猫大多游走在深山老林之中。在城市里,只有拥有完善的生态系统,环境达到一定的条件才会留住豹猫。豹猫的存在成为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之一。

“从2004年到2015年,我们只能在深圳东部的一些自然条件很好的山里看到豹猫,当时真想不到,南山区的塘朗山也有豹猫出现。”李成说,今年他还在面积仅有约0.6平方公里的华侨城湿地内发现并拍摄到野生豹猫一家五口的珍贵视频。“这可以说明,深圳的生态环境恢复能力很强。豹猫在这里繁衍,和深圳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是多美好的事情。”李成说。

尊重生命,大自然万物皆有生命,保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生灵,保护的最终还是人类自己。对于李成来说,让公众了解、关注野生动物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保护。除了到野外考察,他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分享者这个角色上,为公众讲述家园里的动物故事。“当人们真正了解了这些珍稀物种之后,再听说它们被破坏,内心的感受就和之前完全不同了。”李成说。

本版统筹晶报记者马骥远

本版采写晶报记者姚慧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