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泪目!当久别的赤子,在这座桥头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

条评论立即评论

泪目!当久别的赤子,在这座桥头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它是一座桥,横跨深圳河。然而,它又不是一座寻常的桥。

原标题:泪目!当久别的赤子,在这座桥头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

自从1911年诞生起,罗湖桥就是连接深圳与香港的主要通道。新中国成立之后,罗湖桥又以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内地通往外部世界的重要窗口。那个年代,克服艰难险阻返回家乡建设新中国的海外赤子,在罗湖桥头第一次看到五星红旗时,幸福的热泪都会夺眶而出。我们今天看到的罗湖桥人行桥,是1985年5月17日竣工的。‍

今天,平均每天23万人次从桥上走过。一河之隔,一桥之间,百年风云匆匆流过。不过,若要看罗湖桥的百年历史面容,那得追溯到铁路桥的前身——那座隐身于铁路桥旁十几米远的密林之中,外观与铁路桥完全一致,一身暗褐色锈迹的铁制构架老桥。

01

穿越百年几番重建的罗湖铁路桥

最初,深圳河上只有一座简陋的木桥,桥面有一条红色油漆线标示深圳和香港的分界。1909年,因九广铁路由此通过而在深圳河上建造铁路桥,由詹天佑主持督建。1911年8月14日,通车典礼分段举行。港方辅政司在尖沙咀火车站主持通车典礼,然后从嘉宾门登上火车,直接开到罗湖。广州方面则从大沙头火车站乘坐第一列火车,开至罗湖。然后,粤港双方官员步行至罗湖桥上,主持接轨典礼。当晚,两段铁路路轨接通。第二天,广州的火车驶过罗湖桥直抵尖沙咀总站。随着九广铁路的全线贯通,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罗湖桥。

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英军为阻止日军进攻,将罗湖桥拆毁。但日军还是攻占了香港,占领期间,日军对罗湖铁路桥及九广铁路进行了重建,撤退时,又拆毁了罗湖铁路桥。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罗湖桥得以再次重建,这座仅有32米长、12米宽的桥,成为连接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的重要通道。那个年月,克服艰难险阻回来建设新中国的海外赤子,大多都要从罗湖桥进入中国内地。

1955年10月8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突破美国政府的封锁,一手领着6岁的儿子,一手提着一把吉他,走上了罗湖桥头。一年后,钱学森的好友、另一位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郭永怀也踏上了罗湖桥。后来,他与钱学森等人一道成为了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奠基人。

上世纪6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由铁道部、外贸部联合开辟了“鲜活商品快运货物通道”,经罗湖桥通过的三趟快车风雨无阻,向香港同胞送去了一车车宝贵的生活物资。

因治理深圳河工程,2003年9月28日,这座记载着深港两地百年沧桑巨变的罗湖铁路桥迎来了退役时刻,接班的新铁路桥沿用了老桥的外形设计,但桥的跨度增加了8米以解决桥墩阻碍泄洪的问题,规格更高,结构更优,科技含量大大提升。

02

随改革开放而建起的罗湖人行桥

今年65岁的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退休员工梁兆欢,1975年进入笋岗站工作。刚到岗不久,他就和一批同事在罗湖火车站的铁轨上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在这张老照片上,可以看见这群年轻人身后不远处,那个有着圆弧形棚顶的关口正是罗湖桥。

1981年以前,列车和过境旅客都一直共用罗湖铁路桥。因为最初的罗湖桥桥面狭窄,只能行驶火车,行人过关只能在没有火车行驶的间隙中沿铁轨两边走,桥面无顶无棚,等待过关检查时行人只能任凭雨淋日晒。1959年,罗湖桥进行改建,桥面加宽了一倍多,1962年又加盖了铁皮篷顶,在铁桥两侧增设了铁栏杆,并铺上了人行道,这才成了梁兆欢老照片中的模样。


