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爱国情·奋斗者|王国华巧手雕精品 从业20多年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荣誉

条评论立即评论

爱国情·奋斗者|王国华巧手雕精品 从业20多年获得国家省市多项荣誉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976年出生于木雕之乡浙江东阳的王国华,从小对雕刻工艺耳濡目染,16岁开始拜师学艺,专攻雕刻工艺中手法最细腻、最难学、也是最有艺术感的红木雕刻。

1976年出生于木雕之乡浙江东阳的王国华,从小对雕刻工艺耳濡目染,16岁开始拜师学艺,专攻雕刻工艺中手法最细腻、最难学、也是最有艺术感的红木雕刻。19岁那年,他南下深圳深造,进入深圳祥利工艺傢俬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木雕工。从一名小学徒成长为车间技术主任,他的红木雕刻手艺出类拔萃,深受用户欢迎,并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与在雕刻工艺上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受到了各方赞扬与肯定,先后获得“观澜杯”全国红木雕刻大赛特等奖、深圳市经济技术创新能手、中国家具行业技术能手、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殊荣。

王国华记得,1993年跟着师傅来到深圳时,从做学徒起步。“做学徒很辛苦,每天要学习12个小时。” 当学徒的第一个月,师傅只给了王国华几块边角料和一把木雕刀,要求他把木头铲光。“那段时间,我的手上磨出了泡,结出了厚厚的老茧,却也练出了手劲和对木雕的感觉。”

往事历历在目。“我整整做了3年学徒,然后在师父身边实践了3年。”王国华说,如今自己也成为了师傅,把以前师傅的方法用来训练自己刚入门的徒弟。

深圳成为王国华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从业20多年的“打磨”,他熟能生巧,从设计画图,到打胎、修光,再到打三角刀、刮磨,对木雕的每一道工序都在行,还时常推陈出新。

红木雕刻对于王国华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他静得下心来钻研技艺,从每一件小事学起、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雕刻技术。

王国华说,做红木雕刻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一直干下去。专注,悟性,都是一名优秀木雕工必备的素养。他入行20多年,多次获全国、市级竞赛第一名,“工匠精神”成为他的职业气质。

王国华带领团队创作了众多大型工艺品。其中,“八骏图梳化”、“四季花梳化”、“百鸟梳化”、“花鸟屏风”等摆件,现存放于深圳红木家具博物馆。

在提升自我的同时,王国华坚持“传、帮、带”,教出一批批学徒,将自己的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后辈,让他们也有一技之长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木雕行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原来的纯手工逐渐迈向机械化。对此王国华有着自己的坚持,虽然不抗拒使用机器做一些基础步骤,但更喜欢自己动手雕刻。他认为机器作品千篇一律,缺乏独特的美感。只有当木雕工把心血和思想通过精雕细琢融入作品时,作品才具有了灵性和个性。

特别令王国华高兴的是,深圳对木雕行业的重视。他说,现在优秀的木雕工人才短缺,深圳通过举办木雕工比赛等举措,可以激发人们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为这一行业储备高技能人才,也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明)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