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鲜花掩映的滨海休闲带西段绿道。深圳商报记者廖万育摄
原标题:高科技铺就智慧绿道
深圳商报2019年4月3日讯 完善的标识系统,高科技智慧灯杆,驿站内的AI互动大屏终端,能在雨天创造适合步行和骑行“干爽通道”的透水路面……
这样的绿道网在深圳将成为现实。
近年来,深圳正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引入绿道建设中,为绿道游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充分展示深圳创新创意城市、科技智慧城市的特质,深圳绿道步入“智慧化”时代。
在绿道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
“除了提供跑步、骑车等基础服务之外,我们更希望绿道能为市民带来更丰富的体验。”走在宝安环石岩湖绿道上,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绿道网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旭平告诉记者,环石岩湖绿道全长约26公里,通过雨水种植池、渗透铺装、滤水草带等一系列雨水链设计,在绿道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绿道建设运用透水材料,下雨时雨水会被迅速吸收,不会形成积水。”
环石岩湖绿道的建成,也为周边居民带来更多元的休闲方式。“绿道的路面质地非常好,我们下了班都喜欢过来跑步。”在宝安一家企业上班的刘小姐告诉记者。王阿姨则说:“以前也曾走过一些其他的绿道,但还是最喜欢这里的环境。”
为了给在绿道活动的市民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光明马拉松山湖绿道建设了智慧灯杆,将绿道线路指示、天气信息、人流量、路灯照明、安全预警等信息,集中在灯杆中。周旭平说,未来,在淘金山绿道,市民可通过绿道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以及绿道区域内的AI多媒体互动终端等,获取丰富的线上服务,并接收更贴近于个人习惯的服务信息,如停车场信息、厕所信息、智能导览、活动信息等。
鼓励优先采用绿色技术
走在梅林绿道上,沿路驿站是利用废弃集装箱改造成的,照明均采用风光互补灯,并设有移动公厕,休息平台、标示牌也是利用废弃枕木、轮胎等制成,无时无处不在向市民传递和倡导绿色、低碳的理念,堪称深圳第一条“绿色之道”。
根据《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在建设上,鼓励优先采用性价比优良、体现健康绿色生活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如太阳能灯、环保公厕等;鼓励建设可移动、可拆卸、非永久性设施。在规划上,绿道选线充分利用现有的滨水路径、登山道、公园园道、森林防火道、二线巡逻道等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随处可见出于生态环保角度考虑的细节要点。
以绿为媒构建生态绿道体系
深圳绿道建设还以绿色为脉串联整合生态资源,构筑与城市结构相契合的绿道网络格局。周旭平介绍,深圳绿道网串联城市主要山体、河流、海岸、湖泊、水库、湿地,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动植物园、城市公园绿地等,将碎片、隔离、零散的生态板块,整合为相对完整的绿色空间系统,形成有深圳特色的生态绿道格局。
在绿道布局上,深圳以2条省立绿道(2号线、5号线)为骨架,连接全市主要生态人文资源;2条海滨风情绿道,凸显城市海滨特质;16条山海风光绿道,沟通山海,强化山、海、城市特色体验;6条河滨休闲绿道,提升城市生态与环境品质;1条都市活力绿道,展现都市活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一条条绿色生态长廊,串联起望山、见水、观田、游林、赏花的诗意图景。(记者 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