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政务新闻>

代表委员建议完善硬件和管理助推垃圾分类

条评论立即评论

代表委员建议完善硬件和管理助推垃圾分类

分享

深圳自2000年成为住建部首批公布的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后,这项工作就备受社会关注。

原标题:代表委员建议完善硬件和管理助推垃圾分类

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产业链

深圳特区报2019年01月22日讯 深圳自2000年成为住建部首批公布的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后,这项工作就备受社会关注。在今年市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及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话题,认为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尚需强化,并需更精细化的管理。

对此,他们提出生活垃圾收费改革,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产业链、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及增设清洁岗位,建立奖惩制度等建议,助推垃圾分类工作。

利用社会组织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很多区都在推动,但我感觉源头和末端都是政府在出力、使劲,放了分类箱也没多少人真正分类投放。”李生伟委员建议学习台湾的垃圾分类工作,强化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利用社会组织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对于生活垃圾分类因社区缺少沟通宣传导致居民反对楼层撤桶以及市民参与率低等问题,刘朝霞委员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深圳市垃圾分类办公室”,协调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住建局、教育局、公安局、消防局等协同作战,同时明确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负责主体在街道,鼓励对社会组织进行政府购买服务。

以价格机制激发清运公司积极性

市人大代表王文若、胡萍、倪伟波等联名建议,生活垃圾应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在分类投放环节,每个区设立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在分类收集环节,物业公司或管理责任单位自行售卖或通过专业公司上门收运,由此进入再生资料循环体系;在分类运输环节,专门收运企业提供可回收物免费预约巡回服务,每月至少巡回收运一次。

高金德、王皖松等市政协委员在联名提案中提到我市目前垃圾处理收费的一些不合理之处: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并未与垃圾产生量挂钩,生活垃圾清运费用也未与垃圾清运量挂钩,各区垃圾处理设施容量与垃圾产量不完全匹配等。他们建议建立市场化垃圾收费机制,调节生活垃圾处理各环节利益分配,提高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运营质量。同时将垃圾处置费用纳入清运公司成本,将政府与清运公司费用结算调整为根据服务区域人口数量核算垃圾处理费用,以价格机制促进清运公司主动拓展分类垃圾处理市场,减少进入终端处理的垃圾总量。

楼层撤桶要完善小区垃圾管理硬件设施

肖幼美等10位代表的联名建议和王为理等3名代表的联名建议中都提到,一些小区垃圾管理硬件设施普遍不足,撤桶后物业不能将各类垃圾及时有序地收集及暂存,影响小区的环境卫生,打击了居民支持撤桶及参与分类的积极性。他们建议在撤桶前,政府要为小区配置好各类垃圾收集容器,建好各类垃圾暂存场所,以满足分类收集及暂存的需要;物业要配备好高效的垃圾清运工具,以满足垃圾及时清运的需要。

此外,政府应要求物业必须设置中班清洁岗位,专人负责小区晚6点至晚12点的垃圾清理工作及公共区域保洁工作;制定住宅区垃圾清运量递减的考核标准,并且奖惩分明,调动物业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记者王若琳)

[责任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