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一次旅行 情定伽师 ——记深圳义务支教老师李卫

条评论立即评论

一次旅行 情定伽师 ——记深圳义务支教老师李卫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年逾花甲的他,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于今年 2 月从深圳来到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托库勒村当起了义务支教老师。

原标题:一次旅行 情定伽师 ——记深圳义务支教老师李卫

 深圳晚报2019年06月18日讯 年逾花甲的他,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于今年2月从深圳来到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托库勒村当起了义务支教老师。与许多支教老师不同的是:他可能是年纪最大的,不拿工资和补贴,深圳到喀什的往返机票要自掏腰包,就连在村部食堂搭伙的伙食费他都要求自付。

为改变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在自费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具的同时,他还发动朋友捐款捐物,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李爷爷"。

"李爷爷"名叫李卫,长期服务于中钢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去年底退休。

一次旅行缘结喀什

2018年7月,李卫和他太太报名参加了深圳援疆专门开通的旅游包机,同时看望老朋友援疆干部王汉伟。在喀什他们参观了深圳援建的学校、医院等重点民生项目及深圳长期开展的支教支医、民族"三交"工作,对深圳援疆成果赞叹不已。当了解到喀什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急需教师后,老俩口就商量着等他下半年退休后一起去新疆义务支教。当他把想法告诉好友王汉伟时,王汉伟马上想到托库勒村,告诉他只是那里太偏僻太贫穷,盐碱地,风沙大,生活条件很艰苦。没想到李卫一口答应,他说,我是去义务支教的,不是去旅游享受的。

当老师是李卫不变的初心。来新疆前,还特地在深圳的几所小学听了一些课,与老师交流教学心得,为的就是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当他辞别亲友从深圳出发时,一种从未有过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油然而生。

一朝任教情定伽师

日前,记者前往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镇托库勒村小学教学点采访。在二年级教室的课堂上,李卫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祖先的摇篮》,这是一首儿童诗。为让孩子们感知"森林""祖先""摇篮"这些难懂的词和意,他在黑板上画摇篮,从网上搜索相关图片逐一给学生看,想象着在原始森林里摘野果、与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等生活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启发孩子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由于学生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交流困难,只能由理解了的同学再翻译给其他同学听,让更多同学产生兴趣。

为提高孩子们学习积极性,他自费买来铅笔、文具盒、糖果等,奖励给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因此他的课堂总是那么"严肃而又活泼"。每堂课下来虽然很辛苦,但他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幸福的笑容。

托库勒村教学点目前有6个班,200多孩子在这里就读,教学点共6名老师,由于自然环境艰苦,教学设施简陋,不少年轻老师很难安心在这里任教。尽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李卫还是没想到农村孩子的普通话水平如此之低,师资力量如此匮乏。一开始李卫非常苦恼和困惑,让学生跟他一起读课文,句子稍长一点就复读不出来。能认识的几个汉字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叫学生抄写课文,发现他们很多人是"画"字,绝大部分学生连拼音都不会。后来了解他们上学期考试情况后,采取分层施教,多读、多写、多交流的方法,培养他们对汉语汉字的感知能力。课堂之外,他也经常给学生买些糖果、本子和铅笔等以资鼓励,吸引孩子们主动开口跟他说国语。从开始不能交流,到现在孩子们不管成绩好坏,都会缠着拉着甚至抱着"李爷爷"用国语交流,这种奖励诱导法收效甚好。

一次家访帮扶解困

尽管还有不少孩子的名字没搞清楚,但课堂之余,李卫经常拽着懂维吾尔语的村干部一起家访,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强情感交流,促进民族团结。他说在教学和家访中,有两个小姑娘的境况令人同情,表示要尽力去帮助她们改变现状。

今年14岁的小姑娘阿娜尔古丽 ·艾尼瓦尔,几年前因在学校突发癫痫,之后一直辍学在家治疗。在工作组和李卫老师的帮助下,深圳援疆前指专门安排援疆医疗专家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阿娜尔古丽家进行诊断,调整用药。现在小姑娘病情大为好转,今年三月终于来到托库勒村小学五年级跟班就读,李卫经常关心帮助她,希望她能尽快康复至少完成初中学业。

祖尔阿亚提 ·萨依提今年已经15岁了,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好几岁,虽然身材瘦小,却漂亮而文静,长着一双会说话的蓝色大眼睛。之前周围的人都认为她有自闭症,父母说她从3岁开始,与外界几乎没有任何接触和交流,看见陌生人就怕,所以也没有玩伴和好友,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直到今年三月,驻村工作队和李卫老师发现后多次上门了解情况,深圳援疆医疗专家登门综合诊断后,认为小姑娘并无自闭症状,这才被李老师安排在他的"小二班"开始学习。而这一课,对她来说却是迟到了8年!当然李卫对她的教学会更加多些时间和耐心,现在祖尔阿亚提已能用简单的普通话与记者交流。

一期教学收获满满

李卫退休后来新疆义务支教的消息传开后,人们无不对他的情怀和行为感到敬佩。而托库勒的村干部、村民和家长对他的评价更是让记者动容。

今年61岁的老支书库尔班 ·玉努斯谈起学校和李老师时感慨万分。他动情地说,李老师放弃深圳那么好的生活条件,离开自己的家人,不远万里来到我们这个穷乡村,真心实意帮助我们,我们的感谢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要说李老师的好,我们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伽师瓜快要熟了,我一定会请李老师吃第一个。

"小二班"学生家长图妮萨古丽 ·热合曼说,李老师对孩子就像对自己的亲人,孩子们也特别喜欢李老师。她说平时给孩子买新衣服或做什么好吃的他们都不说,倒是李老师奖励了哪怕是一支铅笔,他们都会到处去讲,因为这是他们的奖品。

学校党支部书记帕丽丹 ·艾拜在接受采访时说,李老师上课备课都特别认真,因才施教,教学效果好。课余时间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不仅自己无私帮助学生,还发动朋友捐款捐物,她说自己很荣幸能跟李老师共事,并且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现在,托库勒村的乡亲们都有一个愿望:哪天能请到李老师去家里做客吃饭。孩子们也有一个愿望:希望他们喜爱的李老师能够一直留在托库勒村!

听到这些肯定和称赞,李卫说他这辈子还很少有过这样的满足感,半年的收获是这辈子珍贵的记忆。

还有让李卫感动的就是"托库勒公益交流群",到现在他都不认识建这个群的朋友。大家看到他在朋友圈里讲支教故事后,就不断有人献爱心,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八十多岁老太太,从刚入职的员工到企业老板,这么多人因为他而都在关注这里的孩子们,并且询问能为村里孩子们做些什么。辅导教材、课外图书、文具玩具、体育用品、儿童服装、多媒体教学设备……点点滴滴的爱心汇聚到托库勒村小,这是李卫没想到的。他把这些视同最宝贵的精神食粮,也是他支教最大的收获和动力之一。

一番思量又进课堂

让记者不曾想到的是,李卫家里还有个年近九十、身体不是很好的老母亲,临来新疆支教前又即将抱孙子。家里有太多的牵挂足以让他放弃支教的念头。但他最后还是克服了种种羁绊,春节刚过就背起行囊,直奔万里之外那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完成他的支教心愿。想到这些,李卫心中总是愧疚和纠结。可当新的一天开始后,他的眼里又满是这所"村小",心中装的又都是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当记者结束采访即将离开学校时,远远地看见李卫拿着课本向他的"小二班"走去,不一会儿,教室里传来清脆而响亮的"老师好"的声音……

深圳报业集团驻喀什记者石岩松

[责任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