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深圳要闻>

广东省受表彰人员主要事迹 (禹国刚 篇)

条评论立即评论

广东省受表彰人员主要事迹 (禹国刚 篇)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大厅敲响了开业的钟声。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禹国刚,不禁热泪盈眶。作为深交所主要筹建者之一,禹国刚在深交所的创建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禹国刚主要事迹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大厅敲响了开业的钟声。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禹国刚,不禁热泪盈眶。作为深交所主要筹建者之一,禹国刚在深交所的创建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禹国刚认为,他人生最感到自豪的地方,是碰到了中国改革开放,能够在时代给予的机遇中,为深交所的创建和发展贡献力量。“所有的工作都是大家的功劳和成绩,我不过是其中的一员,做了我该做的事,尽了我该尽的力。”他如是说。

“学股票有用吗?”

1981年春节,已过而立之年的禹国刚,变卖了家里的一台三洋收音机和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带着全家人从“黄土高坡”来到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

来到深圳后,日语专业出身的禹国刚在深圳爱华电子公司担任党委秘书兼日语翻译。工作之余,禹国刚广泛阅读了很多金融方面的书籍。1983年,根据全国青联工作安排,决定选派两名懂日语、通金融的青年到日本学习证券知识。禹国刚凭借良好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选派到日本学习证券的留学生。

日本《朝日新闻》得知这一消息后,前来采访这两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朝日新闻》的记者一见面,就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你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派了你们两个来学股票,有用吗?”禹国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话,学习不会白学的。”

在日留学期间,禹国刚非常珍惜学习机会,积累了大量证券市场知识,为日后参与筹建深交所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深交所筹办之路

1988年5月,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李灏同志提出,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深圳,在资本市场的试验探索中,也应该先行一步,为在全国推广积累更多的经验,让深圳在通向资本市场之路上做一回拓荒牛。同年11月,深圳市政府成立“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禹国刚受命担任领导小组下属专家小组组长,全程参与了深交所筹建工作。

1988年下半年起,禹国刚率领专家小组在境内外进行了大量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翻译了200多万字的外文资料。在借鉴国际证券市场上各项法规和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的基础上,起草了《深圳证券交易所章程》《深圳市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交易程序及清算制度》等法规和规章制度,共计30多万字。1989年3月至9月,深圳市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对上述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了十多次的论证,最终各项法规和规章制度汇总成《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建资料汇编》,成为打造深交所的蓝图,这也被喻为新中国第一部打造证券交易所的“蓝皮书”。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开业试运营,标志着证券市场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迈向“四个现代化”深交所

自深交所成立至1995年,禹国刚一直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曾于1992年至1993年主持工作。在此期间,深交所开始迈向四个现代化——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大堂化。

早在1988年筹备深交所期间,禹国刚在翻译海外证券市场英文资料时,就了解到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明了无纸化的现代交收模式。1991年11月,禹国刚主持召开了由深交所、各券商、登记公司、电脑开发公司等单位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讨论电脑联网事宜。他认为,一方面,电子记账的方式可以降低发行成本和交易成本,还可以解决黑市买卖的问题;另一方面,深交所刚成立不久,不存在大量实物股票流通在外的历史问题,应该采用这一先进的模式。1992年2月,深交所成功推出了第二代电脑撮合系统,实现了无纸化的交易清算方式。后来,电话自动委托系统、触摸屏系统等相继推出,中国股市从此告别了股民排长龙买股票的时代。

电脑联网成功后,深交所在交易电脑化上继续做出新尝试。1993年2月,在禹国刚主持的深交所电脑升级会议上,决定用TANDEM大型电脑不停顿容错系统作为深交所新撮合系统的环境。1993年7月,深交所自主研发了在TANDEM主机上运行的大型交易系统,与卫星通讯系统构成大机网络撮合自动交易系统,有效地解决了自动撮合的瓶颈问题,也为后来打造更先进的集中交易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大堂化”,这“四化”的实现为证券市场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直至今天,深交所的技术一直处于全球同行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施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