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留住报刊亭,守住城市文化底线

条评论立即评论

留住报刊亭,守住城市文化底线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报刊亭,更是打造城市文化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报刊亭,在听到太多要进行清理拆除的坏消息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据媒体报道,日前北京市制定了《关于规范提升邮政报刊亭的工作方案》。方案中提出,要规范提升报刊亭,将它打造成精致的城市家具、新型的阅读空间、便捷的服务载体。

曾几何时,报刊亭是城市生活的一道美丽风景和一个温暖空间。在这里买上几份报纸,和刚刚采买的日常用品一起拎回家,生活仿佛也有了诗意;它也是外来者了解一座城市最便捷的窗口,打量一下报刊亭的布置,再翻阅几份本地报纸,就能对这座城市的品位有了大致了解;报刊亭还提供了问路与“碰头”等许多方便。不夸张地说,报刊亭在文化传播、社区氛围营造和城市形象建设上都贡献颇多。

然而,近些年来,报刊亭逐渐被城市冷落,一是网络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二是一些城市嫌弃它有碍观瞻。其实,前者未必构成真正的困扰,因为报刊亭也在与时俱进,售卖报刊的同时推出了充值缴费、收发快件等很多便民业务,假以时日它会重新适应市场。真正让人痛心的是后者,一些城市以保持市容整洁为由大量拆毁移除报刊亭,以此种行政手段让报刊亭退出市场是极为不公正的。

不过,管理者很快发现,城市不能没有报刊亭,北京、无锡等城市又把报刊亭重新请回了街头。为什么会发生转变?这不仅是出于民生需要,更是因为对报刊亭文化价值的重新发现。

报刊亭,承担着文化传输“最后一公里”的重任。

现在很多城市都建有美轮美奂的文化场馆,城市文化建设需要这些地标式的建筑,但是,真正要让文化滋润市民生活,就要让文化消费像日常消费一样方便。显然,距离市民生活最近的报刊亭,最能承担这个重任。

报刊亭和严肃报刊一起,坚守着这个资讯爆炸时代的价值底线。

本报曾刊发《我们为什么需要严肃报纸》的评论,文章指出:“报纸,特别是严肃大报,不仅没有被取代,在我们这个时代,反而显得弥足珍贵。”网络时代,众声喧哗,人们对“好资讯”更加渴求。尤其是在舆情汹汹、莫衷一是之时,总是严肃大报送上了“定心丸”。报刊亭与报纸的关系,称得上是“同呼吸、共命运”,只要有报刊亭,人们就能方便地找到值得信任的报纸。

报刊亭,更是打造城市文化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转述这样一件事,一位韩国教授告诉他,“我在书里知道你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可是在你们的街上我看不到。”是啊,街头少了报刊亭,就算沿街店铺再琳琅满目,只会让人看到物欲的膨胀而非精神的充盈。相反,很多国际大都市街头都有报刊亭的身影。

巴黎对报刊亭可谓情有独钟。政府视报刊亭为一种城市文化,并用放宽经营范围、提供财政补助等方式帮助报刊亭应对经营困难。2013年,巴黎还大张旗鼓地为报刊亭庆祝了150岁的“生日”。一项调查显示,81%的巴黎人将报刊亭视为城市的一个象征。纽约则准许报刊亭可以销售价格不超过10美元的物品,以助其更好生存。这些城市显然深谙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灌木绿草的扎根,绿洲也会沙化;有了星罗棋布的报刊亭,城市文化生态才会完善和健康,城市的魅力也正是由此而来。

这些国际经验表明:挽救报刊亭,就是在挽救城市文化魅力;多建一座报刊亭,就为城市多增一份文化气息。(深圳商报评论员胡蓉)

[责任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