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时间都去哪儿了?让红的绿的都变成了蓝的……

条评论立即评论

时间都去哪儿了?让红的绿的都变成了蓝的……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随着“深圳蓝”行动计划的实施,到今年底,深圳市纯电动出租车将达约2.2万辆,并基本实现全面纯电动化。这也意味着,在深圳马路上奔驰多年的“红的”和“绿的”都将退场,成为深圳人共有的回忆。

曾经红色出租车排队等客的景象已经不存在。

如今深圳路面出租车已经基本实现全电动化覆盖。


原标题:那一抹“红”和“绿”将成为我们共有的回忆

晶报2018年12月28日讯 “师傅,我身上只有10元钱,能不能载我去花卉世界?”

“上来吧,小伙子,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被拒载四五次后,身上仅有10元钱的李宇强终于遇上了愿意载他回家的出租车司机。打那时起,这个“90后”男孩每次“打的”,都会忍不住朝驾驶座多看几眼,确认是不是当年那位帮助过自己的司机。

或许不像李宇强这样有着印象深刻的经历,但在深圳“打过的”的你,一定也会对深圳的那一抹“红色”或“绿色”十分熟悉。随着“深圳蓝”行动计划的实施,到今年底,深圳市纯电动出租车将达约2.2万辆,并基本实现全面纯电动化。这也意味着,在深圳马路上奔驰多年的“红的”和“绿的”都将退场,成为深圳人共有的回忆。

1984年,6辆出租车亮相深圳

“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要换车了。”贺宇(化名)歪着脑袋微微一笑。12月25日下午,40岁的贺宇穿着一件白色短袖布衫,一条深色休闲长裤,坐在驾驶座上熟练地转动着方向盘,让汽车平稳地穿梭在接二连三的桥洞下。12月的深圳气温仍然保持在20摄氏度上下,暖煦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车里,铺洒在贺宇黝黑的手臂上。

再过几天,贺宇在深圳开出租车的日子就要进入第五个年头。在他看来,这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数字,“开四五年在行业里不算长,有的司机开了十来年,也有十五六年的”。常年坐在驾驶席上的他们,成为深圳出租车岁月更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深圳经济特区刚诞生时,出租车在内地还是个新生事物。据网络资料记载,1984年深圳正式拥有出租车,当时,全市只有6辆,起步价6元。物以稀为贵,出租车生意炙手可热。出租车司机,也就成了深圳经济特区先富起来的人群之一。

渐渐地,深圳出租车多了起来。“打的”也不再是外宾、华侨专属的“高档消费”,而是逐渐成为深圳人生活的日常。1987年,刚大学毕业的何漪雯选择来到包容、开放的深圳,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拥有外语特长的她很快被当时颇有名气的深圳新都酒店录用,成为一名服务外宾的大堂经理,收入也较为可观。

何漪雯记得,为了方便出行,当时她和家人将出租车作为常用的交通工具,甚至有时还会搭乘出租车去买菜。“感觉从罗湖到上海宾馆,已经是好长一段路了。”何漪雯回忆,那时的深圳并不大,她和家人多在罗湖、福田片区活动,而当时深圳的出租车起步价仅为6元。“我还记得,起步价后每公里的里程费是2元多。”对于当年的何漪雯而言,出租车的费用不算太高。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出租车上,透过车窗欣赏到深圳一天天改变的景象,是何漪雯30多年后依然清晰的回忆。

对于出租车,从小跟随家人来到深圳生活的“90后”男孩李宇强总会下意识地认为,出租车就该是红色的。“我对‘红的’还是很有感情的,毕竟从小到大,看到的出租车都是红色的。”在李宇强的记忆中,小时候他经常在香港电影里看到红色出租车,但在现实生活中,出租车却有些“高不可攀”。除了偶尔和爸妈外出,李宇强甚少有机会坐上“红的”。直到上了中学,口袋里有了些许零花钱的他才慢慢有了和出租车“亲密接触”的机会。

2002年,首批“绿的”投放原关外

不过,李宇强熟悉的那一抹“红色”,过不了多久便要从深圳大马路上彻底褪去。

2010年开始,深圳启动纯电动出租车推广运营工作,“蓝的”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2018年4月21日,深圳提出“2018年12月31日前,将存量的7500辆燃油出租车更换为纯电动车,基本实现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化”,“深圳蓝”行动计划的正式实施将行业全面电动化时间从2020年底提前至2018年底。

截至2018年12月24日,深圳共有出租车企业79家,出租车指标21789个,其中纯电动出租车指标数为21478个,占比98.57%,预计到2018年底,全市纯电动出租车将达约2.2万辆,并基本实现全面纯电动化。

