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以闯劲韧劲勇当改革尖兵

宝安:以闯劲韧劲勇当改革尖兵

大潮起珠江,勇当弄潮儿。进入新时代,宝安继续敢为人先,改革创新,以闯劲韧劲勇当改革开放尖兵,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标题

加快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

宝安:以闯劲韧劲勇当改革尖兵

深圳特区报2018年12月18日讯 建立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诞生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农地入市”全国第一拍在此落槌,全国首创工业控制线……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宝安诞生了多项“全国第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素材和鲜活经验。

大潮起珠江,勇当弄潮儿。进入新时代,宝安继续敢为人先,改革创新,以闯劲韧劲勇当改革开放尖兵,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宝安城区夜景。

1

敢为天下先的闯劲

在“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的第一部分中,一份“三来一补”企业协议书的复制件被展出,引起参观人员的浓厚兴趣。

1978年12月18日,在当时的宝安县石岩公社上屋大队,深圳轻工工艺品进出口支公司和宝安县石岩公社上屋大队,与香港怡高实业公司签署了加工发热线圈的协议。协议书的编号是“深轻宝第001号”。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采用来料加工、来样生产、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三来一补”形式办工业。上面这份协议书就是我国第一份“三来一补”企业协议书。巧合的是,在这天,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一个国家的面貌。

随着线圈厂的开工,首批25名女工上岗了,她们的身份也从农民变成了“打工妹”。1979年2月,在线圈厂工作的16岁的石岩姑娘郑玉容兴高采烈地站在晨光里,在姐妹们羡慕的目光里数着钱,这是她领的第一笔工资:计件发放的90元。而在田里挣工分的姐妹,每月收入不到10元。另外一位女工叶秀珍,年纪轻轻就给家里添置了一个价值80块的钻石牌风扇,引起很多的人羡慕。

如今,当年的打工妹早已退休多年,但这25位女工的经历被后人津津乐道。如今,线圈厂的旧址也成了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馆内还保存着不少记录宝安在改革开放创造的第一,比如新中国第一只股票。

1982年,因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时撤销的宝安县建制重新恢复,原先的宝安县城需要迁出深圳市到新安镇重建新县城,但资金成为困扰宝安县各部门、各单位的一大难题。当时就有人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集资办企业,向社会公开招股。这一想法得到当时的县委书记方苞的赞同与支持。最终,联合投资公司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接受集体单位和个人投资合股,计划接受一百万股以上,每股股金人民币十元。

当时股票发行在新中国还没有先例。“宝安股金证”首期集资因为在《深圳特区报》刊登了公告,很快在国内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在宝安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公司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宝安股票得以顺利发行,首期集资1300万元,大大超出了原计划。

2

勇闯改革深水区的韧劲

一张薄薄的协议、一只“第一股”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记录了宝安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敢为天下先”的闯劲。

历史选择了宝安,宝安不辜负历史。恢复宝安县建制,宝安县工农业产值只有1亿多元,目前,宝安区GDP已经超过3000亿元(不含从原宝安分出去的龙岗、龙华、光明、大鹏等地)。40年来,宝安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巨大变化,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各级干部和群众团结一致、艰苦创业与不断创新的精神。

1993年,对于宝安来说,又是个新的起点。这一年,宝安撤县建区,深圳市管区格局也随之形成。这一年,宝安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编制《宝安城市总体规划》,打破原有村镇规划模式,取长补短,引资引智,加快了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步伐。

宝安的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大。2007年,宝安区分设原光明新区,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至宝安,2011年分设原龙华新区。驶入强建设、大发展快车道的宝安,经济、生态、人文、民生建设等方面全面提升,环境与经济同步前进,城市化的进程正向深度和均衡化发展。

宝安继续敢为人先,改革创新。2013年12月20日,在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宝安辖区内、宗地编号为A217-0315的土地,被深圳市方格精密器件有限公司以1.16亿元的价格竞拍成功,宝安开创了全国原农村集体工业用地入市的先河。

一锤定音,时间不到一秒钟。然而,这块原属宝安区凤凰社区、被闲置路边30年的三角地块竞拍成功,被认为可以和1987年深圳首创国有土地拍卖媲美,成为宝安区探索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精神的一个“口子”,其先行先试的方式为全市乃至全国在合理利用原村集体工业用地、促进原村集体经济增长方面探索了一条路径。

从“土地拍卖”到“农地入市”,相隔27年,改革之路绝非坦途,全面深化改革更是进入了深水区,这更体现了宝安勇闯改革深水区的韧劲。比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空间约束已经成为宝安发展绕不开、躲不过的现实难题,为了确保工业用地总规模,宝安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宝安区工业控制线管理办法(试行)》,首创“工业红线”和“工业蓝线”,严守74.43平方公里的工业控制线。

西湾红树林公园。

3

扬帆再出发的后劲

大潮起珠江,勇当弄潮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宝安也站在发展的新起点。宝安区委书记姚任直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不可辜负的时代。”时代再次给了宝安机遇,宝安扬帆再出发更有后劲:

——2015年12月,在宝安西乡三围,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定点木桩上落下一记清脆响亮的重锤,标志着深中通道正式开工建设。不久的将来,“一桥飞架深中,‘天堑’变通途”将成为现实,宝安成为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桥头堡”;

——2016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之中;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此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工作不停被推进。宝安处于大湾区的地理和交通的一个核心,区位优势凸显,会展、海港、航空物流等产业迎来新机遇;

——2016年9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宝安辖区的大空港片区开工建设,其整体建成后将成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这是关系深圳未来发展的重大标志性工程,也必将大大带动宝安的发展;

