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朋生:家校德育成效的标志——三声、三静和三倾
2019-02-20 11:38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肖朋生:家校德育成效的标志——三声、三静和三倾


深圳新闻网2019年2月20日讯  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学校德育活动千方万法,都是培养学生的正能量,正思维和正品质,那么效果如何,怎么观评呢?有哪些显现标志呢?我研究并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学生是否具有“三声”,“三静”和“三倾”:


一、笑声、歌声和掌声

1.会心的笑声——愉悦、阳光、幸福的表现

人们常说,要培养孩子阳光自信的品格,学校或家长也都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或亲子活动,让孩子与他人交流,与自然对话,释放正能量,感受到社会的美好,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团结和个人的自信,使其愉悦充满心田,笑声萦绕周身。上学路上,见到同学,一个击掌,一个微笑,表达了友情;进到校园,见到老师,一个鞠躬,一个问候,表达了尊敬;回到家里,见到父母,一个拥抱,一个亲吻,表达了爱意!

见到了有趣的事,会心憨笑,克服了困难的事,开心大笑,与人同行,保持微笑!微笑,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礼数!微笑,是一种愉悦,更是一种力量!

如果孩子在家里时常有笑声,表明他在家里很幸福,很爱这个家和他的家人,如果他在学校班上时常有笑声,表明他在学校班上很愉快,很爱学校班级和他的老师同学,如果他在路上时常有笑声,表明他内心阳光自信,爱这个社会、生活和自然!

这都是德育工作和文化熏陶的显现,是学生愉悦、阳光和幸福的表现。


2.开心的歌声——儒雅、青春、活力的表现

我们经常在幼儿园或小学里,在路上或在课间,孩子们都是一边颠脚跑,一边哼着歌,所有的快乐写满在稚嫩的脸庞,让人无不羡慕和爱之捧之,表明他们纯净纯真,无邪无郁。

如果孩子们上学路上,哼着自己喜欢的歌调,在班上和同学一起学唱励志校园歌曲,在音乐课上全神贯注领悟音乐寓境,在班级或学校节日展演中能够积极参与颂唱,还时常在家里高歌一曲,表明这个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性情儒雅,青春阳光和活力无限,也一定是崇善嫉恶,豁达明理之好孩子。

如果每节课上课前唱一段歌曲,班级风貌为之一新,如果上操列队入场,各班唱着自己的班歌,校园精神为之一振!歌声,是一种温暖;歌声,是一种调节;歌声,也是一种力量;歌声,更是一种期待!

德育让人歌声飞扬,歌声体现德育功效!


3.真心的掌声——真诚、团结、向上的表现 

“下面请XX同志讲话,掌声欢迎”,这个掌声,是一种礼节;

“XX同学这个问题回答的非常好,我们给他掌声”,这个掌声,是一种褒扬;

“XX同学,不要急,慢慢想,你一定能答出来,大家给他掌声”,这个掌声,是一种信任;

“篮球比赛,XX班加油,XX班加油(鼓掌)”,这种掌声,是一种热情;

“田径比赛,对于落后的同学,XX同学加油,XX同学加油(鼓掌)”,这种掌声,是一种安慰;

“XX小朋友真棒,给你点赞(鼓掌)”,这种掌声,是一种期待……

掌声,是集体优秀和向上的号角,掌声,是孩子成长和优秀的催化剂;多少孩子在掌声中走出困境,多少孩子在掌声中奋起直追,多少孩子在掌声中爱上集体,多少孩子在掌声中弃恶从善!

孩子之间,集体之内,需要真诚,需要团结,简单的一个掌声,就能产生巨大的效能和无限的未来,乃德育之所期也。


二、行动齐静、环境洁净、学习宁静

1.行动齐静——规范性、统一性、纪律性的表现

学校德育的常规就是教育孩子懂规矩,守纪律和听指挥,其基本要求就是常说的“快静齐”,即行动齐静。

如果上课铃响起,孩子们能够迅速进室上位,安静准备,就是行动齐静;

如果广播操铃响,孩子们能够迅速入场,列队整齐,动作规范,就是行动齐静;

如果上学不迟到,放学不早退,课堂不乱动,思维随老师引导而转,就是行动齐静;

如果自习自修课,老师不在,孩子们能够保持安静,自觉自主学习,就是行动齐静。

行动齐静是学校秩序的基本保障,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基本表现,当孩子们能够做到这几个“行动齐静”,说明班级管理和班风建设优良,学生自主品质和自我规范达成。

2.环境洁净——自律性、尊重性、公民性的表现

如果孩子在家里,能够自觉整理自己的床铺、书桌和房间,或者帮助家长清理打扫厨房和客厅卫生,并能够保持一段时间,家长一定欢喜心悦,感慨不已;