除了那一抹“红色”外,常年陪伴原二线关外居民生活的那一抹“绿色”也将成为历史。

12月20日下午4点,深圳市福骏通汽车有限公司举办了一个简单的“绿的”退出深圳营运市场的仪式。这个公司总共有141辆“绿的”,一次性全部退出深圳市场,意味着深圳最后一批“绿的”正式停止营运。“最后一天开‘绿的’,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开了10年“绿的”的出租车司机罗海涛特意和自己的“绿的”车辆合影留念。

刚刚进入新世纪那段时间,原特区外经济欠发达,道路状况恶劣,加上治安不稳定,出租车司机不太愿意去原特区外拉客。“‘绿的’的诞生,主要是解决原特区外市民的出行问题,放心坐上出租车,安心抵达目的地。”深圳鹏程电动(鹏程、龙汽)公司党群办主任刘亚回忆道。鉴于当时原特区外居民相比原特区内居民普遍平均收入较低,当年制定“绿的”的起步价为6元,“红的”起步价是10元。“绿的”相比“红的”来说,具有天然的价格优势。

2002年,深圳首批“绿的”开始陆续投放,总投放数量为1800辆。从这一年起,以原二线关为界,“绿的”承担起满足了原特区外居民乘坐出租车的重担。据老一辈出租行业人士透露,早期“绿的”车型和人员配置都是精心挑选,甚至车型比“红的”还要高端,还尝试投放过一部分红旗车。

来自龙岗公汽出租公司的出租车司机乔学武、黎兴隆、杨志强经过层层选拔,成为首批“绿的”司机。“绿的”作为当时原特区外正规出租车辆,安全有保障,很快得到了原特区外居民青睐。“公司和车队一天要求我们消毒3次以上。整个车子干净整洁,我们服务又好,市民都爱坐我们的车。”回忆起当年开“绿的”的日子,黎兴隆笑呵呵地说。而杨志强还记得,最初的时候“绿的”受到市民热捧,很多乘客抢着坐车,“的哥赚到钱,市民有了车坐,大家都很开心。”

全面推行电动车,出租车行业迎曙光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深圳经济不断发展,原特区外的油价、房租、餐饮等生活费用不断上升,原特区内外逐渐实现一体化,“绿的”运价却迟迟没能适应市场发展,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加上深圳大刀阔斧推出公交特许经营改革,鼓励私人运输企业交出公交大巴线路,通过置换方式获得“绿的”经营权,“绿的”投放量快速上升。蛋糕还是那么大,拿着刀叉分食的“绿的”司机数量大大增加,吃到嘴里的蛋糕自然就少了。几年之后,“绿的”司机收入剧减,有些司机抱怨连生存都成为了一项难题。

“油价成本跟原特区内一样,但是运价大不同,这明显就是失衡。”刘亚说,部分“绿的”司机心理不平衡,于是出现了各种乱象,不少司机铤而走险,施展各种手段,比如通过不打表、加装咪表“炸弹”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收入。这些“绿的”司机的行为也导致市民对“绿的”的信任感有所下降。随着滴滴等网约车平台的出现,原本饱和的出租车市场又被网约车分流了不少客源,“绿的”司机的处境越发艰难。

“有时候乘客吐槽,宁愿多花钱坐‘红的’,也不愿意坐‘绿的’。”杨志强无奈地摇摇头:“像我这样本本分分、不搞手脚的司机,每月收入最可怕的时候直接下降50%,已经无法承担家庭生活开支。说真心话,那时候好几次我都不想干了,觉得这个行业完全没有未来……”

不过,随着深圳出租车行业率先试点推行纯电动出租车,“绿的”行业也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2015年,龙岗公汽出租公司在全行业中率先推行将“绿的”置换电动出租车,一批接着一批“绿的”司机交出车辆,接过纯电动出租车的崭新钥匙,开始了新的征途。

“开新车就像住新房子一样开心。”乔学武说,开着蓝色电动出租车去接乘客,能够明显感觉到乘客的眼光都不一样,现在开着“蓝的”跑遍大街小巷,他的心里充满自信和阳光。

“深圳全面推行纯电动出租车,顺利解决了‘绿的’的历史遗留问题,让深圳出租车行业重拾信心,继续走下去。”刘亚表示,电动化不仅破解了同城不同价的问题,还破解了营运区域限制的问题,方便了市民出行。

更新换代的喜与愁

“最开心的是我们现在出租车上全面安装了智能车载终端,相比传统的计价器,智能终端计程计时数据更加可靠且不易被篡改。当里程比对超过一定误差后,系统也会自动提醒并将数据发到后台,反映价格的异常情况。”杨志强认为,现在推出的智能车载终端杜绝了乱调表的行为,司机不能弄虚作假,乘客也能放心地乘坐。除了计价器无法篡改外,纯电动出租车内还安装了安全预前管理系统,监控司机的驾驶行为并进行提前干预,随时识别违规行为,每一秒都在监管驾驶员,减少不安全驾驶。

