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坚守活字印刷术的“守艺人”

条评论立即评论

坚守活字印刷术的“守艺人”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看到吴汉涌摆出的来自道光年间、规格不一的四盒木活字字模,每个人都油然而生地会有几分温情和敬意。

原标题:

非遗传承人吴汉涌:

坚守活字印刷术的“守艺人”

深圳特区报2019年5月19日讯 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看到吴汉涌摆出的来自道光年间、规格不一的四盒木活字字模,每个人都油然而生地会有几分温情和敬意。在熙熙攘攘的文博会现场,只要有一把小锉刀和一粒小字模,吴汉涌就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小的、从容的世界。

他的从容来自于这门手艺:吴汉涌是浏阳“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坊第五代传承人,也是目前唯一能熟练掌握反字直刻技艺的传承人。

反字直刻是“益兴堂”一项祖传的绝活,制作字模时,不需要提前在字胚上打墨稿,而是直接按刀法雕刻。这并非易事,要有一定的书法基础,还要对所有字的结构成竹在胸,不用描红打墨稿,直接下刀刻,如果有一丁点错误都无可挽回。

吴汉涌是从18岁开始入行的,到现在已经30年了。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左右,有不少农村的家族开始重视家族历史,重修家谱。“当时师傅带着我们,挑着全幅字模到各个村里去修家谱,江西宜春那边修谱的风气更盛,我们经常呆在那边。一个家族的族谱,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才能修完。给我们一天5块钱人工费,在当时算不错了。”那可能是木活字最后的“市场繁荣”,吴汉涌语气中有些怀念。

后来,随着工厂印刷的普及,吴汉涌他们能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少,掌握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后来,有记者偶然发现并报道了他们在小河村的木活字工坊,才渐渐有了知名度,并开始参加一些相关的展会,作为当地的非遗项目进行展示。

吴汉涌说,他们保留了道光年间的一整套木活字印刷工具,有130多套字版,8万多个字模。“这一规模,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他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守护这项工艺的人。

在文博会上,他的展台在长沙馆朝外的位置,也小小地“火”了一把,很多人来问询。传播国学的明德书院就希望吴汉涌能给他们印一些典籍,而有教育机构也向吴汉涌发出订制的邀请,希望把他的作品带回去给学生体验。

不过吴汉涌最担心的是这项技艺的未来。“市场很小众,而且现在年轻人很难去静心学这门技术了,这样下去这门手艺就会失传。”他希望能够通过文博会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项技艺,让它能够流传下去。(记者韩文嘉)

[责任编辑:陈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