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开拓者胡经之:不忘初心的美学都应为人民服务
2018-11-27 10:51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文艺美学开拓者胡经之:不忘初心的美学都应为人民服务


胡经之文艺研讨会现场(潘润华 摄)


深圳新闻网11月26日讯(记者 潘润华)11月26日,“胡经之文艺理论研讨会”在深圳图书馆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深圳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畅聚一堂,共同探讨胡经之的文艺理论贡献,及多年来文艺美学的发展历程。


张首映:我国的文艺美学走在世界前列

“33年前跟随胡经之求学的往事至今历历在目。”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首映是胡经之的众多学生之一。当天,他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胡经之学术最光辉的时期也是这40年。这40年间,他成为文艺理论的建设者、贡献者和发展者,是深圳大学文学艺术的奠基者和拓荒者,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

这40年也是胡经之对我国贡献很大的40年,这40年文学理论、文艺美学的发展,与前40年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现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就,是胡经之及同时代的学者带领我们建立起来的。”

他还谈到,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这70年文艺理论的发展,胡经之是一部活字典。“有人说,中国的文艺理论发展不如西方,但事实上,我国的文艺美学走在世界前列。胡经之的文艺理论,是先进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代表,应该翻译出去,走向世界。”


王岳川:深圳应成为中国文化的平台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王岳川在会上表示,胡经之建立的学科成了中国美学的二级学科,在全国各大学遍地开花。这些都是在其先行引导下出现的好现象。

“胡经之先生的思想应该在深圳的发扬光大。”他指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之窗,也应该是中国文化重建的前线。“而胡经之在全盘西化的语境中,以大的理论勇气建立了中国特色的中国文艺理论新流派——中国文艺美学流派,这实在是值得深圳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界深思和鼓舞的事情!”

他强调,深圳应成为弘扬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中国精神的平台,在每个艺术领域里鼓励艺术美学的拔尖者。胡经之是深圳的学术代表、文化代表、美学代表。他的思想应该提到建设中国美学流派、中国美学风格、中国文化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李凤亮在会上发言(潘润华 摄)


李凤亮:胡经之是“三不朽”的生动体现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可以说,胡经之先生正是这“三不朽”的生动体现。”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李凤亮表示,胡经之对国家、社会尤其是深圳的贡献中有三点尤应后来者铭记传承。

其一,他是文艺美学的开拓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胡经之就提出发展文艺美学的构想,并使之发展成为一个公认的学科。这是中国的学科建制中独有的一个学科,是中国学者发出的独特的学术声音。

其二,胡经之开创了根正苗红的深圳大学人文学科。胡经之是最早到深圳工作的全国著名学者之一,在成立深圳特区不久就从北京大学来到深圳,参与深圳大学中文系的创建。“深大的人文学科有今天的良好局面,与胡经之等一批学者当年的开创是分不开的。”

其三,培育和引领了深圳的文化发展。《胡经之文集》的出版,不仅是深圳学术史上的重要事件,更是深圳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因为胡经之作为深圳文化的拓荒者,热情参与深圳的文化建设,写了大量文章并都收录到文集中。“直到今天,胡经之还密切关注特区文化的发展动向,热心指导深圳文化的全面建设。可以说,胡先生为深圳的文化艺术发展立下卓著功勋。”


王坤:文艺美学已形成若干经典学科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坤表示,近四十年前,胡经之在全国首倡文艺美学,回顾这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他认为其间最主要的收获与成就是出现了一批标志性学者、形成了若干经典学科。

他指出,文艺美学是当代充满活力的经典学科。它立足中国当代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借鉴中国古典美学理论资源,参照西方古今美学与文论,面向作为整体的人生、价值与体验,形成中国特色鲜明的文论话语和美学话语。


胡经之(肖更浩 摄)


胡经之:不忘初心的美学都应为人民服务

“我这一生总共写了400万字的文章,但有800万字是编的教科书,给学生提供学习教材,我感到很欣慰。”胡经之是解放后的第一代学人,他在总结自己学术成果时谈及三大要点:

文艺美学有之所以有不朽魅力、永恒的价值,乃是其中有对真善美的追求,而且是按美的规律来创造。所以,我倡导文艺美学。

美的追求就是要在生活中体验人生的价值,我的美学——人生美学、价值美学,以及体验美学,三位一体。

文艺是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产生的,理应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且还应激励人民为更美好的生活而奋斗。所以,不忘初心的美学、文艺学都应为人民服务。

[编辑:高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