为了应对“互联网+”新形势,深圳正在大力推广车载智能终端。今年年底,深圳有望实现智能车载终端全覆盖,所有出租车将置换成蓝色纯电动出租车。

“我是上个月换的电动车。”年近40的刘盛海(化名)熟练地操作着出租车内的智能设备,对这辆新上路的车子还算满意。刘盛海是四川人,2008年来到深圳干起开出租车的生意,一开就是10年。

“肯定是‘蓝的’好开,自动波好操作,但‘蓝的’就是充电麻烦,车太多,桩太少了,要排队。”刘盛海说,以前开“油车”,早上7点至晚上7点的工作时间,一般早上7点半出车,晚上6点半就可以收工回家了。但是现在不同,充电耽误时间,人多排队的时候要用一个多小时,加上充电一个多小时,要耗掉2个多小时的时间,“要把充电的时间也得跑回来,否则没钱赚啊。”

换车刚满两个月的出租车司机谭明松(化名)也遇到了类似的烦恼。在他看来,给出租车充电往往要看地点和时间两个要素。“有的充电站不仅贵,还要办卡,所以同行去得不多。大家常扎堆在比较便宜的充电站。”谭明松说,不同时间充电费用又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下午4点到晚上7点之间大约9毛钱一度电,这是一天当中最便宜的时候,而充电高峰期时,电费要涨到一度电1元多钱。

“电费再贵也比油费便宜得多啊。”贺宇笑笑说。据市交委统计,从运营成本方面看,燃油车百公里成本77.55元(按每百公里耗油11升,每升92号汽油7.05元计算),电动车百公里成本高峰时25.3元,平峰、低谷时19.8元(按每百公里耗电22度,高峰时电价1.15元,平峰、低谷时电价0.9元计算),同比百公里成本分别减少52.25元和57.75元。

出租车撑起的生活

“‘油车’‘电动车’各有各的好,赚的也都差不多。”对于换车,这些出租车司机都给出了相同的答复。在他们眼中,不管是什么颜色,出租车都是维护家庭生活的重要支撑。

早上5、6点出车,下午4点交班,这是贺宇开出租车这些年来的日常。4年前,贺宇和妻子从河南来到深圳务工,孩子留在老家交由爷爷照顾。这4年里,贺宇没在老家过过一次新年,因为“春节车票难买,而且车子放在这里不开还得交租金”。

减去汽车的租金,贺宇每月的收入不到1万元钱。“还行吧,赚钱养家基本可以,累了自己就给自己放个假。”坐在驾驶席的贺宇笑呵呵地说。

过年不回家的还有刘盛海。“今年暑假带着老婆孩子回去了,过年人太多就不去挤了。”刘盛海说,父母还在四川生活,每年回家是他不变的习惯。对于开了10年出租车的刘盛海来说,改行的想法曾在他的脑海里一直盘旋,“太累了想换换,但就是不知道改什么,没办法”,最后他还是坐在驾驶席上,摸着熟悉的方向盘,踏踏实实地干回老本行。

出租车让司机们的生活有了支撑,也给予不少市民生活上的支持。李宇强还记得,刚上初二时他和朋友相约到华强北聚会。当李宇强准备回家时,才发现公交早已停运,而他摸遍了全身,也只找到10元钱。

“那时候出租车的起步价是12.5元,虽然到我家不跳表,但10元钱也是不够的。”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支付的年代,李宇强也没法联系家人或者电召出租车,只能有些不好意思地拦下出租车,询问司机是否愿意载他一程。接连被五六位司机拒绝后,李宇强做好了走路回家的准备。就在李宇强快要绝望的时候,他终于又拦下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我身上只有10元钱,能不能载我去花卉世界?”

李宇强还记得,当时这位出租车司机听完他急切的请求,只是笑了笑说,“上来吧,小伙子,谁都有困难的时候。”当李宇强到达自己家楼下,把口袋里的10元钱掏出来递给司机时,司机却摇摇手,没有接下李宇强的钱,而是嘱咐他赶快回家。尽管已经过去了10多年,李宇强还会经常想起这位好心的司机。每每搭乘出租车时,他都会认真看看司机的模样,希望能再次遇到当年那位帮助过自己的司机。

“现在,深圳电动出租车越来越多了,不收取燃油附加费,舒适度也更高了。”对于“蓝的”的登场,李宇强不禁有些感慨。在李宇强的成长道路上,他亲眼目睹深圳的出租车经历数次改变,“从红旗、大众到丰田,再到比亚迪的电动车,深圳出租车的服务越来越好。”李宇强说,不少体验过深圳出租车的游客朋友也竖起了大拇指称赞。

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红的”“绿的”逐渐退出深圳历史舞台。但在许多深圳人心中,都将会留下和“红的”“绿的”一起度过的美好回忆。(统筹:陈雯莉 采写: 陈雯莉 姚慧苹 谢丽雯 实习生 张世玉 张若楠 摄影:赖犁 实习生李亦浩)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