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深圳新闻网首页 > 

让“第一动力”更加澎湃——南漳推进工业创新转型发展纪实

2018-11-21 10:36来源:襄阳日报

改革开放40年来,南漳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南漳县委、县政府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满怀信心谋工业,满怀激情抓工业,满怀执著兴工业,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改革开放迎来发展“蝶变”

驱车穿过南漳县城,一路向南,沿着蛮河缓缓行驶五六分钟,在河西岸茂密的树林背后,一座现代化工厂映入眼帘。

干净明亮的厂区内,高大的厂房沿着笔直的柏油路整齐排开;热火朝天的车间里,压力筛、集尘机等设备开足马力,圆网、长网造纸机搭配运转……

很难想象,这家拥有员工400余人、年产值近7亿元的现代化企业——湖北华海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南漳县造纸厂在1978年建成投产时,只是个仅有两台造纸机和几十名工人的“小作坊”。

“小作坊”变“大企业”,不仅仅折射了地方企业、产业的成长变迁,还见证了南漳工业的变革历程。

南漳地处山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一直未能得到长足发展。1978年,南漳县全口径工业总产值仅6679万元。

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丝织厂、造纸厂等“探路船”纷纷“扬帆”,探索中,该县的工业基础逐步夯实。1987年,南漳县工业总产值增至3.6亿元。

跨越式的发展,激发了当地干部群众投身改革开放的热情。

1986年起,南漳县大力推广现代化管理方法,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厂长负责制、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任期终期审计制的“四制”配套改革,不断“解锁”工业发展新动能。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南漳在工业领域先后推出了产权改制、股份合作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1999年,南漳县年创工业总产值28.6亿元。

主导产业支撑“四梁八柱”

工业的体量虽不断扩大,但纺织、基础化工等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仍占据着重要地位,该县工业现代化进程遭遇瓶颈。

面对这一形势,南漳县通过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推进技术改造,催生工业提升内生动力,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借助外部力量优化产业结构,抬高工业发展的“天花板”。

2004年,南漳县招商局挂牌成立,以组团经贸交流等形式“点对点”招商;2013年,南漳县招商局成立10个招商站,转“点对点”为“按需”,着力优化产业布局;2017年,南漳县已全面形成精细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等六大产业为导向的定向招商格局,县领导牵头招商、“四个一”保姆式服务、产业链“以商招商”等机制逐步成熟。

名泰机电产业园是该县为培育强势产业定向引进的外来企业,2012年建成投产,2017年实现产值5.7亿元。19家配套企业入园,极大充实了南漳机电装备产业力量。

2015年,受国际市场影响,该公司所在产业园内多家配套企业停工停产。为保障名泰机械正常运转,南漳县积极作为,二次招商,引进6家配套企业入驻,既盘活近3万平方米闲置厂房存量,又为该县机电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借助招商引资,该县工业再度飞跃,从相对单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布局,发展为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装备等“四朵金花”争相竞放。

截至2017年底,南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132家,年实现工业产值178亿元。

工业强县挺起“南漳脊梁”

如今,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南漳人民继续发扬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在现有的发展格局中寻求新突破,着力推动工业发展的绿色转型。

在工业产业布局优化调整的基础之上,该县着力推进有机农产品深加工、新能源等绿色低耗能产业,并积极探索三产融合,激发“绿色增长力”。同时,进一步利用成熟的招商机制,通过引进生态企业与低(零)排放企业,充实“绿色动能”。

2017年,南漳先后引进锦亿、宝顺、茂发等3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形成以香菇木耳生产为主的产业集群,当年共出口创汇7000多万美元;2017年底,全面建成投产的襄阳市雄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光学镜片项目具有“高技术、低占地、零排放”的特点,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8000余万元,利税800余万元;襄阳兴发化工有限公司高纯氧化钙项目今年9月建成投产,生产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又循环至黄磷装置参与生产,既节约了资源,又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从小到大,从大到优,从优到新。如今的南漳工业经济,百花齐争艳,新花次第开,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红利均得到充分释放,变革过程中的各项成果均得到深入体现。

[责任编辑:郑晓鹏]