如果孩子在学校班级里,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遇见地面垃圾能够弯腰捡起,吃过的果皮或零食包装能够多走一步,丢入分类垃圾箱,厕所用过后放水冲洗,每天按责做好教室卫生清洁,老师一定满心愉悦,欣慰不已;

环境洁净,能够给自己好的心情,能够给别人美的印象;保持洁净,是一种修养的自律,是对环卫劳动者的尊重;参加洁净活动,是一种人性的本然,也是一种公民的责义。

可见,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环境是否洁净,可以观评其德育工作好坏,是毋庸置疑的。


3.学习宁静——自觉性、主动性、高远性的表现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把“砍柴”比如学习,那么,“磨刀”就是习惯,如果培养了良好的自律习惯,计划习惯,有积极的动力,有远大的目标,那么,孩子的学习态度一定是主动的,学习过程是宁静的,因为他懂得了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区别,更知道了“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道理。

除了多动症的孩子外,凡是在做作业和听课时不安静不专注的,学习成绩必然不好,也必然是从小一点一点积累形成的恶习,也一定是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或学校引导,或者是没有良好的方法使其转化,表明其家庭德育或学校德育薄弱或成效微渺。

因此,孩子的学习不好,绝对不是仅仅是智力问题,而更多的是德育问题。


三、倾情、倾听和倾力

1.倾情——与家长、老师和同学建立亲情友情

孟子曾曰,君子有三乐,其中“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孔子也有人生三乐,其中也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见,孩子要有良好的德行和快乐,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家庭亲情关系和师生情谊及同学情义。

一个能够与父母和兄弟亲密无间的孩子,一定是“百善孝为先”的悟行者,一个懂得感动感恩的好儿女好兄弟(姐妹);一个善于亲近老师融入同学的孩子,一定是知无不言忠恕不嫉的乐天派,一个懂得仁义谦信的好学生好伙伴。

亲情,友情,是纽带,也是力量,能够凝心聚力,团结向上;能够患难与共,克艰拔难。具有亲情和友情的孩子,一定不缺温暖,不缺帮助,更不缺未来!

而亲情和友情的培养,需要家庭家长的身传言教,也是学校班级之德育要务。

所以,孩子是否“倾情”,体现了德育起跑线是否找准,德育路程是否远难!


2.倾听——听家长、老师和同学真诚教导帮助 

有些家长抱怨,我的孩子就是不听话,烦死了;有的老师常叹气,这孩子总是累教不改;班干部也有无奈的时候:老师,XX同学又不交作业,怎么办?

这样的孩子既有也多,就是听不进去家长的教育,听不进去老师的引导,也听不进去同学的帮助。为何都听不进去呢?除了少数天生的性格缺陷,有病理性的抗阻以外,多数都是在家庭从小日积月累的娇宠放纵或者是在集体中信心受挫后无奈放弃所致。我反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但我认可“没有不会教的老师或家长,只是没有找到适合的方法”的理念,这既是家庭家长的义务责任,也是学校班级的德育课题。

如果一个孩子,每天回家后能够静心坐下,与父母兄弟交流,诉说自己的思考与得失,倾听他们的评价和引领,他还会让家长担忧操心痛苦吗?如果一个孩子,每天在学校能够接受学校的正能量的教育和活动引导,以及接受同学朋友的善意建议和帮助,他还会让人厌烦厌恶?这样的人组成的集体还不优秀不进步?

故而,善于“倾听”,既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因为,“倾听”能让你变得温雅、善良和成熟!非德育之功不成也。


3.倾力——全力投入,用心坚持做好小事善事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评价孩子:家长说,我的孩子其实不笨,就是不肯用功;老师对家长说,你的孩子其实很聪明,就是不专心;同学朋友说,你只是三份热度,没有坚持,否则,你可以做得更好!

可见,孩子的学业和做事,往往不能“倾力”,其原因也就是没有“倾心”,或者没有坚持。人们常说,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其实这种精神,就是用心——心的智慧,把事情做好;就是坚持——小事善事,坚持做好。

所谓雷锋精神,就是把小事善事用心坚持做好,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把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实验专心精心做准。一个能够把自己的或身边的小事善事做好做久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定力有毅力的好学者,也一定是对国家对社会有引领有贡献的好公民。

我们的德育要入心,要接地,就是引导孩子,尽心尽力,智慧持久的把身边的小事善事做好,这也是评价一个孩子的品质高低或者一个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


图文作者:肖朋生,育才教育集团龙珠学校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本文为作者原创,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编辑:曹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