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

从一股来历不明的臭味看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紧迫性

条评论立即评论

从一股来历不明的臭味看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紧迫性

分享

1月8日晚,一股臭味惊动深圳全城,其如塑料烧焦般刺鼻的味道令人难以忍受,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烈讨论。深圳市民纷纷猜测气味的源头在对岸香港,有的怀疑港方发生火情烟雾弥漫,有的断定“香港又在烧垃圾了”,因为往年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导致深圳市民有惯性思维。

当然,上述说法很快就被否定了。深圳市人居环境委表示,“未排查到污染源,但已排除刺鼻气味来自香港方面影响”。因为当日风向主要以北风、东北风为主,排除了香港方面吹向深圳的可能性。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1月10日广州海珠、越秀、白云等区的市民也反映闻到刺鼻异味。一样的臭味,原因也是一样“不明”。

珠三角一体化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其各具特色的城市群、繁荣的经济、便利的基础设施以及开放的区位优势,是如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能够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要基础。但区域内对大湾区融合发展形成挑战的不利因素也不少,比如说各地发展不均衡、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低等问题。

而从这股至今仍显得来历不明的臭味来看,环境保护一体化和公共基础服务一体化有效统筹仍然是大湾区的一个短板。以深圳与香港来说,两地最快不过14分钟便能通关互达,可在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方面仍多有失调。深港之间30余公里的分界线,这边是繁华都市人口稠密,那边人烟稀少,垃圾堆填区密布。两地的规划建设缺乏沟通与统筹,也就难免会导致互相龃龉,成为横亘在两地居民之间的心结。虽然隔河而治,生态问题却是没有边界,难分你我的,无论深圳河、深圳湾两岸哪边环境出了问题,都会给对岸造成极大的影响。

以往各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报道、关注和讨论,多聚焦于产业协同、资源整合、社会交流等方面,尤其漂亮的经济指标和合作前景总是令人十分兴奋。但是这股袭击了多个城市的焦臭味却在提醒大家,大湾区在经济方面的连接、社会方面的交流,都可以采取行政手段加以调节干预,但是,行政手段管人管事,却管不住水流空气。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天然的跨区域性、连续性。从治理角度来说,单边行动远不如区域生态协作有效,因此大湾区的生态管理必须突破原有“一城一地”的行政管辖框架,实现协调治理和协同保护。毕竟,环境才最终决定着大湾区城市群未来的长远发展。

所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融合日渐提速,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的有益探索与尝试也应该同步进行。在未来的大湾区管理框架内,应对跨地域性突发气象事件,各地要能够互联互通,更快地调动资源和手段、更及时地采取止损措施。相关部门澄清再快一些、联动再强一些,减少误会和误解,消除隔膜与心结,真正实现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活力经济区、优质生活圈和合作示范区。(作者:黄婉婷 赵颖致 梁琼)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夏有为 柯霈昕 林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