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爱国情·奋斗者|科学家侯雪梅:一心只为中国老百姓用上好药

条评论立即评论

爱国情·奋斗者|科学家侯雪梅:一心只为中国老百姓用上好药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她带领创新团队历时10多年研发出中国消化领域第一个1.1类新药艾普拉唑,成为中国新药研发的里程碑,造福数百万名患者;她取得新药证书17项,申请发明专利30项,授权26项,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新药研发的空白;她潜心新药研发32载,成功贵在坚持,一心只为中国老百姓用上好药。她就是丽珠医药集团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侯雪梅。

侯雪梅(受访者供图)

她带领创新团队历时10多年研发出中国消化领域第一个1.1类新药艾普拉唑,成为中国新药研发的里程碑,造福数百万名患者;她取得新药证书17项,申请发明专利30项,授权26项,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新药研发的空白;她潜心新药研发32载,成功贵在坚持,一心只为中国老百姓用上好药。她就是丽珠医药集团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侯雪梅。

贵在坚持

在侯雪梅的办公室,有一本本用活页纸装订而成的笔记本,写满了她十多年来工作的心得。每到一年结束的时候,她就把这些活页纸装订成册,如今已有30多本。这些笔记本里记录下了10多年中国消化领域第一个1.1类新药——艾普拉唑研发的全过程。

时间回溯到2001年,一个名为艾普拉唑的项目,在丽珠医药集团悄然立项。与过去仿制再创新的药品研发方式不同,艾普拉唑走的是一条完全自主研发的原创新药之路。“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药物以抑制胃酸分泌的质子泵抑制剂(PPIs)为主,也就是拉唑类的药物。”侯雪梅回忆说,艾普拉唑上市前,全球仅有4个PPIs同类药物上市,均由国际制药巨头垄断,且临床上存在抑酸时间短、个体差异大、药物相互作用多、价格贵等缺陷。

然而,新药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仅以原料药为例,侯雪梅介绍,艾普拉唑的结构比其他拉唑结构复杂,当初起始原料及试剂不像其他拉唑那样容易获得,需要自己从头合成,共11步,一步比一步难。在艾普拉唑成功上市前,侯雪梅及其团队曾经历过一次次重复测试的失败,“有时候眼看着马上就可以成功,但最后一步就是跨不过去,有时甚至只能推倒重来。”侯雪梅说,成功贵在坚持,每当遇到挫折,面对大家的怀疑时,正是“打破消化药领域进口药垄断局面,让老百姓用得起好药”的信念使她始终坚守,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直到成功。

打破垄断

2008年,对侯雪梅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经过多年的努力,艾普拉唑肠溶片全球首家上市,是第一个由中国自主研发的PPI,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也是我国消化道领域唯一一个获批生产的创新药。尽管耗时漫长,艾普拉唑还是创造了纪录。2014年,根据医药界一家专业杂志的数据排名,从1985年至今前十大重磅1.1类新药,从申请临床到获准生产的平均研发时间为7.5年,而艾普拉唑则创下了4年的最短临床纪录。

在艾普拉唑的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不仅有效克服了杂质、晶型难控制以及制剂不稳定性等难题,还解决了进口同类药物起效慢、作用时间短、个体差异大、价格高等缺陷,科研创新性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国家发改委在对“创新药艾普拉唑原料及制剂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进行验收时,赞扬其为国内企业走上创新的道路起到示范作用。中国消化领域专家则评价,艾普拉唑是中国医药界探寻自主创新之路的典型案例,是很让中国人骄傲的一个药物。

2016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原创新药艾普拉唑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如今,艾普拉唑肠溶片上市十年,累计帮助750多万名消化道疾病患者解除病痛。

饱含激情

1987年侯雪梅从沈阳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本科毕业分配进入丽珠,专注医药研发领域已32年,如今侯雪梅已经是教授级高工,全国三八红旗手,成为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负责和参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等项目15项,取得新药证书17项,申请发明专利30项,授权26项,其中9项获美国、日本等国授权。

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她和团队辛勤的汗水和无悔的付出。“我常对团队成员讲,既然选择从事科研,就要认定一个目标,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想方设法解决科研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一定要把研究完成。”侯雪梅告诉记者,研发新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将科研当成毕生的事业,才能保持着激情,并为之付出。

2017年,艾普拉唑肠溶片新适应症和注射用艾普拉唑钠也成功获批生产,这是我国制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性突破。对于侯雪梅而言,研发新药的路永无止境,而她一直在路上。

记者 姚卓文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