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垒起”城市发展活力

集装箱“垒起”城市发展活力

海面上响起船舶靠岸的鸣笛声,一个个集装箱在起重机的作用下,离开船舶正式上岸,在码头上整齐地排列着。

厦门网2018年6月28日讯 海面上响起船舶靠岸的鸣笛声,一个个集装箱在起重机的作用下,离开船舶正式上岸,在码头上整齐地排列着。在厦门港东渡港区海天码头,工作人员顶着烈日,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厦门港集装箱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进入厦门港的第一艘集装箱船吞吐量仅为3292标箱。随着港口的转型,海天码头、象屿码头和国际货柜码头分别立项、建设和投产运营,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到40多万标箱。1997年,两岸试点直航的第一艘船“盛达轮”从海天码头起航,首航台湾高雄港,厦门港成为大陆对台航运最为便捷的港口之一。

 

1998年,厦门港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实行政企分开,成立厦门港务管理局和厦门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实现了新的突破。2000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2013年,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正式成立,积极创新和构建“船、港、货”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市场运营发展模式,厦门港逐步建设成国际集装箱大港。

据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业务发展部经理助理丘志鹏介绍,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达1038万标箱,世界排名攀升至第14位;2018年5月,厦门港集装箱航线145条,通达44个国家,138个港口,一带一路航线52条,通达18个国家,38个港口,金砖航线4条,通达3个国家,7个港口;目前,厦门港共有集装箱泊位34个,设计吞吐量能力达1200万标箱,可满足4艘20万吨船舶同时靠泊作业;同时积极推行船舶岸电、油改电、太阳能应用等绿色港口项目建设,实现了50%以上泊位的岸电覆盖率。

 

未来,厦门港的集装箱业务将重点围绕“一体两翼”经营发展策略,推进厦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继续深化和落实港口转型升级和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以“高标准、高起点”的制定厦门港集装箱业务发展的行动方案,加快翔安港区的规划建设,推进航道、集疏运体系、场站等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厦门港实现2000万标箱,成为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奠定基础。

(记者 沈伟彬)

[责任编辑:郑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