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数”说民生丨湘潭市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

改革开放40年·“数”说民生丨湘潭市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

改革开放40年来,湘潭经济社会得到不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透过近40年来的数据来看看,改革开放后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收入、物价等发生的变化。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来,湘潭经济社会得到不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透过近40年来的数据来看看,改革开放后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收入、物价等发生的变化。

“从数字看民生变化”系列报道

从解决温饱跨越到全面小康 湘潭市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

湘潭在线2018年8月28日讯 居民收入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指标,它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数据显示,自1986年开展居民收支统计以来,到2017年,湘潭市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885元提高到34167元,增长了37.6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475元提高到17885元,增长了36.6倍。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相关人士表示,这些数据反映了湘潭人民的收入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

居民收入经历了四个阶段

我国自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增长趋势紧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与经济同步增长,先后经历了差异化、波动中高速增长、快速平稳增长、稳步增长四个阶段。

通过数据对比,1978年到1986年这一时期,湘潭市居民人均年收入处于1000元以下,但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对内经济改革后,一部分人在政策鼓励下逐渐先富裕起来,居民收入差异化逐步形成。

从1986年到1997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居民收入在波动中高速增长,并呈现了三个特点:基数仍然较低,但增速高,城乡平均年增速分别达到18%和15%;城市发展迅速,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拉大,前者是后者的3倍;年度间增速高低剧烈震荡,呈现“M”型曲线。

在这期间,收入增速出现了两个明显的调整节点,一个是1990年到1991年,这个时间城乡居民收入受通货膨胀影响陷入低谷,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后几年居民收入增长大幅上扬;第二个节点是1994年,税务、住房、汇率、外贸等制度改革纷纷出台,给市场和居民收入带来阵痛,但也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增长势头。

1997年香港回归,金融危机接踵而至,湘潭市居民收入首次因国际因素出现增速下降,但中国经济挺过了金融危机后迅速逆势上扬,在全球独占鳌头,并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谷,我国经济的相对实力显著增强,居民收入快速平稳增长。从1997年到2012年,这15年间湘潭市城乡居民收入年平均增速达到9.8%和11.5%,钱袋子愈发充足,初步实现了“量”的飞跃。

随着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效率开始减退,居民收入增长面临压力,但从2012年至今仍然实现了稳步增长。2012年,湘潭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首次超过2万和1万元,迈入了中等收入行列,而增速开始逐步下降,平均增速分别为7.7%和11.6%。同时,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的加快,在保障收入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也推动了收入分配的优化,稳定物价,改善民生,注重“质”的提升。

居民收入反映了四个变化

居民收入的数字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重心的转移、城市建设的变化。

改革初期,湘潭市居民收入水平尚不能完全解决温饱,但到1997年,湘潭市农村基本达到了小康生活标准,是全省第一个农村达到小康的地市,2017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7471元,基本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年平均工资水平从1978年的525元提升到2017年的62933元,增长了119倍;社会主要矛盾也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居民收入变化也反映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之初,湘潭市居民收入类型相对单一,城镇基本为工资收入,农村大部分为经营性收入,且集中在第一产业。在经历了企业改制、老龄化进程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推动后,城镇转移收入占比增加,市场放开、第三产业的兴起带动城镇居民经营、财产收入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占比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地区随着劳动力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工资性、财产性收入不断提升,30年间经营性收入占比下降了33%。

城乡收入的变化也反映了改革的重心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地区优先得到发展,农村居民开始向城镇转移,城乡收入差距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而不断提高,1994年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84倍。1992年之后,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一方面是湘潭市农村地区劳动力大规模向广东等沿海地区转移,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逐步追赶城镇水平,另一方面是2004年至2017年连续14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到2017年城乡收入比下降到1.91,较峰值缩小了一倍,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增长。

居民收入的增加还体现在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建设的成果。1986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9.1平米,到2017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4.1平米,31年间提升了3.8倍,城镇的房屋空间样式从70、80年代的筒子楼到90年代的二、三居室单元房逐步向多房型房转变,房屋来源也从以公产房逐步向商品房转变。水电燃气、通讯交通、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也见证城市发展的脚步,居民生活状况的不断改善。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武慧 通讯员 罗霄)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