在那个时代,罗湖桥上大多是从香港回内地探亲或办事的人,但过罗湖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入境的验放手续繁琐,入境人员先要在桥头领取申请卡,民警进行人证对照后核准,在回乡证上盖章,然后入境人员把申请卡填写好,和回乡证一并交给后面的验证台,在获得验证通过后,又要到检验台接受查验,通过了还要再接受边检站的临时抽查和海关对携带物品的检查。这一切都顺利通过了,最后才能到达火车站。整个过关程序十分严格,特别耗费时间,一旦赶上清明、春节等节假日客流较多的时候,旅客排队过关等上三四个钟头是常有的事。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罗湖铁路桥上的客流量与日俱增,于是,1981年,有关部门在铁路桥旁边兴建了一座人行桥。但没过几年,这座人行桥又适应不了当时口岸的发展。于是,1985年,现代化的罗湖口岸联检大楼双层人行桥在铁路桥东侧的200米处建起,全长61米,宽9.6米,上层出境通道,下层为入境通道,将深圳与香港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梁兆欢居住在香港的妹妹,就通过这座人行桥,带回了电视机、尼龙衣裤、录音机等一批当时内地不容易买到的电器、生活用品等。那时邓丽君正当红,用妹妹带来的录音机播放一曲邓丽君的歌曲,是梁兆欢回忆中极为享受和浪漫的一刻。随着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物质生活丰富,罗湖桥上不仅迎接了更多从海外到内地旅游的游客,还出现了越来越多周末到深圳买书、吃海鲜,再带些内地制造的电器、家具回去的香港居民。


03“流量”体质罗湖桥

每天约23万人次出入境

如今的罗湖桥,人们更习惯叫它罗湖口岸。自1950年成为对外开放口岸以来,罗湖口岸已是当之无愧的“流量”体质——平均每小时过关约1.24万人次,日均过关约23万人次,年均过关约8200万人次。自开通以来,已有超过20亿人次经罗湖口岸出入境,是我国目前客流量第二大的旅客出入境陆路口岸。

面对如此大的客流量,为了保证出入境客流的顺畅,罗湖口岸与它所在的深圳经济特区一样,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创造了多个第一。1986年建成的罗湖人行桥,首次采用出入境分层进行验放;1988年,我国第一套边防检查计算机查验系统在罗湖口岸港澳旅客检查通道启用,标志着我国边防检查工作进入了信息化的新的历史阶段;2005年,罗湖口岸在全国率先启用港澳居民自助通道查验;2017年,开通“L签”团队旅客自助通道查验……


将卡式港澳通行证放在相应位置,录入指纹,进行人脸识别,“啪”一声,自助通道门快速打开,人员通过,叶紫在罗湖口岸的自助查验通关就这样完成了,整个过程不到10秒。几乎每个月,叶紫都会抽空从罗湖口岸过关去一趟香港,有时是看展览,有时是为了逛街买些衣服、化妆品,早上去晚上回,非常方便。她还记得,以前的港澳通行证是一个小本子,只能走人工查验通道,有时遇到高峰期,要排上一个小时,特别累,所以那个时候她去香港的频率很少,而现在,越来越快的通关速度和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让她感觉去香港就像是从深圳的一个区到另一个区一样。

出入境同样便利的情况不仅出现在罗湖口岸。目前,深圳已拥有经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15个,包括罗湖口岸在内,共有6个公路口岸、7个水运口岸、1个铁路口岸和1个航空口岸。另外,第7个公路口岸莲塘口岸正在建设中。据统计,今年4月,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2245.3万人次,日均74.8万人次;出入境车辆112.8万辆次,日均3.7万辆次;深圳海港口岸集装箱吞吐量207.9万标准箱;进出口货物1457.7万吨。深圳机场空港口岸出入境旅客47.2万人次,国际空运货物2.7万吨。

走过百年的罗湖桥

见证了深圳以开放的姿态

从追赶者变成时代的弄潮儿

下一个百年

罗湖桥也不会缺席

晶报记者 |马骥远/统筹林菲/文

[责任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