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智慧”成政协委员提案高频词

条评论立即评论

“智慧”成政协委员提案高频词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记者注意到,在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诸多政协委员将目光投向了“智慧”上,这一词也成为委员提案中的高频词之一。

在第九讨论组,陈秀梅委员就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如何进一步保护我市生态环境等提出建议。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原标题:“智慧”成政协委员提案高频词

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应着力民生领域

深圳特区报2019年01月18日讯 目前,深圳正高标准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记者注意到,在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上,诸多政协委员将目光投向了“智慧”上,这一词也成为委员提案中的高频词之一。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出行……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委员们认为,应着力于民生领域,让市民生活更便利,才能让城市更美好。

智慧医疗:医疗专家远程数据解读

当下,制约医疗整体水平的两大要素是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

记者了解到,我市整体医疗水平逐年提高,各类常规甚至高端医疗设备已经较为普及,无论是公立、私立医院还是社康、门诊,均以配备了相当数量的医疗设备,这些医疗设备的普及意味着居民可以就近进行相关检查,方便之余也有利于更好地分析病情。另一方面,医疗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仍存在经验丰富程度、学历程度等因素影响,造成全市高素质医疗人员资源相对集中。

在智慧医疗方面,市政协委员樊建平认为,应加快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与医学人工智能产、学、研、资、医等领域的协同发展;结合穿戴式设备和医学影像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跟踪,通过5-15年的跟踪性研究,建立起深圳市各年龄段、重大疾病谱及其内部关联特征的健康信息库及相应的智能分析工具。

同时,民建深圳市委会提交了《关于利用互联网发展医疗专家远程数据解读》的提案,提案建议我市建设统一的医疗专属互联网诊疗系统以及配套的网站、APP、公众号登录渠道,医生进入系统后可以查阅病患所在的公立、私立医院、社康、门诊等提供的医疗设备诊断结果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单独意见出具或者会诊,市民使用此系统借助其他远程医生分析诊断结果,则仅需在在诊疗机构缴纳医疗设备使用费。

智慧养老:加快居家智慧养老平台建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对我国养老服务供给提出迫切要求。我市虽然是相对年轻化的城市,但也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压力,未来十年老年人口增长将逐步加快,户籍老年人口与非户籍常住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叠加,使得养老服务形势更加严峻,从目前总体来看,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记者了解到,受制于用地政策、物业供应、社会力量参与度、行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养老机构往往是“一床难求”。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居家养老是基础。市政协委员常远建议,要加快建设居家智慧养老健康服务平台,给居家老人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充分发挥深圳企业的力量,让他们全面参与深圳居家养老工作中来,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老人、子女、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医养科技产品相融合,从线上到线下,实现智能匹配、自动下单、及时救助、长期医疗。”常远介绍。

市政协委员曹国文认为,政府应设立相关智慧养老、助老科技发展基金,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健康养老新产品,鼓励企业和健康养老机构创新服务模式,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

智慧出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智慧交通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发达的海港群、空港群以及发达的高速公路交通网络,已初步具备发展成为世界级湾区的交通基础条件,但湾区内交通感知体系不完善、各地区数据尚未互联互通、尚未实现跨区域跨方式的交通协同联动。

记者注意到,有多份政协委员的提案关注到智慧出行方面,尤其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智慧交通。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工作之一。

其中,市政协委员张晓春建议,要开展大湾区智慧交通建设顶层规划,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湾区智慧交通建设整体思路和总体框架;推进湾区交通信息感知和数据共享,共同完善湾区海、陆、空、铁的交通信息感知体系,整合三地交通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提升湾区交通服务品质,推广“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推动发展铁水、公铁、空铁、江河海联运和“一单制”联运模式;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交通示范建设,加大智慧多功能杆、车路协同通讯等新型智慧设施的投入使用,试点推动智慧道路、智慧高速和面向未来自动驾驶的示范建设,保障湾区智慧交通的先进性,助力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记者 解树森)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