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质量导向

条评论立即评论

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质量导向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竞技比赛,而是城市的一种自我进化。智慧城市建设当然要有“速度与激情”,但更要坚持质量导向。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竞技比赛,而是城市的一种自我进化。智慧城市建设当然要有“速度与激情”,但更要坚持质量导向。

11月28日,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结果在2018智慧中国年会上发布。本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的具体评估指标有所调整和创新,主要包含智慧基础、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数字经济、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深圳凭借76.3分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一,获评智慧城市领先奖。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能为政府提供更高效的治理方式,为居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企业创造更健康的营商环境。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火热状况中。德勤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已启动或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000多个。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更是“百花齐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智慧社会”,为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城市标杆,深圳也是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走在前列。早在2010年,深圳就提出要抓住城市竞争力要害,打造智慧城市。由此,智慧城市成为深圳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此举充分体现出特区先人一步的城市发展理念与创新精神,也为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积累了可观的先发优势。同时,深圳拥有一大批实力强劲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企业,它们纷纷与政府“牵手”,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背后的“基础构筑师”。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共同发力,企业的专业支撑、技术创新与政府的管理变革、服务升级无缝对接,使深圳的“城市大脑”越来越发达。无论是此次以全国最高分获评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领先奖,还是此前获评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智慧城市,对深圳来说都是巨大的肯定和激励。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是虚无缥缈的,而应是脚踏实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单纯地把城市打扮得“高大上”,而是要让技术真正地服务于广大市民,服务于企业竞争力提升,服务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让城市治理更为精细,让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在2018智慧中国年会发布的首届中国营商环境评估获奖名单和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评选结果中,深圳均收获颇丰,足见深圳智慧城市建设高度“接地气”,极具“含金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工业革命与其说是技术革命,不如说是一场制度革命。套用到智慧城市建设上也一样。智慧城市建设不是比拼谁的服务器多、谁的网络快,不能就技术论技术,受限于单纯的技术导向。否则,有可能基础设施搭建得很好,但尽是些不下雨的云、不流动的数据、不链接的网,成为没什么用处的“空架子”。如何通过政策和制度层面的疏通和润滑,让智慧城市中的诸多内在要素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联起来、用起来,实现“科技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对于矢志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的深圳来说,是必须做得更好的地方。

智慧城市建设不是竞技比赛,而是城市的一种自我进化。智慧城市建设当然要有“速度与激情”,但更要坚持质量导向。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设虽走在全国前列,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在技术、制度、政策上再发力,实现智慧城市“巨系统”再优化,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民生服务更到位、城市环境更友好、经济运行更合理、行政管理更高效、万众创新更活跃、社会生活更和谐,深圳理应交出一份更漂亮的“成绩单”。 (■深圳特区报首席评论员姚龙华)

[责任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