……

审时度势,宝安提出新时代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加快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整装再发,扬帆逐梦,宝安提出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措施。比如,推出了“1+5+7”文件,发挥政府“有为之手”的作用精准服务企业,探产业发展新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针对社会治理面临难点多,探索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做强基层管理,造福民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工业投资和技改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种出经济“高产田”,等等。

4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

新时代东风浩荡。“革故鼎新、得宝为安”,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改革开放仍然是宝安的“宝”。

进入新时代,宝安将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进一步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以更大的力度和苦工,更加苦干、实干、善干、巧干,全力以赴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宝安将勇当新时代改革开放尖兵,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空港建设工地工人。

40年创下的“第一”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

1982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时被撤销的宝安县建制重新得到恢复,原先的宝安县城需要迁出深圳市区到新安镇重建新县城,但重建的资金紧缺。为此,1983年7月22日,宝安县委、县政府批准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股票,面向全国招股筹资,从而诞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只股票。“宝安股票”首期集资1300万元,大大超出了原计划。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后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上市公司。

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

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就在宝安。1978年12月18日,宝安县石岩上屋大队加工厂与香港怡高实业公司签署“深轻宝第001号”协议书,正式成立“石岩上屋热线圈厂”。1978年底,“石岩上屋热线圈厂”正式投产,拥有员工25名,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第一批劳务工。2008年4月28日,宝安区投资350万元在“石岩上屋热线圈厂”旧址上建设的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该馆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劳务工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

农地入市第一拍

2013年12月20日,宝安区福永街道的凤凰社区一块标号为A217—0315的地块,在深圳市土地交易中心正式对外招拍挂,在凤凰社区租赁厂房的方格公司成功拍得。这是全国首宗农地入市交易,为全国统一城乡土地市场提供了一个样本。

这也是社区股份公司转型发展的蜕变事件,意味着凤凰社区从租赁型经济向投资型经济转变:凤凰股份合作公司与土地受让方方格精密器件有限公司已经达成协议,将收益的一部分约1900万元入股方格公司,持有约10%的股权,在资源资产资本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首创工业控制线

2017年,宝安对外正式发布了《深圳市宝安区工业控制线管理办法(试行)》。《办法》透露,宝安将划定74.43平方公里的工业控制线,首创“红线”为底线,“蓝线”为引导线两种方式,以此保证宝安产业的长远发展。工业红线是为了保障宝安区产业长远发展而划定的工业用地底线;工业蓝线是为了保障宝安区工业用地总规模而划定的、可稳步转型的工业用地引导线。为保证工业控制线的严肃性,《办法》规定工业控制线的划定和调整,需报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和报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因国家、省、市、区重大建设项目和城市功能配套以及产业规划布局需要对工业控制线进行调整的,须在保证工业发展空间总量的前提下,方可作适当调整。

最新改革亮点

1、“组合拳”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出台《宝安区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主文件,在此基础上又陆续出台了5个配套文件和7个系列扶持政策,即“1+5+7”文件,成为宝安可继续发展,由“制造”走向“智造”的护身符。

5个文件均和产业空间相关,目的就是解决工业用地不足和资源错配难题。包括出台《深圳市宝安区工业控制线管理办法(试行)》,严守74.43平方公里的工业控制线,等等。7个系列扶持政策均关于人才、创新、住房、文产、金融、产业、贴身服务企业等热点问题。比如,《宝安区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宝安区关于创新引领发展的实施办法》等分别提出23条、11条扶持措施,促进宝安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科技大区迈进。

2、探索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该改革对社区“定位、定责、定岗、定员、定费、定薪”等“六定”,做实做强做硬社区党委;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三下沉”,赋予社区党委“统筹、联动、管理、服务”等4项职能,落实社区各项事务领导权、联勤联动指挥权、财政支配权、绩效考核权、派驻干部考核权等5项权力,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改革有效地把过去哪里出事、哪里处理的“到处救火”社会管理模式,转变为事前预防、扼杀苗头的“防患未然”社会治理模式,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市民感言

1、费英英(党的十九大代表、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副部长):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16年前,我孤身一人从外地来到深圳,成为照料孤残儿童的一名保育员。16年来,是这片改革开放热土的开放和包容,给了我成长的机会和学习的平台。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这样的成长机会,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追寻自己的梦想。感恩新时代,我们要立足岗位,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地学好技术,给老人、孩子以及有需要的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熊永兰(党的十八大代表、宝安区青少年服务中心〈宝安青少年宫〉综合部副部长):

1992年,我刚来深圳的时候,是一名十几岁的黄毛小丫头,在流水线上做工。那时候的深圳人十分拼搏,似乎不知疲倦,几乎都没有休息的时间,除非设备坏了,才会歇息半天。

除了努力工作,我和工友们都在寻找学习培训的机会,但刚开始很难找得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后来学习求知的条件逐渐改善了,我们也逐渐成长,不断改变个人命运,乃至在深圳成家立业,养育了下一代。憧憬未来,我认为深圳、宝安的未来会越来越好,深圳人会更加安居乐业,深圳也会成为更加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

3、黄勤立(广东省道德模范、其家庭当选全国最美家庭):

1988年,我只身一人来深圳时才16岁,到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还收养了几个孤儿。我也彷徨过,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要感恩改革开放给了我拼搏的舞台,去实现人生价值。

深圳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也是非常有爱心的城市,我因为坚持诚信立业、持续做公益回报社会获得了认可,未来也一定会坚持下去、走得更远。我对未来十分憧憬,我相信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定会越来越好。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陈震霖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