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原创新闻>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首次亮相文博会

条评论立即评论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首次亮相文博会

分享

近日,第十五届“文博会”在深圳如火如荼的举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企业代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首次亮相文博会。

深圳新闻网5月18日讯(记者 潘润华)近日,第十五届“文博会”在深圳如火如荼的举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企业代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首次亮相文博会。据悉,该中心用世界艺术通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音乐及音乐剧在不失艺术的同时更加市场化、娱乐化、生活化,不仅提升城市品质、价值与审美,也打造出文旅商业艺术全新模式。

image.png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


以音乐剧讲好中国故事  

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的具有国家公信力、权威性的国际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平台,也是国家部委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2018年11月9日在盛世立业集团挂牌的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是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分支机构,受深圳基地的直接领导、监督管理、独立运营与自收自支,以音乐及音乐剧文化交流、对外贸易为引领,业务涵盖创作研究、培训教育、排练展演等领域,是音乐及音乐剧全产业链的专业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主任崔元星表示,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拥有国际化艺术团队,挖掘本土元素,打造原创剧目,以音乐剧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推动原创文化精品“走出去”登上世界舞台,并“引进来”全球经典剧目,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探索中西审美融合,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同时,积极探索音乐及音乐剧的市场化模式,引入多元投资,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繁荣;并利用深圳的科技、金融、人才及市场等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融合,为当地经济注入文化新活力、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文化扶贫”。

image.png

展馆现场

让音乐剧成为城市文化名片 

立足深圳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 

自挂牌半年以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发展迅猛。据了解,2019年1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韶关)在韶关市始兴县中古坑健康小镇挂牌并投入使用,为粤北地区补短板,助力广东省内实现平衡发展协调发展。2019年3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张家界武陵源)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桃花溪谷项目体验中心挂牌,打造全球首部沉浸式音乐剧《偶遇•桃花缘》,并在文博会期间借助AR技术,推出剧情角色换装体验活动,吸引大批观众的驻足停留体验。桃花溪谷把音乐剧与旅游演艺结合,红唇•晚宴剧场演艺百年《红磨坊》,引进胡桃里等新概念消费场所,实现张家界“自然美景+文化艺术”双轮驱动,打造世界自然遗产中的文旅朝都,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推动张家界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开创中国文旅产业新纪元。

据介绍,该产业中心立足深圳,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及南中西部地区,构建国内国际互动机制,将分期建设5-10个站点,作为创作素材采集、培训与排练基地、展演平台。通过举办音乐节、文化论坛、音乐剧演出等形式,让音乐剧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image.png市民围观展出作


打造“音乐剧+”模式 

推广深圳文化产业市场化模式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中国音乐剧市场未来预估可达200多亿,成长空间巨大,中国音乐剧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崔元星表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音乐及音乐剧产业中心将参照深圳基地 “文化+”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的“音乐剧+”品牌模式,把音乐剧与城市、经典、康定情歌、桂林山歌、纳西古乐、昆曲、秦腔等中国传统音乐结合,将深圳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到中国有音乐剧基础的地区。

目前,该产业中心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在深圳,寻求与闲置旧厂房、旧社区、村股份公司等合作,并在地产、小镇、商街、旅游景区、城市旧改、乡村振兴、新城新区等引入音乐剧全产业链,微改造成创作与体验基地、音乐剧浸没式商街、音乐剧小镇等形式,提升项目整体价值。


[责任编辑:林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