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新闻>圳见>

学点防震常识 最好一辈子也派不上用场

条评论立即评论

学点防震常识 最好一辈子也派不上用场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日前,不少深圳人感受了一场小小的“地震”——台湾海峡发生的6.2级地震,也让不少深圳人震感明显。“家中抽屉上的拉手晃动了至少半分钟。”“我感觉头晕,并发现挂着的毛巾也在晃。”

日前,不少深圳人感受了一场小小的“地震”——台湾海峡发生的6.2级地震,也让不少深圳人震感明显。“家中抽屉上的拉手晃动了至少半分钟。”“我感觉头晕,并发现挂着的毛巾也在晃。”

对深圳人来说,这当然是一种特别的体验。深圳虽然地处华南沿海地震带,是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自1982年广东地震台网建成以来,深圳记录到的地震达87次,但基本上是2级或3级以上的地震,轻微到难以察觉。

尽管如此,深圳对地震预防从来不敢掉以轻心。在莲花山公园、大沙河公园、荔枝公园等场所,市民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识:蓝底白底的箭头、奔跑的小人图案、写着中英文“应急避难场所”字样。一旦发生突发重大灾害性事件,这些公园就会迅速切换“身份”,承担应急避难功能。

与此同时,我觉得,借这次台湾海峡地震的小小“提醒”,相关部门不妨再来普及一下防震知识。很多避险急救常识可能一辈子也派不上用场,但在任何一起具体事件中,这种微小的概率对一个人就有着百分之百的意义。

2014年,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发生6.6级地震。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级别并不算低的地震,并没来太大的人员伤亡。媒体总结了四大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民众避险意识强。我们还可以来看看日本的例子。2011年,日本发生9级强震,很多人从新闻画面里看到了日本国民在灾难面前的淡定、沉着、有序。事实上,这正是日本长期重视地震教育的结果,日本的中小学生每年要进行多次全国性的地震演习,演习会设定地震致使建筑物坍塌、起火等情形,指导中小学生如何应对。

作为一个创新型城市,深圳在地震知识普及方面也可以推出一些更有创意的活动,比如寓地震教育于真人游戏当中,以更好地实现防震公共设施与市民的防震意识、防震能力的有机结合。 (李強)

[责任编辑: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