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数”说民生丨四十年砥砺前行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实现

改革开放四十年·“数”说民生丨四十年砥砺前行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实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神州大地,四十年来,湘潭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齐头并进,居民生活实现了从基本解决温饱到全面实现小康的历史性飞越,而随着居民钱袋子的鼓起来,生活品质也日渐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不断通过发展得到实现。

湘潭在线2018年11月7日讯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神州大地,四十年来,湘潭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齐头并进,居民生活实现了从基本解决温饱到全面实现小康的历史性飞越,而随着居民钱袋子的鼓起来,生活品质也日渐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不断通过发展得到实现。

从吃饱到吃好

民以食为天。湘潭是传统农业大市,粮食、生猪生产历来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种粮、养猪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四十年来,人们对吃的要求也从饱肚子上升到了吃好。

湘潭粮食生产从过去的播种、插秧、施肥、打药、收割等以人工为主,转变为当前机械化为主的操作模式,粮食产量、品质齐升。数据显示,2017年,湘潭市粮食总产量为139.80万吨,较1978年的89.72万吨,增长了55.8%;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6.7万千瓦,是1978年的10.5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5%;优质稻播种面积达60%以上,“绿色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过去养猪是为了过年,现在养猪是为了赚钱。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生猪生产已成为一个产业,规模化、规范化的生产,既改善了生猪养殖条件,推进环保养殖走向常态化;又增强了食品安全保障力度,进而为人们提供“营养、卫生、方便、安全”的猪肉。2017年,湘潭市生猪出栏371.4万头,比1978年的75.3万头增长393.3%,增长近4倍。生猪品种由原来瘦肉率不到40%的土杂猪,转变为胴体瘦肉率55%以上的外三元、内三元等改良品种。

除了粮食和生猪外,201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8.5万吨,蔬菜总产量153.06万吨,水果产量25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4.8倍、125倍和188倍,全市共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5个,绿色食品15个。由此可见,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湘潭居民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

从贫穷到小康

就业变化和居民收入密不可分。改革开放四十年,湘潭实现了劳动就业制度由“统包统配”到市场化导向的转变,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据统计,2017年,全市从业人员176.55万人,较1978年增加73.7万人,增长71.7%。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转移就业,城镇就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就业,2017年末,全市第三产业58.61万人,占比33.2%,与1978年相比提高了24.6%,形成了以三产业为主导的“倒金字塔形”就业结构。此外,多种经济形式也衍生了多样的就业类型,私营和个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2017年末,这两类从业人员达16.27万人,占到城镇就业人员的32.6%。

就业结构的变化拓宽了居民的增收渠道。改革开放之初,湘潭市居民收入类型相对单一,城镇基本为工资收入,农村大部分为经营性收入,且集中在第一产业。而就业结构的变化,使城镇居民经营、财产收入不断提高,工资性收入占比下降;农村地区工资性、财产性收入不断提升。同时,种粮、养猪等与二、三产业融合,也成为居民增收的途径之一,城乡居民收入逐渐缩短,居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1997年,湘潭市农村基本达到了小康标准,2017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达27471元,基本提前实现全面小康,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885元提高到34167元,增长了37.6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475元提高到17885元,增长了36.6倍。

从必需到品质

粮票、油票、布票、肉票、豆腐票等,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最基本的必需品基本都是凭票获得,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结构的变化,收入渠道的拓宽,居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后,各类票逐渐消亡,居民消费能力显著增强,从满足生活必需上升到品质需求。

从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来看,1986年湘潭市城乡居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3.79%、59.35%,到2017年这一系数分别降至30.70%、30.01%,这意味着随着收入的增长,湘潭市居民用于满足基本生活的食品消费支出比例快速下降,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支出比例不断上升。

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就是湘潭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体现,居民的消费类型更趋多样化、高端化、现代化。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追求的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市场上物品的日趋丰富,出现了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为代表的“新四件”;进入21世纪,新兴家庭耐用消费品如移动电话、电脑、空调、汽车等逐渐成为消费的热点。

统计显示,自1986年开展居民收支统计以来至2017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从828元、462元提高到24478元、14384元,分别增长了28.6倍、31.1倍。

此外,房子的变化也见证了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筒子楼,到上世纪90年代的二、三居室单元房,到本世纪的多房型房,从公产房到商品房的转变,都体现了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武慧 通讯员 张霁)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