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港澳委员建言加快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培育多元创新生态推进湾区建设

条评论立即评论

港澳委员建言加快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培育多元创新生态推进湾区建设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6日下午,在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市领导与港澳委员座谈会上,与会委员围绕“加快大湾区建设,提高开放合作水平”主题建言献策。

原标题:港澳委员建言加快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培育多元创新生态推进湾区建设

深圳特区报2019年1月17日讯 16日下午,在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市领导与港澳委员座谈会上,与会委员围绕“加快大湾区建设,提高开放合作水平”主题建言献策。90多分钟的时间里,洪为民、方舟、徐扬生、林晓辉等13位委员先后发言,有的还特别制作了PPT,图文并茂阐述观点建议,建言深圳要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将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助力深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携手建设湾区创新链

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催生新热点引领全球趋势?这是港澳委员们正在重点考量的问题。

“香港拥有与世界接轨的专业服务,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很好的服务和平台。可考虑在前海推动成立大湾区专业服务联盟,将前海构建成为香港专业人士对接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服务中心。”洪为民委员认为,在大湾区聚焦国际创新科技的背景下,前海的“科技+金融”业可以从科技服务业方面发展,形成创新链、融通条,以创新技术和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培育出代表未来的前沿产业。

同样关注创新科技领域的莫静璇委员也提出了类似观点:创新需要科研人才,需要与世界接轨的商业环境以及完善的国际化法律环境,香港有五所大学跻身世界大学百强,同时也是海内外人才汇聚的地方,可以解决对创科企业至关重要的知识产权等问题。同时,香港配备世界级的信息及通讯科技基建和互联网连接设备,是智能城市应用技术的理想试验场。香港完全有基础和能力帮助落户香港的深圳高科技企业引入海外科技人才并进行全球化品牌推广等。

来自澳门的廖启承委员特别提到如何通过发挥深圳在5G、云计算等方面的强大优势,结合澳门特殊中介作用,大力推进中国与葡语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同时助力“澳门币实时支付结算系统”及“人民币实时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创新服务于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特色金融业务。

形成湾区一流人才的“磁石效应”

什么是粤港澳湾区最需要的人才?徐扬生委员给出的答案是:精通中国国情、中国法律,同时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精通英文、普通话的人才。

什么样的湾区生态才能培养或吸引人才呢?徐扬生说:“发展大湾区,要有战略的高度和广阔的胸襟,粤港澳大湾区不仅仅是香港、澳门和广东的,更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必须对标世界三大湾区,并形成自身独特之处,在国际化、智能化和法治化这三方面下功夫,走出一条新的湾区发展之路,成为世界上最公平的湾区,成为最尊重知识、最鼓励创新的湾区。对于高层次人才而言,公平公正的机会和一视同仁的尊重,是他们对一个区域产生兴趣和信心的关键要素。

林晓辉委员认为,推进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深圳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深圳应率先探索解决港澳居民享受国民便利的方法和途径,为港澳居民在深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使其真正成为港澳居民工作生活的乐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融合发展的典范。”林晓辉建言,将引进的港澳人才纳入深圳人才安居总体规划,增加一项港澳人才安居房申请计划。同时,建议深圳分步骤、有节奏地率先面向港澳居民开放更多工作岗位,让更多优秀的港澳人士在工作的过程中增进对深圳的了解,通过他们在深工作吸引更多优才服务湾区建设。

促进湾区跨境要素的自由流动

作为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委员每年都会提出一个新建议。一直以来,他认为,深港合作的核心是人员交往和产业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深港合作迎来重大机遇。其中主要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推动人、财、物和信息等要素在区域内便捷有序地跨境流动。”

继去年提出“深圳河两岸创新发展走廊”之后,今年方舟建言深港联合,把沙头角中英街打造成跨境合作示范区,简化出入中英街手续,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试点,推动经济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优质旅游购物及文化区,使其成为跨境合作新亮点。

“粤港澳大湾区覆盖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九座城市,逐步实现跨地域性的湾区大社区融合。”李治民委员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大社区的概念,在他看来,实现大社区的融合,比经济层面的融合困难更大,深圳应积极引领探索大湾区的大社区合作新机制,建立一个无边界的大湾区,除人员、货物、信息、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还要进一步扩大到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领域,逐步实现在整个大湾区的全面开放。李治民认为,下一步可考虑借鉴香港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拥有的政策,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开放,让大湾区居民共享融合成果。(记者 孙锦)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