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火热展出

“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火热展出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听说三年一度的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又来咱们深圳了。前两届我都看过,这一届当然也得看,有不少黑科技和好设计”。上周日一大早,市民王先生就从龙岗赶到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在他之前,不少喜欢艺术设计的市民已经有秩序排起了长队。

于上周开幕的“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以经典的案例、高端的视野以及贴近生活的设计作品吸引了市民的目光,趁着周末,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展厅,一睹新时代下的中国设计,感受丰富深厚的设计文化。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内人头攒动,观众在不同板块的设计案例面前驻足观看,十分投入。以“新时代·新生活”为主题的展览,采用“案例”这一独特又贴切生活的形式,通过82个案例较为全面的呈现新时代中国设计、公共艺术的总体面貌,讲述新时代中国设计、公共艺术与新生活的关系。

贴地气的设计博观众青睐

此次大展分为传统活化、形象传播、中国智造、科艺融合、智慧城市、城乡营造、品质空间、友好社区共八个板块,分布在当代馆的两层空间。以充满创意的方式排列整齐,充分展示了中国设计整体形象,拉近市民与设计的距离,让他们可以面对面真切感受到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让生活更美好的各种新设计。

老百姓眼中的设计首先得与生活发生关系。近几年来,许多新技术转化为深刻影响人民生活的日常用品,极大改变了当下的生活方式。譬如,在“科艺融合”板块中,那些最为吸引观众的黑科技与创新科技成为市民们必“打卡”之处。

在青年设计师郭立军设计的“为用商店”里,用几块木板,经过结合就能拼出一屋子的木质家具;“空调伴侣”的一款集手机远程控制与调节,内部集成了网关与万向红外遥控器学习功能。通过手机APP操作,普通空调电器秒变智能,可以开关、调节模式、温度等;“小黑侠”大众消费级自拍无人机让你轻松将无人机放进口袋。

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设计让观众看得不亦乐乎。市民陈女士带着孩子一起来看展。她兴奋的告诉记者,这个展览真是让她和孩子大开眼界,“我们一起看了很多有关智能空间的设计,当中有不少设计脑洞大开,让我们惊叹,孩子也从中增长了见识。”

“智慧城市”吸人眼球

记者在现场看到,“智慧城市”板块聚集了一群观众。这一块集合了网络与服务型APP设计、城市智能管理、家庭日用设计等案例,讨论在交通、业态、服务、居住等方面着力解决城市病突出问题,恰好与市民的关注点相匹配。

HEXA六足全地形机器人、泊车AGV,机器人管家等等作品让观众充分感受到迎面扑来的智慧城市的气息。

来自广州的学生小许不久前刚考完期末考试,就马不停蹄地赶过来看展。她觉得这次大展是将设计课堂搬到了当代馆。“这是一次难得的设计课,汇聚三年来中国优秀的设计案例,可以让我们足不出馆,就能一睹为快,很奇妙也很有趣的一次设计之旅。”

另一位学生刘柳也觉得这次大展给她带来了对设计核心的思考。她告诉记者,“设计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存在,这也是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谈到大展为何如此受市民热捧,此次大展的总召集人杭间分析说,在征集方案的时候,大展就明确想要呈现的案例一定是解决问题的设计。“不同于纯碎的艺术展,此次整个展览对于设计问题的组织、展陈和解读上都产生了新的方式,更方便观众观看。我们精选的案例也更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生活,全面而系统的展现了中国设计三年来的成果。”

传统“活化”赢观众认同感

从法海寺精美的文创设计再到优雅知性的“茶空间”,从数字版的“韩熙载夜宴图”再到做成各种日用品的杜邦纸作品……设计的美感洋溢在整个展陈空间,东方的美学精神普遍成为观众的认同感。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吴海燕教授操刀完成的一套关于法海寺的文创设计,涵盖了丝绸服饰、杯具设计、丝巾、家饰用品等不同衍生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在此观看。他们详细了解,设计师如何从法海寺的壁画中吸取灵感进行设计。

从宝安过来看展的市民周阿姨已经70多岁了,曾是一位中学老师。看完了展览,她最喜欢的还是对传统“活化”的设计作品,“看到这些作品很亲切,源头是咱们自己的文化精气神,设计又有很多奇思妙想,两者结合很到位,非常值得肯定。”

团扇、风荷舞、传统手工艺、研山系列紫砂、摇椅……这些作品深得观众的好评。在“中国古典生活美学的重构”展区,属于东方的茶生活艺术成为展场中一股”清流”。不少观众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看完之后分分钟想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茶室”。

因为工作而缺少观展时间的朋友们也不用心急,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6日,观众均可免费观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