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评论>深网时评>

地铁涨价能带给群众什么样的“获得感”?

地铁涨价能带给群众什么样的“获得感”?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近日,市发改委就“深圳市轨道交通票价调整听证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公布的3套方案均预示着票价大幅上涨,起步价涨幅高达50%,这引发了市民网友们的莫名惊诧、迷惑不解和激烈讨论。

刚度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假期,返岗的深圳人就收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地铁要涨价了!近日,市发改委就“深圳市轨道交通票价调整听证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公布的3套方案均预示着票价大幅上涨,起步价涨幅高达50%,这引发了市民网友们的莫名惊诧、迷惑不解和激烈讨论。

(市民在购买地铁票)

地铁票价水平对于城市居民出行的“托底”意义不可忽视。目前,为了缓解车辆剧增导致的交通拥堵,众多国内大中城市都倡导“绿色出行”,并推行“公交优先”的城市发展策略,其中地铁因为更加突出的载客量、便捷性和舒适性被寄予厚望,成为城市居民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因此,各地对于地铁票价的制定和调整通常都十分谨慎。比如,北京去年10月“考虑本市交通运行总体状况后决定暂不启动公共交通票价调整”,而上海至今仍沿用2005年制定的票价标准。反观深圳,地铁票价在国内城市中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如今还要猛涨,确实让市民尤其是那些对地铁、公交依赖程度较高的出行一族难以接受。

地铁的公共交通属性使得其票价不能简单由运营方说了算。公共事务的决策要体现公众参与,既然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起码在程序上应该还有讨论和斟酌的空间。从目前发布的公告来看,3个方案供市民选择,看似履行了“听证”这一规定动作,但实际上3个选项横竖都是要涨价,直接越过了对“是否应该涨价”的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社会民意的漠视和对公众权利的剥夺。票价上涨会让乘客增加更多的出行成本,毫无疑问会损害到市民利益。关乎群众利益绝无小事,有关部门只有不打折扣地沟通与商量,尊重、听取市民的意见和诉求,才有可能获得理解和支持。当然,市发改委之后又表示“若公众有其他更好的方案,也将纳入考虑。”希望这是一种真诚的安排而非敷衍的说辞。

地铁盈亏要算大账,收益和成本不仅表现在票面和账面,更加体现于社会面。当前国内一线城市中,北京地铁满额即有优惠,上海则有公交地铁联乘优惠,广州地铁的计价标准与深圳一样,但使用“羊城通”每个月前15次就打9.5折,从第16次开始可打6折,优惠力度也明显比深圳大。既然其他城市尚可维持运营,为何在财政收入水平不低的深圳,涨价就成了地铁的必选项呢?是缺钱?缺政策还是缺科学管理?这个问题需要给出更多的解释和说明。要知道,地铁涨价不仅会将“无路可走”的工薪一族逼上公交站台,也可能将响应“绿色出行”的中产阶层逼回到私家车里,如此一来,势必要把多年来治理拥堵的成果付之东流,也会威胁到享誉全国的“深圳蓝”。试问,这笔账算下来值得吗?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要调价,地铁票价高低也应该与消费者满意度相匹配。涨价归根结底仍是消费问题,消费者的满意度取决于能否体验到价格与服务之间的对等。事实上,近年来关于地铁运营时间过短、工作人员态度不佳、站台语音提示不准、列车行驶速度不稳的投诉此起彼伏、持续不断,尤其是早高峰故障频发,动辄停运的问题,早已经使上班族怨声载道,谁都不会愿意为状况百出的劣质服务花高价买单。因此,1块钱的涨幅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多的批评、质疑和嘲讽,实在是积怨已久就差一根导火索。票价上涨要想获得理解,作为运营方,深圳地铁就得拿出诚意切实改善市民出行体验。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检验政策施行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尺。社会舆论对一则公告的密集批评,说明其内容和程序都明显偏离了公众预期。对于地铁票价的调整,需要核算的成本和收益,除了财政投入、建设花销、服务消耗和物价变化之外,还要加上消费者的满意度、城市的发展前景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黄婉婷 刘灵灵 黄贤娟)

[责任编辑:温程裕 林婕 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